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攻略问答
  • 教育部发布2022年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独立课程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将劳动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彻底分离,并发布了《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与此相关的话题也登上了微博热搜榜。

    对于新方案的这一改变,不少70后、80后的网友惊呼:多年前的劳动阶层又回来了! 90后网友纷纷表示羡慕~

    什么是劳动课程?

    生活技能煮饭是什么_煮饭的技能_煮饭是生活技能吗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以丰富、开放的劳动项目为基础,注重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让学生实践、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素质。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实践、总结交流等。同时,本课程注重多方面的教学。 ——评价内容立体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主体多样化。

    ——既要注重劳动知识和技能,又要注重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和素质、劳动精神;不仅要关注劳动结果,还要关注劳动过程的表现。

    ——注重日常表现评价与学期综合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以教师评价为重点,鼓励学生、其他学科教师、家长等参与评价。

    煮饭的技能_煮饭是生活技能吗_生活技能煮饭是什么

    煮饭是生活技能吗_煮饭的技能_生活技能煮饭是什么

    劳动课程包括哪些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劳动课程平均每周不少于一学时。主要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以任务组为基本单位构建内容结构。

    日常生活劳动以学生个人生活事务的处理为基础,涉及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自我意识。关怀、自力更生、自我完善。

    生产劳动让学生直接体验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到复杂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提炼生产劳动技能,欣赏来之不易的物质产品,理解劳动和自然世界。基本关系。

    服务劳动让学生运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了解社会现代服务业劳动、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树立服务意识,了解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劳动关系,强化社会责任感。

    设立十个任务组,每个任务组由若干项目组成。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确定各年级的任务组数量。

    煮饭是生活技能吗_煮饭的技能_生活技能煮饭是什么

    课程目标

    第一学年

    (1至2年级)

    明白每个人都要劳动,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初步感知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并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努力。喜欢劳动并有劳动欲望,积极主动参加劳动。

    完成个人物品整理、清洁、房间和教室的清洁、整理、储藏、垃圾分类等比较简单的劳动任务,并参与简单的家庭做饭。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具备个人生活自理的初步能力。

    关心、爱护身边常见的动植物,初步形成关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意识。参与简单的手工制作活动,初步学会规范地使用相应的工具。对工艺品制作有一定的好奇心。

    参加班级集体劳动,积极维护教室内外环境卫生,初步形成以自己的劳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劳动过程中遵守纪律,不怕脏、不怕累,有初步的劳动安全意识,初步养成了自始至终认真工作的习惯。

    第二期学习

    (3~4年级)

    煮饭的技能_生活技能煮饭是什么_煮饭是生活技能吗

    理解“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原则。懂得劳动光荣、劳动无高低贵贱的道理,认识到美好的生活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的态度。

    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了解常用家用电器,掌握小家电的使用方法,具备家用电器使用安全意识和初步的电器维护意识。积极分担家务,协助做好家庭环境的卫生和清洁,能够准备简单的日常膳食,初步学习简单的家务技能,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有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简单生产工作的初步经验,能够规范使用常用劳动工具,了解常用材料的功能和特点,对遇到的问题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在劳动过程中。

    参与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绿化美化等,并适当参与社区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性工作,初步体验简单的现代服务业工作,初步形成公共服务业。服务意识。

    工作中懂得遵守规则和合同,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珍惜劳动成果,初步养成自始至终、专心致志的工作习惯和品质。

    在劳动过程和日常生活中勤奋、节俭、不怕困难。

    第三期学习

    (5~6年级)

    懂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不能有丝毫虚假、“专业胜于勤奋贪玩”的道理。认识到劳动者是国家的主人,“三百六十行,各行各业都最好”,体会普通劳动者的光荣和伟大。初步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掌握家庭生活中常用的清洁卫生、整理和储存的基本技能。了解常用家用电器的功能和特点,规范、安全地操作和使用。初步掌握基本的家庭烹饪技术,制作简单的家常饭菜,具有食品安全意识。进一步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务能力,初步养成家庭责任感。

    进一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等生产劳动,能够根据劳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工具、技术、方法,安全、规范、有效地进行劳动,初步养成持久的劳动素质。

    积极参与校园卫生和环境美化,积极参与社区环境保护、公共卫生维护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工作,进一步体验新技术支持的现代服务业,培养关爱他人的劳动意识和能力并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初步形成社会责任感。

    根据劳动目标确定劳动任务,制定劳动计划,并根据劳动过程进度及时优化调整,初步形成劳动效率和劳动质量意识,初步形成爱岗敬业的精神。

    集体工作中团结协作,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劳动过程中自觉遵守劳动纪律,形成诚信合法劳动意识。

    主动克服劳动困难,初步形成了不怕吃苦​​、积极探索、追求创新的精神。

    第四阶段学校教育

    (7~9年级)

    懂得劳动创造人的道理,认识到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懂得“劳动支撑中国梦”的重要性。懂得“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幸福是奋斗的结果”的道理。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主动承担家庭保洁、做饭、家居美化等一定的日常工作,进一步加强家政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自我保健能力。家庭责任意识。

    正确体验金工、木工、电子、陶瓷、织物等项目的劳动过程,领略其中蕴含的独特智慧和人类创造力。尝试进行家用电器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工作,体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获得初步的职业经验,形成初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意识。

    定期参与校园承包区的保洁、美化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慈善工作,体验用自己的劳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初步形成对学校和社会负责的态度。体验融入一定智能技术的现代服务业劳动力,提高现代服务技能,充分认识现代服务业劳动力的性质、特点和独特社会价值。进一步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增强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社会责任感。

    根据个人、家庭、学校、社区的发展需求,提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制定合理的劳动计划,并安全规范地实施。我们可以反思和总结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进一步提高我们的创造性劳动能力。 、合作能力。

    强化诚实劳动的劳动习惯和素质,形成劳动效率和劳动质量意识。

    初步具备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努力奋斗的意愿,形成不怕吃苦、锐意进取、争创一流、不断创新的精神。

    是时候补上错过的劳动课了

    是否应该提供劳工课程?对于这个问题,有网友表示,这些都是生活必备的技能,多练习有助于提高孩子的生活主动性和积极性。

    煮饭是生活技能吗_生活技能煮饭是什么_煮饭的技能

    煮饭的技能_生活技能煮饭是什么_煮饭是生活技能吗

    生活技能煮饭是什么_煮饭是生活技能吗_煮饭的技能

    生活技能煮饭是什么_煮饭的技能_煮饭是生活技能吗

    也有网友担心这只是形式。

    煮饭的技能_生活技能煮饭是什么_煮饭是生活技能吗

    生活技能煮饭是什么_煮饭是生活技能吗_煮饭的技能

    财经网在微博上做了一个民意调查,“如果你还能参加劳动课,你想学什么?”超过12万人参与了此次民意调查,其中85%出生于1990年代和2000年代。除了爱好需求外,“做饭”就占了35%。

    煮饭的技能_生活技能煮饭是什么_煮饭是生活技能吗

    可见,社会发展在让生活变得更加便利的同时,也在“培育”年轻人,更不用说“不需要做饭”的中小学生了。

    “双减”的实施不是结束,而是开始。教育孩子减少数量后,还要提高质量。教育部近日发布劳动课程标准,设立独立劳动课程,要求从今年9月开始,每个孩子必须学会煮饭炖汤、修理家电、种菜养禽……

    劳动阶级又回来了,不少网友惊呼。在很多70后、80后的记忆里,边读书边做事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在物质条件不发达的20世纪80、90年代,没有炉灶的孩子就帮着父母做饭。这很常见,但学校每周一次的劳动课也是标配。

    但在某个时刻,劳动阶级从课堂上消失了,也从2000年代和10年代出生的人的世界中消失了。即使在很多农村孩子眼里,“锄地的日子正午,汗水从土里滴下来”也只存在于课本里。

    或许是社会分工的快速发展,农业机械化,打工、下馆子、叫外卖……除了忙碌的工作和功课,对于三十多岁的中年人来说已经很少见了。四十岁还要做饭,更不用说孩子了。

    诚然,与自然世界的疏离和生存模式的改变是儿童远离劳动的背景趋势。但“德、智、体、艺、劳”的教育标准没有改变。我们常常感叹,光靠运动还远远不够。事实上,劳动力的份额很小。除了“不需要做饭”的客观环境之外,不允许孩子做任何事的主观环境也只是或多或少的权衡。

    “双减”之前,学生要么下课上网,要么继续上辅导班,要么一边弹琴骑马一边练习射箭。说得好听一点,是努力学习的“义务”,是兴趣爱好的“丰富”,但最终却变成了家长主导的教育内卷化。但洗锅、洗碗、煲汤、做饭根本不值得炫耀,完全失去了存在感。

    “双减”背后的道理大家都知道。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还包括人格的健全和心智的成熟。

    学校和家长具体应该做什么?一边抱怨孩子学业压力重,一边调侃孩子“四身五谷皆淡然”,冲突背后是能力问题吗?并不真地。

    除了极少数人之外,我们并不期望孩子们努力成为厨师和园丁,就像跑步锻炼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会成为运动员,唱歌跳舞并不一定意味着他们会成为艺术家一样。

    体育、美育、劳动的目的是德智教育的必要补充。孩子们只有动动手、出汗、吃点苦,才能体会到“每一个颗粒的辛苦”,才能摆脱“公主病”、“巨人病”。婴儿综合症”。

    人工智能是大势所趋,经济概念越来越解放双手。但对于人类,尤其是儿童来说,劳动是必修课。但它的回归并不容易。首先,劳动不像数学、物理、化学那样标准化。它可分为高、低两级。学校里的家长和孩子都有动力。这就需要对劳动阶层增加更多的正向激励;其次,劳动力已经失去了很多现实世界的环境,支持课程的软件和硬件必须跟上。学校和家长如何分工协作,避免成为孩子的负担,仍需探讨。

    您对此有何看法?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综合新华网微信、首都教育、教育部官网、北京商报《教育部发文,中小学生要学会种菜、做饭、修家》家电——》(评论员张旭旺)

    图片|新华网微信、微博热搜等

    以上图片及文字供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始出处所有。如有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煮饭是生活技能吗_生活技能煮饭是什么_煮饭的技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20066.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