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攻略问答
  • 南京世界全项目轮滑锦标赛:滑板项目首次亮相,吸引全球目光

    2020年东京奥运会,轮滑项目将出现在正式比赛中,并颁发四枚金牌。在南京比赛现场,该项目吸引了众多观众,现场音乐、DJ、与观众互动频繁;观众们发出惊呼和欢呼。那么,滑板运动在世界上有着怎样的存在呢?

    年轻人欣赏独特的滑板文化

    滑板运动在美国、巴西、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比较流行,竞技水平也比较高。它形成了独特的滑板文化,深受年轻人尤其是年轻人的推崇。以日本为例。在南京举行的本次滑板比赛中,来自湾池大阪的21岁男滑手获得预赛第一名、决赛第四名。滑板比赛大多以商业比赛的形式存在。奖金的可获得性和数额是滑冰运动员参加比赛的主要依据。据悉,本次南京比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滑板高手。

    由于没有世界锦标赛,只有商业大奖赛,滑板运动没有详细明确的比赛规则和场地标准。换句话说,世界上不存在两个相同的滑板点。这是因为PARK比赛最初是在游泳池举行的。顾名思义,街头滑板运动最初是在街道上进行的。两者都利用自然场景进行竞技。选手们在相对自然、现成的场地上进行比赛。当然,现在滑板比赛都是在相对规范的场地举行,但对于比赛规则和场地条件仍然没有成文的规定或限制。

    花样游泳上场_上海市花样游泳二线测试_上海儿童花样游泳比赛规则

    图片说明:奥运会增加了包括滑板在内的五项新运动项目。

    滑板比赛主要是商业比赛。由于滑板运动此前并非奥运会项目,也没有世界锦标赛,因此在商业比赛中形成了独特甚至另类的比赛规则。以碗赛为例,比赛持续30秒。玩家共有4轮展示自己的机会。所有选手按顺序进​​行4轮比赛。比赛过程中,一旦选手出现失误,将不再继续比赛,但裁判仍会评分。最终,将根据四轮比赛的最高分决定选手的名次。

    碗赛中,5名裁判员当场评分。评委根据艺术分和动作分进行评判。通常比赛一结束就会立即给出分数。由于没有具体的评分规则,每个裁判员在评分时可能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但五位裁判员的评分大大降低了裁判评分的随意性和倾向性。滑板运动员的比赛彼此紧密相连。一名选手比赛结束后,立即公布成绩,然后下一位选手进行比赛。以本次12人参加的男子碗组决赛为例。每位选手有4次上场机会,48人的比赛在75分钟内结束;这场有11名女子选手,总共44人的比赛,不到60分钟就结束了。如果比赛有计分规则,裁判就需要遵守规则,比赛的进度就会变慢。当然,随着这项赛事进入奥运会,相应的比赛规则和场地要求可能会标准化和标准化。

    图片说明:滑板运动进入奥运会给这项运动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滑板运动考验选手的技巧、速度、耐力、灵巧度和创新能力。本次赛事的选手年龄跨度较大。此次参加男碗决赛的12名选手中,有来自瑞典的45岁、丹麦的42岁的“老将”,以及来自意大利的13岁、美国的12岁的“小将”。 ”。两位小选手精湛的球技吸引了观众尤其是孩子们的目光。

    在滑板行业中,滑板装备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而滑手赞助、头饰、T恤才是一个大产业。许多滑板爱好者追求酷感,购买并收藏这些物品。

    进入2020年东京奥运会

    上海儿童花样游泳比赛规则_上海市花样游泳二线测试_花样游泳上场

    今年滑板运动提前三年正式进入奥运会。与以往的奥运会赛事尤其是重大赛事不同,奥运会的参赛资格需要提前七年决定。这与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和IOC(国际奥委会)的推动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 NBC和IOC在美国签署了多届奥运会的电视转播权合同,支付的价格占整个IOC全球电视转播收入的50%以上。 NBC非常看好滑板项目,认为它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和市场价值。同样,国际奥委会也希望吸收一些年轻人喜欢的运动项目,所以这次滑板运动进入了2020年东京奥运会。

    然而滑板运动进入奥运会却在滑板组织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与NBC和IOC想要推动滑板运动进入奥运会不同,一些滑板组织和滑板运动员并不真正想进入奥运会。

    图片说明:滑板运动在巴西非常流行。里约街头随处可见青少年、女孩和年轻人。

    在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中,一个项目往往是由IF(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NOC(国家奥林匹克运动会)和IOC(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三驾马车共同推动的。就具体项目而言,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在项目管理中发挥着非常大的作用。

    国际轮滑联合会是国际轮滑联合会(FIRS)。它成立于1924年,拥有自己的会员组织。基本上以国家和地区为会员单位,定期召开会员会议。 2017年之前,国际轮滑联合会有九个子类别,但不包括滑板运动,因此其举办的比赛不包括滑板运动。

    具体到滑板运动,因为主要是商业比赛,与职业拳击组织类似,有国际滑板联合会(ISF)和世界滑板联合会(WSF)两个体育组织,各自组织自己的商业比赛。事实上,滑板运动员并不以国家的名义参赛,而只是以个人的名义参赛。

    图片说明:越来越多的孩子也喜欢滑板。

    那么问题来了,奥运会上滑板运动的管理机构由谁代表呢?国际轮滑联合会(FIRS)有自己的会员单位,管理9个分项赛事,但没有管理滑板运动的经验; ISF和WSF在管理滑板运动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但并未得到国际奥委会的认可。

    这很尴尬。东京奥运会四项滑板比赛如何组织?谁将参加比赛?

    解决方案总是比问题多。虽然经历了一些波折,国际奥委会最终还是承认国际轮滑联合会(FIRS)是唯一管理滑板运动的国际组织,这就是国际滑板联合会(IF)。但考虑到国际轮滑联合会(FIRS)缺乏组织滑板运动的经验以及影响力稍小,国际奥委会邀请国际滑板联合会(ISF)主席加里·雷姆(Gary Ream)担任滑板运动协调员。 2020 年东京奥运会。小组的领导者。该团体还有两名成员,其中一名来自国际轮滑联合会(FIRS),另一名是国际滑板联合会推荐的运动员代表。事实上,国际滑板联合会(ISF)就占了这支三人队伍中的两人,在组织奥运会滑板比赛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最终,在国际奥委会的调解下,FIRS和ISF达成了妥协。即:国际轮滑联合会(FIRS)邀请加里·雷姆(Gary Ream)担任其下属FIRS滑板委员会主任,而加里也承诺今后不再使用国际滑板联合会(ISF)主席的身份,这意味着未来不再有一个叫国际滑板联合会的组织。也可以理解为,有9个分项的国际轮滑联合会(FIRS),并入了有10个分项的国际滑板联合会(ISF)。不过,未来引领滑板运动发展的将是国际滑板联合会旗下的滑板。委员会。例如,国际体操联合会吸收了蹦床子类别,成立了蹦床委员会来管理蹦床项目;或者说,国际泳联在吸收开放水域运动的基础上,发展了四个子类别。这个分项。当然,这只是一个类比。不同的是,国际轮滑联合会只有滑板项目被列入奥运会比赛项目。

    在2017年南京全项轮滑锦标赛期间举行的大会上,国际轮滑联合会也更改了英文名称。国际轮滑联合会今后将不再使用FIRS这个名称,而是使用WS(World Skate)这个名称,但中文译名仍然是国际轮滑联合会。

    上海儿童花样游泳比赛规则_上海市花样游泳二线测试_花样游泳上场

    FIRS此前每年组织花样滑冰、速度滑冰(速度滑冰、花样滑冰、直排轮滑、轮滑、自由式滑冰、双人直排轮滑、速降、回转)等9个子类别的个人锦标赛。在不同国家、不同时间举行的赛事,相当于每年轮滑世锦赛的9个分项赛事。 2016年,南京举办了世界速度滑冰锦标赛。

    从2017年开始,国际轮滑联合会将进行赛事改革。世界轮滑锦标赛将于奇数年在一个国家的城市同时举行所有运动项目,称为“世界轮滑锦标赛(轮滑运动会)”。今年是南京首次举办此类比赛,滑板项目首次纳入比赛项目。轮滑世界全项锦标赛与世界游泳锦标赛类似(包括游泳、跳水、水球、花样游泳、开放水域五个子项目),每两年举办一次,奇数年举办一次;而在偶数年,国际轮滑联合会仍然遵循九个子类别。每个国家都举办自己的世界锦标赛,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时间举行。

    中国滑板只能从头开始准备

    特别是在中国,滑板运动最初并不流行,因为它是非奥运项目,而且是极限项目。家长和学校认为有点危险,没有大力推广。随着滑板运动被纳入奥运会,这项运动得到了重视。此次南京女子碗比赛共有11人参加,分别来自澳大利亚、波兰、阿根廷等国家。为了备战本次比赛,中国选拔了武术、体操等各个领域的选手,进行了零基础训练。他们主要通过观看视频来学习。 50天后,三名选手参加滑板碗比赛,分别获得第七名、第八名、第九名。 ,结果是可以接受的。

    图片说明:8月13日,香港选手余浪在男子滑板碗决赛中获得第三名。当日,第十三届全运会群众比赛轮滑项目男子滑板碗决赛在南京举行。

    滑板运动在中国历史较短,目前是两条腿走路。在普及方面,为了促进滑板项目的推广,我国今年刚刚出台了评分规则。竞技层面,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基本都是从零开始,从零开始备战。在球员选择方面,我们主要选择跨界人才。在具体工作方面,我们的主要工作是培训教练员和编写教材。

    2017年南京世界全项轮滑锦标赛可以说是滑板运动进入奥运会后世界滑板运动员的首次亮相。在国际上,滑板运动员是受到商业赞助、签约、培训和商业运营的。这个项目具有一定的项目文化,深受年轻人的喜爱。我们在进行这个项目的时候,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

    南京目前是“世界轮滑之都”,我国的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发展轮滑也颇有建树。例如,上海就有极限运动场馆,举办过很多亚洲极限比赛。浙江湖州有一场极限运动会。具体到滑板项目,场地占地小,投资也不大。部分设备和场地是可拆卸、可移动的,因此总体投资并不大。如果方法得当,方向明确,假以时日,我国或许能找到一条普及滑板运动并与之竞争的方法。

    关于作者:

    陈国强,男,上海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在新闻和传播领域。

    上海体育学院体育传媒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

    印第安纳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访问学者(2013-2014)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9923.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