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运动员以5枚金牌创下历届奥运会最好成绩。
上海共有46名运动员参加本届奥运会。他们在上海崭露头角,在青少年比赛中不断成长,在国家队挥洒汗水,在奥运会上实现青春梦想。运动员们在奥运会上的英勇亮相,与上海青训的“十年磨一剑”密不可分。 。
三种模式培养人才
从1992年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庄泳夺得上海首枚奥运会女子100米自由泳金牌到第32届东京奥运会,上海运动员分别是游泳(庄泳、杨文怡、乐静怡、刘子歌)、跳水(吴敏霞、霍亮、陈钰曦)、乒乓球(王励勤、许昕)、射击(陶露娜、蒋冉新)、田径(刘翔)、拳击(邹市明)、帆船(徐丽佳)、自行车(钟天士)、赛艇(张岭、陈云霞)在9个项目中夺得24枚金牌,培养了17名奥运冠军。上海市体育局多次荣获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奥运重大贡献奖”和“奥运成绩突破奖”。
这背后是时代的变迁和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
目前,上海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已形成体育体系培养模式、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社会力量培养模式三种模式。其中,社会力量组织培训报名人数最多的运动项目有:足球、乒乓球、网球、击剑、跆拳道、空手道、游泳、高尔夫、马术、冰球、冰壶、花样滑冰等,分布在覆盖全市16个区。社会力量培养模式已成为上海青少年体育发展的新趋势、新模式。
本届奥运会上海冠军们有着各自不同的成长轨迹。
2017-2020周期,上海共有20所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其中9所为国家级重点基地。今年的奥运冠军钟甜甜(浦东三少体校)、江冉馨(奉贤区体校和黄浦区体校联合训练,以奉贤为主)、张岭(青浦区少年体校)、陈玉玺(徐汇区青少年)体校)等均由传统体校培养、授课。
奥运会上,大家记住了甜美的上海女孩陈钰曦,她也让母校光启小学一夜成名。作为跳水运动员的摇篮,光启小学培养了吴敏霞、霍亮、陈玉玺等三位奥运冠军,以及夏冰清、夏玉杰等全国冠军。
与女子赛艇四人双桨项目金牌得主陈钰曦、张玲、陈云霞一样,分别是朱家角中学和七宝中学选派的后备人才——在普通中小学学习、在专业队训练。各个地区。这是体育教育紧紧“融入”人才培养的生动诠释。教育与体育携手探索后备人才培养新机制,不断拓展青少年体育金字塔基础。
社会力量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徐新,国家乒乓球队主力队员之一,来自上海曹燕华乒乓球培训学校。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开始探索支持社会力量办体育。涌现了徐根宝足球俱乐部、曹燕华乒乓球培训学校等成功案例,为上海和国家培养了一批以武磊、徐新为代表的优秀运动员。体育天赋。
布局重点项目,在更多地方开花结果
江冉馨一金一铜的背后,是上海射击赛事时隔21年的传承和进一步发展;张岭/陈云霞金牌拓展扩大上海优势项目版图;钟甜甜的持续发力,是自行车项目的延续。强的。
优势项目继续传承,空白项目努力突破。这是上海体育对于后备人才培养的十年布局。
再次夺得金牌,再次打破世界纪录!在东京奥运会上大放异彩的钟天石来自浦东新区第三体校。浦东三少体育位于国家重点高层次后备人才培养基地南汇,自行车是三少体育的王牌项目。多年来,浦东第三少年体校把自行车运动作为学校的重点项目。培养出钟安琪后,自行车后备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
20多年前,奉贤的业余训练还是一片空白。当时,市体育主管部门决心求变,提出重点项目发展战略,要求结合区域优势,提升全市各区青训人才潜力。于是,拍摄项目“落户”于此。
那一年,奉贤县借上海举办八运会的契机,奉贤具备了举办全运会射箭比赛的有利条件。全运会后,开始开展射击和射箭的业余训练,并将两个项目结合起来。该项目已被列为地区重点项目。经过20年的积累,拍摄项目在奉贤已结出硕果。
赛艇也是本届奥运会上海的新亮点。同时,张玲的金牌也是青浦区运动员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水乡青浦在东京奥运会上实现了金牌数“零的突破”。青浦水乡发展水上运动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毗邻淀山湖,水资源丰富。上海水上运动中心所在的东方绿舟运动训练基地也近在咫尺,为人才交流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平台。
过去,上海的奥运冠军和优势体育项目大多来自中心城市,著名教练也大多出自这里。 2010年,上海市体育局提出,中心城区布局20个项目,郊区布局15个项目。十年过去了,专注的布局正在慢慢结出硕果。
这位上海小将也有望出现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 2012年起,上海正式布局冰上运动并启动青少年运动员报名。冰壶项目主要在徐汇区、松江区、黄浦区、静安区和闵行区进行,花样滑冰项目主要在静安区、闵行区、浦东区、松江区和杨浦区进行。
2018年平昌冬奥会,邵逸君、王超成为上海首批获得冬奥会参赛资格的运动员。他们还代表中国男子有舵雪橇历史性地首次亮相冬奥会,为中国和上海取得了成功。 “零突破”。萧何早已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九年的布局和磨练,让上海成为南方又一座冰雪项目的重要城市。
科学训练,构建竞赛体系
吴敏霞退役后,“师妹”陈钰琪成功接班;陶露娜在悉尼夺得金牌后的第21年,姜然馨成为射击赛事中的新亮点。此外,女子三人篮球方面,上海姑娘张芝婷更是主力夺得铜牌……经过十年筹划,上海青训硕果累累。
“多年来,我们坚持布局发展田径、游泳、游泳、自行车等重点项目,终于取得了成效。”上海市青训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市体育局还推出了“业余训练二十条政策”和措施,贯通一二三线,通过落实业余训练践行指导方针。 “增加项目、扩大规模、提高水平、提高成功率”,允许一、二级高级教练员“分流”到区青少年体校基层单位,督导帮扶,进一步搞好区青少年体校。学校教练的教学水平也让上海的训练计划朝着整体、连贯的方向发展。在很多项目中,在政策的帮助下,一二三线教练员“一颗心”,从训练理念到训练规范实现了基本一致性,让基层运动员“即插即用”,大大提高了运动员的成功率。 。
2014年,举办上海第十五届体育运动会。这是市运会历史上最大的“变脸”:市运会由上海市体育局和市教委共同主办,让广大青少年和普通中学生成为“主角”,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今天。改革后的市运会肩负着发掘体育后备人才、改革选拔机制、加强学校体育建设三大职责,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
上海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与完整的青训体系密不可分。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周期一般为8-10年左右。正是因为十年前的布局和改革,才有了陈钰曦和江冉馨今天的辉煌时刻。
上海体育运动员年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20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