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当前,资本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它在金融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Wind统计,2023年全年将新增A股上市公司313家,分布在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其中,排名前三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江苏省、广东省和浙江省,分别有58家、51家和47家公司在2023年完成上市。
此前,广东省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A股新股发行数量第一。不过,随着近年来各省级行政区不断发力,江苏已经率先超越,浙江也越来越近。与此同时,各地企业上市竞争逐渐从数量竞争转向数量与质量并重的新阶段。各地在选择和培育上市资源时,不约而同地聚焦“制造”、“硬技术”、“专精特产”。 “新”等作为关键词。
2023年是全面实行登记制的元年。从上半年市场活跃度增加,到下半年IPO节奏阶段性收紧,资本市场整体走出了前高后低的格局。有市场人士认为,2024年IPO收紧政策可能会持续,可能更倾向于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企业相关领域。
江苏、广东、浙江IPO数量全国领先
近年来,省级行政区域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认识到抓上市公司是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数据显示,在注册制综合改革带动下,我国上市公司数量大幅增长。截至2023年末,A股上市公司总数为5,335家,其中注册公司1,283家。 2018年以来,先后试点注册制的科创板、创业板融资效率显着提升,股权融资规模和比重持续提升。代表技术升级、符合国家产业转型政策的新兴技术领域直接转出登记制度。优势,如新能源、医学生物学、信息技术等。
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和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所在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社会活力、创新能力和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它还反映了技术、资本和产业紧密结合的程度和强度。
在此背景下,各省级行政区地方政府加快了辖区内企业上市步伐。一方面,这不仅有利于优质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获得中长期资金来源、降低融资成本,更有利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扩大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另一方面,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说,这也可以辐射和带动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不完全统计,近三年公布的相关政府部门文件中,已有20多个省级行政区明确提出推动企业上市。其中,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陕西省等也提出了具体的量化指标。
从资本市场的区域格局来看,已明显划分为三个梯队。首先是以江苏、广东、浙江为首的第一梯队。存量上市公司600余家,在全国遥遥领先;二是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山东组成的第二梯队拥有上市公司300多家;三是安徽、四川、湖南、湖北、河南等省区,上市公司超过100家。
从新上市公司数量来看,省级行政区域间分化依然明显。 2023年将新增上市公司313家。从上市公司注册地址来看,江苏省58家,广东省51家,浙江省47家。 、 上海 26 家、北京 20 家、山东省 18 家、安徽省 16 家、江西省 11 家、重庆市 9 家、湖北省 8 家、湖南省 7 家、陕西省 7 家、四川省 6 家、5福建省 5 家,河北省 5 家。
可以发现,从2023年上市公司的地区分布来看,两极分化的趋势明显。江苏省、广东省、浙江省、上海市、北京市、山东省、安徽省、江西省均处于领先地位。
从新上市公司数量来看,广东省长期稳居第一。 2023年首次被江苏省超越。事实上,2023年上半年已经有端倪,A股新IPO企业已上市173家。江苏以37家企业位居榜首,浙江以29家企业紧随其后。一直占据榜首的广东以19家企业排名第三。
下半年,广东、江苏、浙江三大省份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广东开始奋起直追,夺得“下半程冠军”。新上市公司数量达到32家,远超江苏的21家和浙江的18家。
从募资金额来看,313家上市公司2023年募集资金总额为3563.41亿元。其中,江苏、广东、上海位列前三,IPO募资总额分别为585.96亿元、574.84亿元。 、540.99亿元。尽管浙江省新上市公司数量多于上海,但IPO募资额仅为441.63亿元。
一些金融机构分析师认为,近年来,广东省新上市公司数量已逐渐被江浙两省赶超。原因之一是广东区域资本市场发展相对不平衡,特别是珠三角以外的地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需提升。
例如,2023年广东省新上市公司将主要集中在深圳、广州、东莞、佛山、珠海五个城市,占比高达85%。辖21个地级市新增上市公司9家。江苏省新增上市公司为零;江苏省分布较为均衡。全省所辖13个地级市中,仅盐城市、淮安市新上市公司为零。常州市、南京市、苏州市有5家以上上市公司。市和无锡市。
2023年9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发布《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研究分析报告》。报告显示,从入围202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数量的前十省份来看,浙江(108家)和江苏(89家)继续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广东(50家)较去年有所增加。今年第三位跌至第四位,被山东省(52家企业)取代。
注册制改革的资本热潮有利于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创新型科技企业上市。也就是说,政府如何出台相关政策支持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具有技术研发优势的新兴产业民营企业,是推动区域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新上市公司集中在电子、电力、机械设备等行业。
整理后可以发现,目前注册企业1283家,集中在机械、电子、医药等行业。注册制下,新兴科技企业将更顺利地满足融资需求,利用资本市场助推产业升级。
2023年上市的313家公司中,在上海和深圳主板上市的公司仅有59家,而在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分别为110家、67家和77家。
从企业的偏好可以看出,科创板目前主攻“硬科技”;创业板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定位“三创新、四创新”;而北交所则定位“专、特、创新”,紧密围绕服务中小企业,突出“早、小、新”,三者体现错位发展和特色发展,延伸中小企业融资链条。科技创新,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从广东资本市场来看,2023年,沪深主板上市企业共计5家,科创板上市企业12家,创业板上市企业28家,创业板上市企业6家。将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相比之下,江苏有11家公司在上海和深圳主板上市,14家在科创板上市,17家在创业板上市,16家在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
可以看到,广东和江苏科创板新增企业数量相差并不大。此外,得益于区位优势等因素,广东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远超江苏。但就主板和北交所而言,却落后了。
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去年新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电子(11家)、电力设备(8家)、机械设备(6家)、家用电器(5家)、基础化工(5家) )、汽车工业(3家)、计算机(3家)等行业。
具体来看,去年广东新IPO企业中,云天励飞(688343.SH)募集资金最高,达到38.99亿元。资料显示,云天励飞的主营业务是为客户提供人工智能算法软件、芯片等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但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末,该公司尚未实现盈利。
从市值表现来看,截至1月11日,广东去年新增IPO企业8家,市值超百亿。最高的是中科飞柴(688361.SH),市值192亿元。公司主要从事高端半导体质量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目前,国内半导体测试测量设备市场主要由国外厂商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市场份额较小,公司主要与国外厂商直接竞争。
从业绩表现来看,去年广东新IPO企业中,明阳电气(301291.SZ)盈利能力最好。公司主营业务从事新能源、新基建等领域应用的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研发、生产、销售。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明阳电气实现营业收入33.03亿元,同比增长65.9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增长88.66%。
从行业分布来看,去年广东制造业企业IPO数量为44家。工业制造成为上市主力,主要是新能源、半导体及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前沿新材料、精密仪器设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此外,计算机、跨境电商、家电、基础化工等领域也表现不俗。
从现有资本市场来看,截至2023年底,广东省891家上市公司总市值13.30万亿元,平均市值约150亿元,其中仅有20家拥有市场产值超过1000亿元,按行业分类,大致可分为金融类(中国平安、招商银行、中信证券、平安银行、招商银行)证券)、消费(美的集团、比亚迪、海天风味、格力电器、温氏)、信息科技(工业富联、立讯精密、中兴通讯、传音控股),此外还有房地产(保利发展、万科A)和医疗健康(迈瑞医疗)。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观察,从千亿龙头企业的行业分布可以发现,过去广东资本市场的主要企业是金融、消费、信息科技、房地产企业,而近三年新上市公司主要是信息技术、工业制造、新材料以及一些消费和医疗保健公司。在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这些现在主要的上市板块上,资本市场上都有具有硬科技属性的公司。市场更加有利。
广东加强上市后备力量
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和上市公司的数量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所在地区的现代化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社会活力、创新能力和市场配置资源效率。它还反映了技术、资本和产业紧密结合的程度和强度。
近年来,江苏资本市场之所以能够取得快速发展,与江苏省各级党委、政府和主要职能部门超前谋划、高层部署、多措并举、不断优化资本市场密切相关。营商环境不断完善上市服务。可以说,这是“有希望的政府”和“有效的市场”之间的“双向冲刺”。
江苏是全国最早立法优化营商环境的省份之一。早在2020年11月,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就表决通过了《江苏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鼓励各地探索设立民营经济服务中心,解决问题、办实事依法依规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服务。
此外,创新能力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企业IPO的硬指标。早在2021年,江苏省地方金融监管局与证监会江苏监管局联合印发《江苏省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其中提出围绕“企业上市培育、行业培育”,从推动连锁供应链“链高手”上市企业、上市企业规范发展、优质服务等五个方面制定专项行动计划中介机构和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聚焦上市,就是聚焦开发、聚焦项目,已成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重要思路和理念。近年来,推出了南京“宁航行动”、苏州“上市苗圃”、“创投无锡”、南通“江海创投银行”、台州“丰城上市”、镇江“启航”等一批特色项目。计划”等上市服务品牌活动纷纷出炉,真金白银的红利资金也逐年增加,不断向资本市场伸出橄榄枝。
近年来,广东也抓住资本市场改革的发展红利,把资本市场建设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推出了一系列服务和支持措施。
目前,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共有上市公司74家,仅占全省上市公司总数的8.51%。 2023年,广东证监局还联合广东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发布了服务粤东粤西粤北的“三机构一中心”移动工作站机制。上海、深圳交易所驻广东办事处和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建立流动工作站,结合各地企业特点和各城市需求,定期开展粤东、粤西、粤北资本市场服务。
“资源相对丰富的珠三角,集中了大部分上市资源,而相对欠发达的粤东、粤西、粤北地区,上市公司数量少、规模小。这一直是一个问题。”广东资本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客观问题今年我们看到广东建立了服务粤东、粤西、粤北的“三所一中心”流动工作站机制,让金融资源更好地促进协调。区域城乡发展”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任志宏说。
2023年,广东在北交所上市公司数量将明显落后于江苏省。在北交所快速扩张的背景下,广东证监局与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组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广州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组建局、北京证券交易所、广东股权交易中心等单位成立了推进企业上市专项工作小组,加强对全省上市工作的跟踪协调。
各城镇也加大了对企业上市的支持力度。近日,广州发布新一轮“领跑者”行动计划,助力行业引领。计划未来三年新增上市公司75家,募集资金1200亿元,做强做优资本市场“广州板块”。除了“领跑者”计划外,各城市还实施了房源倍增计划。例如,深圳推出“星耀鹏城”计划、东莞推出“鲲鹏”计划、江门推出“金种子”计划、佛山顺德推出“金凤凰”计划等。
从促进措施来看,广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企业上市的政策,包括为企业提供上市培训、协助企业上市、提供上市资金、对企业上市进行奖励等。此外,广东还为企业提供上市指导、上市咨询等必要服务,帮助企业解决上市过程中的问题。
有市场分析认为,广东仍面临资本市场区域发展不平衡、上市公司数量增速放缓、上市储备资源有待加强、上市公司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问题以及需要进一步优化的政策措施。
除了完善鼓励上市政策外,广东还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高企业上市服务水平,建立企业上市评估和服务机制;培育新兴产业,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乡村产业为重点,扩大上市储备资源,完善服务生态系统,支持引进和培育各类金融中介等市场主体和基础设施、评级、信用报告、交易和结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9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