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走丢了怎么办?” “有哪些方法可以减轻护理中的心理压力?”最近,打浦桥街道老年综合服务中心的一堂又一专业护理课程,让65岁的陈阿姨感觉轻松了很多。
陈阿姨的母亲孙奶奶今年84岁,有轻度认知障碍。 “她一出狱就走出家门,别人问她在哪里,她也说不出来,就像个‘老孩子’。”这让陈阿姨很不高兴。焦虑。但自从每周去社区上课后,陈阿姨逐渐掌握了护理技能,包括如何指导母亲做康复活动,以及如何处理走失等紧急情况。 “这些课程对我真的很有帮助!”
为缓解家庭护理压力,上海近年来实施了“老五老”计划等一批务实工程。到2020年底,四批试点将覆盖12个区共83条街道。更多的老人及其家人将能够在社区甚至家中向医生、社工学习专业护理技能,为老人的幸福晚年增光添彩。
专业培训“授之以鱼”
上海是全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老龄化程度最深的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市户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518.12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35.2%。
在“9073”基本养老模式下,上海90%的老年人在家度过晚年。孙奶奶就是家庭养老庞大“大军”中的一员。她喜欢熟悉的社区生活圈,不想住在养老院。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慢性病的困扰,“身边的人”的照顾变得不够。 “很多老人的照顾者心理压力很大,希望掌握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但缺乏相应的渠道。”一些基层服务人员感叹道。
如何给家庭带来更专业的关怀?上海的答案是“授之以鱼”,但更重要的是“授之以鱼”。 2014年,上海启动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培训项目。借助专业社会组织,为上海16个区县2万余名失能老人家庭照顾者提供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2017年,该项目的“升级版”——“老五老”计划应运而生。依托遍布街镇的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养老院、日间服务中心等场所,养老服务机构的专业团队定期举办课程,帮助家庭护理人员掌握专业护理技能。
项目承担者之一、上海久久健康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杰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提供的课程包括预防急救、康复训练、健康管理等多个方面,涵盖了老人窒息、脑梗塞、晕厥、跌倒、摔下床等各种紧急情况。 “我没有错过任何一节课。”一位家属表示,上完日常饮食护理课程后,她每天都会买燕麦片和大麦在家给老人做饭。 “还有帮助老人睡得更安稳的方法等等,特别实用。”
结合丰富的课程,机构提供的专业团队也非常多元化。 “目前,我们的团队聚集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执业医生、责任护士、社工、营养师等专家资源,提供包括压疮预防与护理、骨质疏松防治、肩周炎康复与保健等知识。护理等。”正在10个乡镇开展“老五老”项目的瑞福养老负责人李传福说。
“一对一”精准指导入户
除了“集中教学”外,“老五老”项目还为出行困难的老人提供“上门指导”服务,“一对一”制定个性化精准护理方案。
家住普陀区甘泉路的顾先生今年83岁,长年卧床不起。虽然办理了长期护理保险服务,但老人有时脾气有些怪异。有些服务如擦身、翻身、按摩等必须由儿子亲自进行。 。幸运的是,通过“老五老”项目,专业护理人员前来指导,教顾先生的家人如何安全地将老人翻身,并给他按摩等专业知识,减轻了家人的照顾。压力。
甘泉路街道户籍老年人口占比近45%。是普陀区老化程度最高的街道。它也是全市首批试点“老我老”计划的街道和城镇之一。甘泉路街道社区服务办公室主任石明浩表示,项目启动三年来,线下培训已覆盖全区610人,其中入户指导受益户60户。
在一些街道和乡镇,队伍在第一次看望老人之前,会给老人建立个人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常见慢性病一一标注,以及中风和脊柱裂等危险的医疗状况。疾病也有特别注明。如果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团队也会将下肢按摩作为重点教学内容。
民政局“老五老”项目负责人袁楠介绍,只有真正走进老人家,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才能准确了解每个老人家庭需要什么样的服务。 “‘老五老’计划通过上门培训、入户指导,让专业团队下沉到社区,为老年人匹配更加精准、多元化的养老服务。”
2018年,首批“老五老”计划试点在全市8个区11个街道启动,惠及群众1500余人。 2019年启动的第二批试点项目惠及4500人。开展试点的专业养老服务机构数量也从最初的7家扩大到目前的29家。记者了解到,这一试点工作将在全市全面推行。
完善“非正式护理体系”
事实上,“老五老”计划只是上海近年来不断完善“非正式照护体系”的举措之一。所谓“非正式照护”,是指除了养老机构的专业服务外,还通过家庭子女、社区邻居等资源对老年人的家庭照护进行“赋能”。
近年来,上海实施了一系列覆盖群体广、形式多样的非正式养老服务项目。例如,推出电视节目《白银时代珍藏》,普及老年人康复护理和家庭护理基础知识;实施住宅适老改造,每年帮助1000户有困难的老年人家庭改善居家无障碍、安全、整洁。
2012年以来,上海依托社区志愿者资源,探索互助关爱养老新模式——“老伙伴”计划,由年轻志愿者为独居老人提供互助关爱服务,减少老年人的生活负担。因疾病而日常生活。 、事故和其他风险。目前,全市已有4万名青老年志愿者签约,为20万名75岁以上独居老人提供互助服务,基本实现独居老人全覆盖。
即使在疫情期间,“老伙伴”志愿者也没有停止工作。他们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向配对老人宣传防疫措施,为行动不便的老人购买生活用品。口罩登记、预约、购买政策推出后,志愿者立即帮忙预约、上门配送口罩。疫情期间,配药困难,志愿者联系相关部门帮助老人配药。
“无论是‘老我长’计划、‘老伴’计划,还是老年友好改造,都是非正式照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关注老年人生活不同方面的服务,有机地构成了非正式照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完整的家庭护理系统。”袁楠说道。
专栏主编:张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8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