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争取参加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有比赛项目,2015年,中国相继组建了有舵雪橇、钢架有舵雪橇和有舵雪橇国家队。多年来,第三队进行了多次跨界、跨项目的选拔。运动员来自田径短跑、投掷、个人全能、举重等项目。
我国冰雪项目基础薄弱、基础薄弱、人才储备少。跨行业、跨行业选拔可以在短时间内填补空白。 “训练一名达到国际竞技水平的有舵雪橇运动员通常需要七年左右的时间。” 2022年1月,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有舵雪橇项目比赛副主任吴大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新项目也是新机遇
武大伟见证了中国雪橇国家队的“从无到有”。 2015年至2019年12月担任中国雪橇队教练,2020年预赛调入冬奥组委负责组织雪橇比赛,并担任冬奥会雪橇赛主裁判。北京冬奥会雪橇比赛。
北京冬奥会无舵雪橇比赛设有男子单打、女子单打、双人和团体接力四个项目。中国国家雪橇队获得了所有项目的参赛资格,共有三名男运动员和一名女运动员参赛,在素有“雪龙”之称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一展才华。这也是中国跨界、跨学科选拔的有舵雪橇运动员首次亮相冬奥会。
吴大伟(中)与四位获得北京冬奥会无舵雪橇项目参赛资格的中国运动员,从左到右分别是黄业波、彭俊跃、王培轩、范多瑶。 (受访者供图)
这三名男运动员中,国家雪橇队队长范多耀是从内蒙古输送来的人才。现任第三雪橇队队长中,国家钢架雪地队队长耿文强也来自内蒙古。不过,内蒙古自治区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杨红军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第一次组织跨项目选拔时,运动员有很多顾虑,报名热情不高。
国家钢架雪地队成立于2015年10月,当年9月底,该项目第一批跨项目选拔赛在北京延庆启动时,杨红军找到了国家钢架雪地队主教练杜九辉。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障碍队,请他推荐爆发力强、身体协调敏捷的运动员。
杜九辉推荐了他的团队成员耿文强。当时耿文强21岁。他曾在内蒙古田径队练习跳跃四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自治区全运会冠军、一级运动员。他不想转移到一个全新的项目并从头开始。
如何为运动员动员、寻求理解、解决后顾之忧,成为杨红军必须面对的问题。他清楚地知道,这个机会实在是太好了,不容错过:“有些大有前途的人,原本很有天赋,却因为种种因素,未能尝试跨学科,最终很可能会导致一个巫师的陨落。” ”。
动员工作的关键就是“以理学、以情动”。杨红军要向运动员、教练员、家长讲解无舵雪橇项目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发展前景,同时也提供基本的物质保障,如转正、参加工作、训练补贴等,“从理想到成功”。材料他们必须在各个方面都接受它。”对于一些“爱才”的教练员,我们要让他们知道,如果运动员跨界后取得成绩,原赛事的教练员也会得到奖励。
在跨项目选拔的第一年,大多数教练都不愿意推荐自己最好的候选人参加。杜九辉认为,新项目也是新机遇。
当时,耿文强刚刚以7.39米的成绩打破内蒙古自治区大运会跳远纪录。 “我们的项目需要八九年的时间才能达到高水平,跳到8米左右,就可以进入全国前八了……这个孩子具备了基本素质。在寻找感觉上冰雪和钢架有舵雪橇的技巧,他应该成绩来得很快。”杜九辉回忆说,他逐渐打通了耿文强和父母之间的思想工作。
在2018年的一次跨品类选拔中,杜九辉推荐了16岁的赵丹。当时,赵丹已经在跳远队练习了近三年,已经接近一级水平。 “她的家人希望她去上学,不想让她从事这个职业。”赵丹后来成功加入国家钢架雪地队,并且是攀岩队的一员。参加 2022 年冬奥会的四名有舵雪橇运动员中最年轻的。
“我们需要有全局观”
在杜九辉的分析中,跳跃运动员的爆发力、速度和协调性,“正好符合”钢架雪地摩托的需求。有着类似考虑的还有省某田径队跨栏教练赵芳(化名)。他是国家雪地摩托队运动员的原教练。
“也许我是唯一提出要求的人。”第一份跨项目选拔通知发给田径队,主要招收投掷运动员。 “他们必须有配重并压住汽车。”赵芳推荐练跨栏的运动员参加竞选。他以前看过有舵雪橇比赛,认为这是一个速度和力量的项目,“因为有一个把前面的车推30米左右的过程,没有速度就推不动。”
当时,运动员们对转向有舵雪橇训练感到担忧。 “我只是努力做好思想工作,我说你试试,你应该能做到。”
据黑龙江雪地训练中心训练科科长谢龙观察,我国无舵雪橇项目的候选人交叉选拔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体育总局发起大规模选拔各省推荐运动员集中到延庆、北京或者其他地区。选择;二是国家队教练前往全国锦标赛场地或田径比赛训练场,发掘有雪橇潜力的运动员。
这位现在担任主推手的运动员在训练标枪时被有舵雪橇队的外籍教练发现。
2017年夏天,这名运动员18岁,身高近1.9米,体格健硕,奔跑速度快,爆发力强。他从小学六年级起就跟随启蒙教练钱卓(化名)训练。那时,他的身高还不到1.6米。
他的运动能力和他漫长的身高发育期一样,是“经典意义上的大器晚成者”。在转投有舵雪橇队之前,正是他在标枪方面逐渐展现潜力的时期。单卓记得,那两年,他的标枪成绩“突飞猛进”,曾在全国比赛中跻身前六名。
在这个节骨眼上被雪橇队发现,作为一年级教练,钱卓多少有些不舍和遗憾,“我觉得他还能进步。但毕竟我们要有大局观,不能只顾自己。” ”。
“如果你无法控制雪橇,那么无论你的身体素质有多好,你也无所谓。”
跨学科选材时如何筛选优秀人选?
2015年,吴大伟凭借出色的外语水平和对雪橇运动的了解,成为中国雪橇队中方助理教练,与外籍教练合作组织队员选拔。当时,沃尔夫冈已被确定为中国雪橇队外籍主教练。
沃尔夫冈是雪橇行业最著名的教练之一。他来自列支敦士登,在美国担任教练24年,帮助美国从无到有组建了一支雪橇队。据吴大伟回忆,在2015年首届跨项目选拔中,沃尔夫冈将适用于美国运动员的体能测试标准移植到了中国雪橇队选拔中。测试项目包括15秒引体向上、立定跳远、30米冲刺、后抛健身球、30秒俯卧撑、60秒仰卧起坐、坐姿前屈等7个项目。此外,还将考验运动员的雪橇滑行能力。
外籍教练主导了整个选拔过程。在雪橇测试中,沃尔夫冈将使用小型锥形塑料桩来设定不同的路线,让运动员绕着桩滑行。通过观察运动员对雪橇的控制以及身体的滑行姿势,来判断其在陆地上控制雪橇的能力。 。
“第一天,我们首先向运动员讲解控制雪橇的技巧,让他们尝试在雪橇上滑行并亲自体验,然后给他们两天的时间进行训练和熟悉,然后开始训练。第三天评估。”吴大伟说道。相比体能测试,教练员更关注运动员的雪橇能力。 “如果运动员根本无法控制雪橇,无论他的体能水平有多好,我们可能都不会想要它。”
对于第一次接触雪橇的越野运动员来说,如何尽快找到“人雪一体”的滑行感觉,将考验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
在本次跨项目选拔中,给吴大伟印象最深刻的运动员是来自陕西的15岁女子标枪运动员王佩轩。 “从上雪橇的那一刻起,她适应得很快,滑行的感觉特别好。你可以看到雪橇的艺术性。”
在沃尔夫冈看来,能够达到每小时140公里滑行速度的雪橇其实是一门艺术。运动员需要找到一种拉长身体并在雪橇上形成完美曲线的滑行姿势。滑动的过程就像跳芭蕾舞。要把握好节奏,有轻重缓急。
“我们去了解了王佩萱的背景,发现她以前学过芭蕾舞和民族舞。”吴大伟说道。王培轩的舞蹈经历与有舵雪橇的艺术感不谋而合。她也成为女子雪橇国家集训队的首位成员,并获得了北京冬奥会女子单人雪橇项目的唯一参赛资格。
除了雪橇滑行测试外,运动员的年龄和体型也是跨雪橇队选拔的考虑标准。在第一批球队选拔中,沃尔夫冈将年龄上限定为21岁。此后,两次选拔的年龄限制逐渐降低。到2017年第三次选拔时,最年轻的运动员诞生于2006年。
根据国际有舵雪橇联合会制定的规则,运动员按照年龄分为不同组别。 15-18岁的运动员属于少年组,19-21岁的运动员属于青年组,21岁以上的运动员属于一般组。他们年龄越大,越好。类别中赛道的起点越高,比赛的难度就越大。
对于第一批没有雪橇基础、训练年限不足的队员来说,他们的能力无法从最困难的标准比赛起点开始。这意味着,列入普通类别的运动员在训练的前几年无法参加比赛,这对运动员的成长极为不利。
“从最好的中选择最好的”
人员短缺是整车、雪橇项目初期面临的普遍困境。
雪橇队成立初期,只有体能教练、队医、外籍教练和吴大伟四人。在2015/2016雪橇世界杯赛季的工作总结中,吴大伟将自己概括为“四位一体”——教练、翻译、管理员、车手。这种情况直到2018年才得到改善。
经过三年的发展,车辆及撬装项目已在中国落地生根。原国家有舵雪橇队英文翻译蒋立文于2018年6月受聘加盟球队。一个半月后,国家有舵雪橇队发展队主教练马克加盟,还带来了外籍特级健身教练和外籍滑行教练。 。
马克和他的团队帮助重建了英国的钢架有舵雪橇项目。最让蒋丽文印象深刻的是外教带来了完整的培训体系。团队每周回顾总结,每天询问“滑冰目标”,在赛道上设点拍摄训练视频,并进行一对一的视频讲解。
外教参加的第一个重大任务是当年的另一轮跨学科选拔。在蒋丽文的印象中,参加竞选的运动员有两百多名,要“优中选优”。
钢架有舵雪橇的材料选择主要针对田径中的短跨度和跳跃类项目,同时也考虑橄榄球、举重等爆发性、快速性项目。田径运动员与有舵雪橇项目契合度最高,这是近年来逐步探索的结果。蒋丽文观察到,在30进20的小规模选拔中,选拔的田径运动员较多。
来自辽宁省的赛艇运动员杜小娇是个例外。当时她20岁,已经在辽宁赛艇队训练四年了。 “说实话,她的成绩还不错。”她本来想参加国家赛艇队的选拔,但没能成功,被教练安排参加选拔。她身高1.83米,体重75公斤,“有男孩的力量”。
“当我们选拔出20人以上的时候,我们会带他们去卡尔加里(加拿大)进行雪橇训练,第一阶段训练结束后,我们再通过测试选拔他们。”姜立文说,冰上实战训练和陆地模拟训练有很大不同。这是运动员们第一次真正接触钢架雪地摩托,感受“生死速度”带来的心理冲击。
钢架有舵雪橇项目又被称为“冰上跳水机”,要求参赛者头朝前、俯卧在雪橇上滑行。最高速度可达每小时150公里,这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极高。由于其危险性,有舵雪橇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项目,曾两度被排除在冬奥会之外。 2002年,有舵雪橇时隔54年后重返冬奥会,并延续至今。
许多在田径测试中表现出色的运动员在冰上实际训练中被淘汰。蒋丽文对此印象深刻:“有些人在陆地上30米短跑跑得很好,但穿上冰鞋,在冰上弯腰推雪橇时,成绩却不一定快。”在她看来,运动员在滑冰过程中会产生不好的成绩。害怕,进入拐角后,没有办法快速做出决定。
在运动员杜小娇看来,这并不算是“淘汰”,而更像是“自我放弃”。 “有危险,有速度,喜欢玩的人会觉得很刺激,但不喜欢冒险的人就无法接受,选择放弃。”
2018年跨类别选拔后,国家钢架雪地车队赴加拿大进行雪橇推拉训练,并在北京首都机场合影。右边举着横幅的人是杜小娇。 (受访者供图)
“经验来自碰撞”。
“我认为这非常令人兴奋和有趣。” 2022年1月,杜小娇在电话中兴奋地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起自己第一次冰上训练的经历:滑冰前,主教练“害怕”他要用双臂夹紧,会摔断你的身体。手指,如果你伸出它;她紧张地按照指示操作,滑下去的那一刻,她脑子里唯一的念头就是“没有你说的那么可怕”。
她成为国家有舵雪橇队的成员。 “你知道我当时最难受的是什么吗?”电话那头,这个豪爽的东北姑娘语气并不重。 “我每天都伤痕累累,大腿、小腿、脚踝、手臂……”
国家骷髅雪队队长耿文强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刚开始的时候,我会时不时地打电话给我,说这个项目太危险了,我不想再练了。”杜九辉笑着回忆说,第一年他接到的电话最多,但后来电话就少了。他知道耿文强找到了感觉。
雪橇项目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国家雪地摩托雪橇中心医疗经理张世虎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运动员在雪地摩托雪橇赛道上高速滑行时一旦失去控制,就会“像球在轨道上滚动一样”。在这种情况下,运动员的头部和颈部都会受到损伤。而四肢最容易受伤。如果出现重大技术失误,运动员将面临胸部、腹部和脊柱受伤的风险。
张士虎所在的国家雪地摩托雪橇中心是中国第一个雪地摩托雪橇场馆,也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橇项目的比赛场地。赛道位于北京延庆,全长1975米,共16个弯道,3个出发区,6个起点。因雪道蜿蜒而下,犹如一条巨龙徘徊于群山之间,故又称“雪龙”。
“前五转是连在一起的。”参加“雪游龙”训练的辽宁赛艇运动员温嘉欣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速度很快,也很费力”。她曾经是国家级钢架滑雪运动员。作为该队的一员,他于2020年12月底重返赛艇队。
在轨道上滑行时,如果路线不正确,就会发生碰撞。根据路线进行调整,考验运动员的瞬时反应能力。 “(如果)这一秒你犹豫了,下一秒就会过去,然后就会出错。”杜小娇感叹道:“我的入门之路很艰难,经验都被淘汰了。”
从陆地转移到冰上时,运动员需要适应许多转变。吴大伟还提到,上冰后,身体任何轻微的动作都会影响雪橇的滑动方向。最重要的是能够将身体和雪橇融为一体,找到滑行的感觉。有的运动员能很快适应,但有的运动员上冰后仍因恐惧或控制技术失误而翻倒、碰撞,造成安全问题。一般来说,一个球员的去留需要两个赛季的时间才能决定。
在日常训练中,吴大伟在强调滑冰姿势时,经常说运动员有“head high”,意思就是把头抬得太高了。 “因为运动员仰卧在雪橇上,他会下意识地想要抬起头向前看,但头一抬起,风的阻力就会更大,肩膀对雪橇施加的压力也会增加。”雪橇会降低,雪橇需要运动员压肩来控制方向。”
滑行时能否保持标准的滑行姿势是体现雪橇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分水岭。这不仅需要运动员牢记每一个滑道的动作要领,还需要反复练习、对赛道线路的透彻熟悉,才能突破心理障碍。
吴大伟清楚地记得,2018/2019雪橇世界杯赛季,范多耀终于低下了头。此后,他的滑冰成绩明显提高,超越了队内所有运动员。
姜立文记得,钢架雪地队的外籍教练最强调的是“稳定”,即运动员在滑行过程中对自身滑行能力的控制。这也是团队成员选择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 “耿文强、严文刚这样的明星运动员比其他人更稳定。”
“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参加冬奥会”
2018年平昌冬奥会,耿文强成为首位登上有舵雪橇奥运跑道的中国运动员,获得第13名。
耿文强一时感到后悔。 “按照他之前的成绩,他肯定能进入前五。”杜九辉说,“那确实是我们国家第一次能够参加有舵雪橇的奥运会,他是唯一的一个,无形的压力很大,他想要比这更好,结果却适得其反。” ”
但杜九辉清楚地注意到,平昌冬奥会后,耿文强跨过了心理关。 2021年11月,耿文强在奥地利举行的2021/2022年有舵雪橇世界杯上获得男单冠军。这也是中国首次获得有舵雪橇世界杯冠军。不过,他的名字并没有出现在北京冬奥会运动员名单中。
获得北京冬奥会男子单人雪橇比赛资格的范多耀也经历了瓶颈期。吴大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收到了对手的信息,“吴教练,我为什么越来越差了?”
吴大伟用了40分钟开导范多耀,帮他扫清障碍:“范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规律性,有高峰,有低谷,但总体是向前发展的,越着急越着急。”你是,它在低谷停留的时间越长,我现在就为你预测你的浪潮将出现在奥运会上。”
起跑一直是范多尧的短板,所以吴大伟告诉范多尧:“你的优势在于滑行,不要把精力花在起跑上,这个时候(比赛前)你要考虑把你的长板弄长一些。”而不是让缺点变得更长。”几天后,范多耀高兴地告诉吴大伟,他的表现确实在慢慢恢复。
2021年在北京延庆举行的2021/2022国际有舵雪橇世界杯上,范多耀领先排名第18位的选手千分之一秒,获得了延庆世界杯最后的参赛资格,创下了新纪录,这标志着中国雪橇运动员首次晋级世界雪橇世界杯决赛圈。
2021年11月,在雪橇世界杯延庆站,中国选手范多耀在男单雪橇项目上实现历史性突破。 (视觉中国/图)
杜小娇就没那么“幸运”了。改用有舵雪橇训练后,“最致命的缺点就是跑得慢”。原来,在赛艇队里,她并不是一个跑得慢的人。但赛艇是一项水道2000米的项目,耗时7分钟以上。钢架有舵雪橇比赛持续时间只有1分多钟。前者需要“长期耐力”,后者需要“短期爆发”。
在有舵雪橇队中,同组的9名女运动员中,杜小娇是唯一一个原来的项目不是田径的。 “其他人速度快,动作快,但我是他们的减速版本。”
2021年3月,杜小娇离开雪橇队,回归赛艇队。那些天,当她从爆发力训练回到60到120分钟的有氧训练时,坐在测功器上、骑自行车或跑步时,她都感觉“很干,无法平静”。
现在说起来,杜小娇只遗憾自己没能在钢架雪橇这项运动中“发挥所长”。
与杜小娇的经历类似,2017年中,某省田径队的一名运动员跨项目选拔,入选国家雪橇队。但平昌冬奥会结束后,他就无法留下来了。
大多数面临这种情况的运动员都会回到原来的球队并为原来的比赛进行训练。上述田径队的一名经理称队内所有运动员都是“孩子”,“国家队允许孩子们回来后,我们会接受他们,看看该看的伤病,如果可以继续练习这个活动,也是为了给孩子们一种归属感。”
高淘汰率的背后是无舵雪橇项目参赛人数少的客观限制。蒋丽文提到,“钢架有舵雪橇项目,最多报名(名额)为三男三女。人数要求非常精确,所以后来团队内部进行了调整。”
随着运动员数量的减少,后勤人员也随之减少。蒋丽文在国家滑雪队的翻译工作于2021年12月31日结束。2022年,她回到沉阳市体育发展中心冬季运动管理中心。
“其实不可能每个人都有机会去参加冬奥会,协助运动员走完最后一步是我们的职责。”蒋丽文说道。
继续阅读
虎年,中国人民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春节,不仅因为COVID-19疫情,还因为冬奥会正在国内举办。
从1924年的法国夏蒙尼到2022年的中国北京,冬奥会已经走过了98个年头。从1988年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到2022年的“双奥城市”,中国在这条冰雪赛道上冲刺了34年。叶乔波实现奖牌数零的突破,杨洋夺得第一枚金牌,王蒙一届冬奥会三枚金牌,一代代运动员披荆斩棘,书写了中国冰雪运动的艰辛与辉煌。
自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奥成功以来,冬奥会进入北京时间。
近七年的准备时间似乎一眨眼就过去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冰雪竞技场。有些赛道是由运动员跑的。滑冰赛事即将再续辉煌,滑雪赛事越办越好,无舵雪橇赛事将从头开始;有些“跑道”是由运动员跑的。教练员、防疫人员、志愿者都在与自己赛跑、与时间赛跑;在更广阔的维度上,吉祥物和火炬也走上了各自的“轨道”。追击者希望的是这次策划在大国大赛上一展风采。
正月初四,所有这些轨道都通向同一个目的地:北京冬奥会。我们将一一呈现赛道上的人物和故事。
点击下图阅读“冰雪赛道”主题的其他文章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6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