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际汉语教育领域首个文化教学参考框架,《参考框架》力求全面、系统、客观地介绍中国文化和当代国情。由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而当代中国日新月异,一个参考框架很难涵盖中国文化和国情的方方面面。因此,《参考框架》只是通过阐述教学内容和目标、提供文化点实例,为中国文化国情教学提供参考。框架。
#1
结构设计
《参考框架》包括3个一级文化项目和31个二级文化项目。既考虑文化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又凸显中华文化和国情的独特性。它兼顾古今,立足当代,强调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列举文化点的设计,既强调了中华文化的典型特征,又体现了文化教学内容的动态性、开放性,让教师根据文化内容和教学的变化,灵活增删、选择文化教学点。需要。 《参考框架》分为初级(小学)、中级(中学)、高级(大学及成人)三个级别。级别划分主要根据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教学方法,而不是文化内容的难度和汉语水平。 “参考系”是中国文化国情通识教育的参考系。文化教学可以在汉语教学中进行,也可以通过独立的文化课程和讲座进行。
#2
教学目标
《参照系》的教学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层次目标。
一、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包括四个维度:文化知识、文化理解、跨文化意识、文化态度。
(1)文化知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概况和主要特征。
(2)文化理解:
了解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动态;
了解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的联系,了解文化产品、制度、行为所体现的中华文化内涵和理念。
(3) 跨文化意识:
了解中国文化与学习者家乡文化的异同;
培养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度。
(4)文化态度:
以尊重、宽容、同理心看待和评价中国文化的特点和文化差异;
超越刻板印象和文化偏见。
2. 分级目标
(一)小学(小学)阶段:
了解中国标志性文化产品和行为习俗的基本常识;
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相关的相应文化因素。
(二)中级(初中)阶段:
了解中国社会生活、传统文化和当代国情的基本知识;
了解中国人民生活、文化传统和当代国情的多样性;
比较中国文化与自己文化的主要异同。
(3)高级(大学和成人)阶段:
了解中国社会生活、传统文化和当代国情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调查分析中华文化的动态发展及其影响因素;
客观评价中国文化与自己文化的特点和差异。
#3
使用说明
1、教学对象
《参考框架》旨在为国内外大、中、小学、孔子学院(课堂)等语言文化教学机构的教师提供中国文化和中国国情教学的指南。 “参照系”的文化项目和文化点可以作为语言教学中的主题或话题融入汉语课堂教学,也可以作为单独的文化课程内容用学习者的母语进行教学或讨论,文化讲座、文化活动。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需要和知识背景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教学内容建议
“参照系”中社会生活、传统文化和当代中国三个板块的文化项目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在教学内容上,要遵循兼顾古今、立足当代的原则,强调中华文化与国情的多样性和动态性,强调传统文化对汉语的影响和当代意义。深入社会和生活,深入探究文化产品、制度、习俗等文化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和理念,把握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此外,培养跨文化意识也是《参考框架》中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由于篇幅限制和教学对象的多样性,《参考框架》无法列出中外文化的异同以及跨文化交际的项目。然而,中外文化的联系、比较和互动始终是中国文化国情教学内容的重要维度。
三、教学方法建议
《参考框架》是对中国文化和国情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描述,并没有列出相应的文化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 “参考框架”附带的文化教学指南或文化教学案例将为教师的文化教学实践提供具体指导。在教学方法上,建议将讲授式教学方法与体验式学习模式相结合,帮助培养学习者文化知识、技能、意识、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的文化内容和目标,选择讲解、讨论、文化体验、艺术欣赏、跨文化比较、情景对话、角色扮演、数据与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教学活动。此外,教学方法应适应学习者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适当选择体验式、分析式、思辨式、自主学习等教学活动,以达到文化教学的最佳效果。
#4
结构图
针对不同层次,“教学框架”提供了清晰的结构图,帮助用户梳理每个阶段需要了解的内容。
#5
购买方式
从汉语教学出版社官方网站( )购买,全球发货。
欧洲、加拿大和全球国际学校:
澳大利亚和美国:
亚洲和阿拉伯语地区:
西班牙语地区:
国内进出口公司: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9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