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初,南方已经刮起了凉爽的风。 DECO编辑部从上海出发,驱车5个多小时来到了温州设计师朱小杰夫妇在城市小岛上的新家。这座建筑覆盖着红棕色的常春藤。独栋别墅在冬天散发着独特的楚红色光泽,就像大自然施展的温暖魔法。
朱小杰是一位出生并扎根于温州的设计师。 1955年出生的他今年刚满70岁。他维持着两个城市的生活,往返于温州和苏州之间,每周工作6天。他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待人真诚友善。圈内人喜欢称他为“小杰先生”。
22年来,小杰和妻子一直住在6层工作室“温州大厦”的顶楼,方便随时下楼工作创作。直到去年,两人搬进了20年前买的温州瓯江中小岛的别墅,开始了新的生活。新家依山傍水,远离城市喧嚣。在泳池边坐上一会儿,一切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有一种轻松的感觉。
DECO镜头下,小杰正在草地上采摘野花,仿佛回到了童年。在整个拍摄过程中,他强调自己作为温州人的“本土身份”,并与我们分享“温州商人成功的真正秘诀”。除了设计师、艺术家、商人的身份之外,他在扮演儿子、兄弟、丈夫、父亲、祖父等角色时也充满智慧。
“世界总是未知的,认识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有缺点,但不要成为别人。”
小杰的职业经历特别丰富:从小就当过石匠、木匠、钳工、会计师,后又辞职创业,最后又回归工匠的角色,担任欧珀家具的艺术总监还有瓯窑孩子。他盖房子、制陶、教学、策划展览,用现代手法表达传统精神,专注于具有东方底蕴和哲学的创作。
推开后院的木门,可以沿着河边漫步,在山水间感受大自然的疗愈。
朱小杰夫妇在七都岛的新家是一栋两层别墅,总面积约两亩。这所房子位于工地的一角。它小巧而独特,风格并不现代。墙上的常春藤暗示着它的年代。瓯江内湾深入岛南,形成一个小型内湖。别墅南面的庭院和游泳池面对着这样一片自然风光,令人羡慕。
“只要不下雨,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日出和日落。”在这里,您可以以极其日常和壮观的方式看到自然。有趣的是,千禧年前后,室内设计师小杰因为陪朋友买房而爱上了这里。
小杰和妻子在创业办公室顶楼的家里住了近22年。搬到七都岛的新家后,小杰仍然会在这里午休。
别墅已经空置十几年了,常春藤早已将这座建筑包裹得严严实实。近年来,小杰夫妇萌生了搬到这里的想法。设计已经进行了七八年,因为据业主介绍,“这里的一切都是我设计的,都是在我们自己的工厂里制作的。”
小杰保留了房子的大部分结构,重新安排了楼梯,并将车库改造成工作室。推开庭院入口处的低矮木门,沿着褪色的红砂石台阶,来到了门外。短短几步,郁郁葱葱的苔球、潺潺的流水景观,就铺就出独特的东方意境。
入口处,一侧矗立着一个长长的鞋柜,犹如抽象的山峦剪影。楼梯前的屏风由朱小杰和北京服装学院设计,采用传统钩针编织。
当您通过开放的入口进入房屋时,您会看到一个屏幕。北京服装学院的学生用传统钩针编织出抽象的风景图案,与小杰的家具设计相得益彰。稍微转个身,你就会发现客厅。意想不到的圆桌,搭配跳簧和燕子灯,让人有点意外。
被打造成“茶室”的客厅里,一张带有跳簧的圆桌占据了主要位置,邀请来客入座。成群的白色燕子灯在空中飞舞,给人一种当代诗情画意的感觉。
朱小杰的设计被誉为“自然浪漫主义”,无论是空间还是家具装饰都透露着东方内涵。同时,只要有可能,他总是喜欢将“水”的元素穿插其中。
“我把沙发去掉了,把客厅变成了茶室,茶空间才是我们中国人真正的客厅。”一进门就可以喝茶、聊天、喝酒。这不是很有趣吗?
从左到右分别是长长的木质餐桌、镶嵌在桌子上的鱼化石和酒瓶吊灯。这块鱼化石是小杰从美国黄石公园带回来的。化石的细节让所有人驻足凝视良久。餐桌上的酒瓶吊灯灵感源自日常生活,既具有照明功能,又具有花瓶的功能。在朱小杰看来,好的设计一定是功能性的、细致的、有趣的。
绿色的紫薇桌和兔子椅也是朱晓杰设计打造的,用曲线诠释自然之美。平日里,他喜欢在这里悠闲地吃早餐。
穿过雕塑般的螺旋楼梯,到达餐厅,小杰保留了别墅原有的大部分结构,并将一楼的餐厅扩建成八角形的落地窗,将更多的自然光引入室内。餐厅两侧的墙壁上布满了书架和各种收藏的家具。长木桌、花瓶吊灯、两边墙上的书架,再往前还有餐桌椅……这里的设计全部都是小杰完成的。 。
屏风后面的螺旋楼梯如雕塑般精致,连接二楼的三间卧室。
妻子使用的主卧室和后面的开放式更衣室都是朱小杰根据妻子的日常使用习惯定制的。
小杰在家居设计中大量使用了源自自然的色彩,包括绿色、木色、白色以及不同层次的大地色调,流露出日常生活的简约与温馨。妻子的主卧室里,木质的稳重与白色的轻盈相互映衬,透露出岁月的美丽。放古琴的桌子和矮凳,以及一侧的白色扶手椅,都是小杰做的。主卧室通过家具的设计将床和更衣室连接起来。
二楼的第二间卧室被改造成朱小杰的“书房”,床被拆除,沙发被保留。
第二间卧室也是一间书房。入口位于主卧室。看起来像一个大套房。半夜有什么灵感可以记录下来,很方便。累了的时候可以直接在书房睡觉,小睡一会儿。
第二间卧室是留给他儿子的家人的,当他和他的家人过来时偶尔可以使用。窗边摆放的多功能家具是朱小杰儿子出生时(1982年)设计的,可容纳床、书架、衣柜和写字台。
儿子的卧室里有一件旧家具,是1982年儿子出生时小杰先生亲自设计制作的。 “当时房子太小,一家三口只能挤进8平米的空间,所以我想给儿子一个‘独立’的空间。”这张床不仅可以伸缩,还结合了衣柜、书柜和写字台。 ,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制。
“家是一个休息和充电的地方,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在小杰看来,建筑和空间设计处理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了将更多的自然光引入房间,他设计了高大的斜屋顶上有许多小孔,温暖的光线若隐若现。
一楼的卧室是朱小杰最喜欢的空间,他经常在这里午休。对于小杰来说,“休息”往往意味着集中注意力的锻炼。杂念会让人感到疲倦。如果目标明确,忙碌就不会感觉太累。
除了光之外,还必须有水。 “我喜欢山和水,只要有可能就会把它们引入到设计中。当你心烦意乱的时候,只要看到水,清澈的水,所有的烦恼就会立刻消失。”水土滋养人民,温州的山山水水对小杰的影响可见一斑。在他的作品中,无论是建筑还是家具,总有水的影子,总有自然的浪漫。
1955年出生的小杰,有着极其丰富的人生阅历。他很早就辍学去学一门手艺,并且是第一个向他学习的石匠。后来,他还当过钳工、木匠、木材公司的财务科长。出国后,他前往澳大利亚“插洋队”,回国创立了一个名为奥博的家具品牌。从世博会中国国家馆的家具设计到欧耀儿童的艺术总监,传统工艺的经验为后续的设计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除了欧窑孩子,朱小杰旗下的WORK陶瓷品牌也注重东西方设计元素的碰撞。图为瓯窑彩泥制成的“漩涡碗”。外部纹理具有东方内涵,内部高饱和度的亮丽色彩则凸显前卫。
“除了设计和工艺,我没有其他爱好。”小杰的设计是“自然的浪漫主义”。他深受老子的影响,对东方文化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达。向自然学习,感性的理解和理性的执行才能将想法变成现实。在他看来,好的设计必须实用、细致、有趣。
“有趣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但要将工艺做到极致,需要意志力。”谈起现在的家具设计,小杰还是觉得有些遗憾。很多年轻人还在抄袭西方的设计理念和经验,注重造型的美观,忽视了创意和工艺本身。
图为温州大厦小杰设计的圆桌。只需轻按桌面,中间的水池就会跃起一道水柱,给整体带来独特的用餐体验。
从左到右分别是小杰设计的花瓶吊灯、玫瑰椅和流水桌。
对于小杰来说,一切都是顺其自然。花瓶吊灯、玫瑰椅、流水桌……这些实用又有趣的设计,充满了偶然和发自内心的情趣。 “一旦我着迷于某件事,我就会研究它。一旦我有了一个想法,我就会打磨它并实现它。”他已经快70岁了。小杰的身上没有时间的痕迹。相反,是温州人的苦难。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得淋漓尽致。
跟着日出日落的节奏,小杰的生活作息很有规律。 “我现在每周在温州工作两天,在苏州工作四天,周日在家呆一天。”在这个轻松的家里,小杰会花半天时间亲自采摘鲜花,摆放在吊灯上和空间的各个角落。
院子里种的水杉和竹子长势良好,一侧池塘里的鱼儿在快乐地嬉戏。生活的本色悄然显露,简单又舒适。
“三年前我连酒都不能喝,现在我能喝一点了。突然我发现,喝了之后,我可以放下所有的面具。”
小杰在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举办“为写作而生——小杰作品展”
除了身兼设计师、工匠、策展人等多重身份外,小杰总是以善良和真情待人。 2023年7月,小杰在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举办个展。借用策展人方晓峰的话说,“生活、民生、生活都是设计,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来描述。”
从瓷器到建筑,小杰的设计语言始终是东方的、本土的、系统的。 “我是温州人,我所有的表达都是温州人。”采访中,小杰还唱了一首广为流传的温州民歌,“爬山啃麦饼,山水冰冷,蚊虫叮咬……”它不仅描述了山山水水,也描绘了山村的生活。瓯江文化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郭璞的古城规划,到谢灵运的山水诗派,再到千年商埠的考古发现,可谓人杰地灵。
图为2023年亚运会龙舟基地概念稿
鲁墟设计艺术馆“武进传奇展”及鲁墟设计岛外景
如今,小杰依然把精力投入到自己的爱好上,百分百。亚运龙舟基地好评如潮,“乌金木”博物馆开门迎客,苏州麓墟设计艺术岛项目仍在有序推进,天竺寺和“生命永恒”都特别令人兴奋。
图为天柱寺设计草图
《生命的永恒》中的作品之一
在温州龙湾,小杰与上海戏剧学院博士研究生永觉法师一拍即合,为这座建在古迹上的寺庙做了大胆的设计。 “我可以不用正殿吗?” “我只能供奉一位菩萨吗?”当答案是肯定的时候,小杰以极其现代又充满禅意的设计为它勾勒出新的轮廓。更加个性化的《生命的永恒》充满了人情味。
如何用骨灰创作雕塑,使其成为逝者一生最好的注解?小杰为蛋白石工厂的一位退休木匠制作了一个看起来像飞机的作品。没有一丝复杂,其中蕴含的庄严与朴素令人动容。 “这是我一生都会继续做的项目。”小杰坚定地说。
小杰自己花了20万翻新了房车,已经开了3年了。
采访结束时,小杰精心梳理了自己标志性的发型,穿上自己设计的衣服,拎着自己设计的行李箱,踏上自己完全改造的“房车”,准备出发前往苏州。
当设计以自然的方式完全隐藏在日常生活中时,生活的乐趣就能无限蔓延,通过设计师感动每一个人。
看完这个岛屋后,您最喜欢空间的哪个角落?哪个设计元素?欢迎在下方留言与我们分享您的想法。 DECO将选择一个人留下精彩的信息并向我们发送新一期。
制片人|探戈
文字|自从
造型 |吴亮摄影|关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6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