• 主页 > 攻略问答
  • 福建省青少年体校:培养奥运冠军的摇篮,李发彬、黄东萍的成功之路

    新华社记者 邓茜茜

    今年夏天,中国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的精彩表现让观众热血沸腾。他们都是体育界的佼佼者,有的人从小就进入体校,走上了体育之路。

    毕业于福建省青少年体校的李发彬、黄东萍等人获得了本次奥运冠军。体校师生在体育馆大屏幕前共同见证了这一辉煌时刻。这些仍在日复一日的训练中成长的“苗子”,也是冠军运动员的青春模样。他们将如何拥抱未来?

    通往“金字塔顶端”的道路从这里开始

    8月6日,举重运动员周琪在福建省青少年体校举重馆训练。新华社记者 林山川 摄

    每年,体校教练员都会定期到基层选拔青年才俊,或从省内大大小小的比赛中选拔。这就是17年前李发彬和黄东萍入选福建省青少年体校的经过。

    举重冠军李发彬的教练_教练举重冠军李发彬是哪里人_举重李发彬

    来自泉州南安水头的李发斌当时还是个11岁的男孩。省体校举重教练陈晓明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李发彬是在南安市青少年体校。他很瘦,体重只有29.5公斤。他可以抓举20多公斤,挺举40多公斤。 “这个成绩不好,但他的身体灵活性、协调性很强,是一棵好苗子。”

    在人才选拔方面,不同的项目有各自的特点。这就考验教练们“识人之眼”、发现孩子潜力的能力。除了基本的身体素质外,还要具备爆发力、协调性、吃苦耐劳、吃苦耐劳的精神。

    刚到体校的孩子大多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半天学习文化课,另一半天训练。 “健美阶段的训练强度不宜太剧烈,应以打基础和技术训练为主,试图强身健体会适得其反。”陈晓明强调,“此时的积累将决定你以后能走多远,要求一定要严格”。

    李发彬回忆,小时候,他调皮贪玩,经常受到教练的惩罚,但他却渴望得到教练的表扬。为了追求优异的成绩,他很早就展现出了非凡的举重能力。 2006年全国少儿举重锦标赛上,李发彬获得抓举、挺举、总成绩、个人总成绩第一名。

    在体校里,孩子们为了获得职业队的“入场券”,要经历五阶段、六阶段,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有一次,李发彬因为训练时身体走样,被教练踢出了赛场。遭受打击的他也因为成绩难以突破而心灰意冷,给教练写了一封长信表示自己想退役。陈晓明了解孩子们现阶段的心理波动,赶紧跟他交谈并解释道:“批评你只是激励将军们的一种方式,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的成绩,将来我们会赢得世界冠军!” ”

    成为世界冠军的目标一直激励着李发彬。在体校训练五年后,他入选省体工队,正式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三年后,他入选国家队。几经坎坷,才取得了现在的成就。

    举重冠军李发彬的教练_教练举重冠军李发彬是哪里人_举重李发彬

    据统计,福建省体校向省专业队输送的学生比例约为35%,共培养出9名奥运冠军、60多名世界冠军。其中,举重是福建的传统优势。体校培养了石智勇、邓伟、吴经彪等世界级举重明星。羽毛球也是体校人才向职业队转移率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过去有“大满贯”选手林丹,现在有羽毛球混双奥运冠军黄东萍。

    黄东萍的教练陈宏表示,这是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更多的是靠个人的努力和实践。比如,黄东萍7岁开始在市体校学习羽毛球,11岁进入省体校,13岁入选省队,能走到这一步并不容易。 “金字塔”的顶端,越往上,波动越大,竞争也越激烈。

    在教练员眼中,竞技体育是有生命周期的。如果不能在某个时间点实现向上的跨越,就会面临分流,另谋出路。

    其中大多数是未来几何

    举重李发彬_教练举重冠军李发彬是哪里人_举重冠军李发彬的教练

    8月6日,福建省青少年体校举重教练陈晓明(右上)在举重馆指导学生陈又奇。新华社记者 林山川 摄

    省体校现有学生1100余人,从小学到初中,来自福建省各地乃至省外。训练部老师邱芬华表示,体校的学生来来去去,获得冠军的人很少,但体育为大多数人开辟了另一条路。

    夏天,体校文化课放假,正是各个项目的强化训练时间。原定于8月举行的省级比赛因疫情推迟,但各场馆的学生们依然满头大汗,时刻准备着下一场比赛。

    举重馆里,队员们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熟悉的动作——把杠铃举到肩上,然后一举举过头顶。 14岁的陈又奇去年9月进入体校,目前已能达到73公斤级挺举130公斤的水平。

    他身材矮小,肌肉发达,脖子上因握杠铃而长出了老茧。谈及来体校的初衷,他表示自己对举重感兴趣,希望用金牌奖金养家糊口。未来,他计划回到普通高中继续学习。

    “像陈又奇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很多参加体育运动的孩子都来自农村,比较能吃苦,体育可以弥补他们文化课的不足。”陈晓明说,现在很多城市孩子都来练习羽毛球、网球等运动。 。专业队员很难找,但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也是一个不错的出路。

    在运动员序列中,从高到低分为:国际运动员、运动员、一级运动员、二级运动员、三级运动员。根据高水平招生政策,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有机会通过个人体育招收或高水平运动员进入大学。

    陈洁婷初中毕业于体校,考入家乡福安一中作为体育生。今年,她通过了高水平运动员考试,如愿考入了云南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她说,最累的是高三,课余时间要早起、深夜训练,还要花更多时间补落后的文化课。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我获得了很多独特的经历。”陈洁婷表示,运动员葛曼琪是她的偶像。未来,她将以一名大学生的身份去竞争,在这条路上走得尽可能远。

    教练举重冠军李发彬是哪里人_举重冠军李发彬的教练_举重李发彬

    送走一批批学生后,田径教练于华秀表示,大部分高校的特招都包含田径项目,所以练习的人数最多。如果无法再练习,建议改用其他项目。如果不适合运动,通常会尽快让孩子回到文化课的正常轨道。

    体校毕业的学生有的继续从事体育相关行业,如体育教师、健身教练等,有的则转行。早年体校毕业的郭宜斌,如今经营着自己的餐饮公司。在他看来,体育可以磨炼人一生的意志和品格,还可以从中收获宝贵的友谊。 “就连陪我跑步的运动员,也都有自己精彩的人生之路。”

    “文艺”与“军事”之间,体校将何去何从?

    教练举重冠军李发彬是哪里人_举重李发彬_举重冠军李发彬的教练

    8月6日,来自福建龙岩的陈又奇在福建省青少年体校举重馆训练。新华社记者 林山川 摄

    近年来,文化课程对于体校学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体教融合的推动下,省体校作为基层学校与省级优秀运动队之间的桥梁,面临着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的变化和挑战,需要重新定义自身定位。

    福建省体校始建于1974年,几经更迭,因场地限制,规模逐渐缩小。 2016年,省体校迎来“春天”,在福州郊区启用占地320亩的新校区。拥有标准的400米室内田径场、恒温游泳池、设有模拟举重台的训练馆、宽敞的球馆和综合馆、图书馆等。这里一应俱全,包括体育馆等,并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国家重点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

    “与专业队相比,体校目前有19个训练项目,并且还在不断扩大。”教文化课30多年的校长黄元新表示,有了硬件支持,最担心的就是文化课的水平。 “未来,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高等院校的高水平运动员,文化课程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对于体校学生来说,学业身份保持在同一所学校,但体校文化课程要求较低,日常训练占用一半时间。必然形成“重武轻文”的大势。如今,竞技体育的接力棒以文化为门槛。

    2015年起,国家体育总局规定,奥林匹克运动项目的青少年运动员在参加全国体育比赛前须进行文化考试。这意味着,如果文化考试不及格,无论你的能力有多大,都无法参加比赛。

    这一规定给教练员带来了一定的压力。陈红戏称自己是保姆式教练,不仅扮演父母的角色,还担任孩子们文化课的守护者,最后训练。每周她都会检查队里孩子们的作业和学习状况。

    “孩子小的时候,先学做人,后培养。读书是塑造品德的关键,不能放松。”陈宏说道。

    至于如何突破原有模式,各地还在探索中。为提高体校文化课程水平,黄元新表示,省体校与当地中小学协商共建。体校为中小学提供体能训练指导,同时得到了普通学校文化老师的加持。

    徐云丽,前女排冠军,现任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她认为文化和体育并不是分开的。提高文化水平有助于了解体育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知识。同时,带着体育精神学习文化课程也能进步得更快。 “决定体育生未来的不仅仅是文化课,为了拥有更好的未来,文化必不可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6132.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