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日本领取生活补助金(日本称“生活保障”——翻译注释)的人数已达217万人(截至2014年12月),为战后最高水平。虽然领取生活补贴的家庭中约有40%是老年家庭,但从增速来看,领取生活补贴的年轻人数量也在持续增加。尽管贫困问题日益严重,但实施收入再分配还是发展经济的问题总会引发经济政策的激烈争论,而国家评价也总是根据各个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而波动。
例如,2007年至2008年,一名老人因生命保障中断而饿死,雷曼金融危机后在日比谷公园为无家可归的失业人员修建的“派遣村”被媒体报道。报告发布后,人们开始关注贫困和贫富差距问题,并开始支持再分配政策。但近年来,低保人数不断增加,冒用低保等现象被媒体报道后,对再分配政策的支持度逐渐下降。与民主党政权高度重视再分配政策不同,自民党和公明党联合政府显然更加重视经济增长。
从国际比较看日本——穷人越来越穷
在日本,本世纪头五年实施放松就业限制等政策的小泉纯一郎政府以及随后的第一届安倍晋三内阁都利用了涓滴效应。 “水涨船高”的政策,但其对低收入家庭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国际上,近20至30年来,贫富差距研究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任务。关于这一点,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2011年一份题为《我们立场分裂:不平等为何持续加剧》的报告中,在对“家庭规模”和“物价水平”进行调整的基础上,列出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后期各国收入最高10%和最低10%群体的实际收入变化(图1)。
像法国这样的国家是例外,收入阶层底部10%的人的收入增长甚至高于收入阶层顶部10%的人。在大多数国家,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率远高于低收入群体,这表明贫富差距正在扩大。尽管如此,这些国家低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增长率虽然不高,但仍然为正值。仅日本低收入群体实际收入增长率为-0.5%。这相当于证实了日本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正在以更大的速度下降。
(*1)“新年派遣村”是失业的“派遣工”(派遣机构向雇主派遣的工人,俗称“非正式工人”)和无家可归的人为过年而建造的地方有饭吃,有地方住——翻译和注释。
贫富差距拉大——财富集中在收入最高的5%群体
让我们更详细地了解一下日本的贫富差距和贫困趋势。要观察贫富差距和贫困人口的变化趋势,必须将几个指标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首先是中位收入和平均收入。厚生劳动省公布的2013年《基本生活调查》显示,2012年日本家庭平均收入为537万日元,家庭收入中位数(将收入排序后将收入减半的界值)从低到高)为 432 万日元。平均数远高于中位数的原因是高收入家庭的收入推高了平均数。因此,如果你看一下家庭收入中位数,你会发现,虽然要考虑到家庭规模的缩小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但正如1995年的550万日元一样,现在是500万日元。 2000年为500万日元,2005年为500万日元。从2012年的458万日元与2012年的432万日元相比,中值下降了约1.2大约20年就可以赚到100万日元。
再看看2012年的收入分布,年收入在200万日元以下的家庭约占所有家庭的20%(19.4%),家庭收入中位数的一半为216万日元。这也相当于后面提到的相对贫困线,即近五分之一在相对贫困线以下。另一方面,收入“1300万日元以上”的家庭约占总数的5%(4.8%),收入“1000万日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则占11.3%。因此,日本家庭收入的分布可以概括为:1000万日元以上的高收入家庭约占10%,201万日元~999万日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占70%,100万日元以上的家庭占70%。 201万日元以下的占70%。低收入家庭占20%。
接下来,为了弄清楚是否存在财富向高收入群体集中的现象,我们必须关注高收入群体的占比。 OECD公布的数据显示了各国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税前)的百分比。从收入最高的5%群体的占比来看,我们可以发现,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该群体在日本的占比迅速上升。虽然没有美国约35%和英国约30%那么高,但高于法国的21%。 %远高于瑞典的17%,接近25%,这说明日本绝不是一个贫富差距小、收入集中度低的国家。
相对贫困率和生活救助标准线
与反映贫富差距的收入分配不同,反映贫困程度的指标是相对贫困率。准确地说,相对贫困线是指处于相对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相对贫困线定义为调整家庭规模后收入中位数的一半。还有一条贫困线,以政府生活保障制度规定的最低收入水平为依据(以下简称生活救助标准贫困线)。贫困线除以生活救助标准,会根据家庭成员的年龄和居住地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因此不能与仅调整家庭规模的相对贫困线简单比较。
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86%的低收入家庭按照相对贫困线认定为贫困家庭,与按照生活救助标准认定为贫困家庭存在重叠关系。因此,相对贫困率的走势反映了与生活救助标准以下贫困率类似的趋势。图2显示了该相对贫困率的趋势。我们看到,总体贫困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青少年贫困率上升明显。尽管有人认为贫困率上升往往是由收入减少的老年人数量增加造成的,但这张图表告诉我们,人口因素远非唯一原因。
(*2)山田笃宏、理藤志高、田中总一郎、驹村安平(2010)《贫困标准的重叠——OECD相对贫困标准与生活保障标准的重叠和等价量表》(《贫困研究》第4期pp55- 66,2010 年 5 月)
单亲家庭贫困率达50%
早些时候我们观察了所有家庭的贫富差距和贫困率的趋势。现在让我们看看按年龄组划分的贫困问题。首先,儿童财富不平等和贫困与成人贫困率呈同样上升趋势。日本儿童贫困率为16%,高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特别是单亲家庭的贫困率高达50%,在发达国家中属于最高之列。事实证明,贫困对儿童的教育和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
在教育方面,父母收入档次的不同导致孩子基础学科成绩和高考率的差异,反映了收入差距与学业能力和继续教育机会差距的关系。此外,各种数据反映了儿童贫困与贫困之间的代际联系。例如,数据显示,少年管教机构中贫困家庭青少年比例较高;在低保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领取低保的概率较高;而那些在福利机构长大的儿童成年后依赖社会救助的比例也较高。
接下来我们看看年轻人和劳动人民的贫富差距和贫困状况。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非正规就业形式的扩张,特别是被迫成为非正规就业的年轻人数量的增加,成为贫富差距拉大的重要原因。贫困率和未婚率上升。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是所谓的“宅家”,他们因为学业问题而留在家里,无法升学、找工作、转行。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造成老年人贫富差距和贫困的主要原因是部分人养老金少或没有。日本的养老金有两种。在职人员的养老保险为“福利福利养老金”,非从业人员(个体户、失业人员、非正规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为基本养老保险“国民年金”。 ”。仅拥有基本养老保险的老年人约有850万,平均每月领取的养老金为5.5万日元,远低于生活补助标准。此外,受养老金支付限额自动调节影响从2015年开始,预计未来30年基本养老金实际水平将下降30%左右,考虑到未来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出现一大批贫困老年人。出现。
针对不同年龄段采取扶贫对策
解决贫困问题,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采取不同的必要措施。一是针对儿童,特别是单亲妈妈家庭的收入保障和就业援助;同时,对贫困家庭孩子的教育费用补贴也很重要。对于年轻人和劳动人民来说,帮助非正规就业人员非常重要。尽管不少非正规就业人员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但这些保险费具有明显的固定负担性质。越是低收入人群,倒退特征越强,导致拖欠保费的人数增加。 。
因此,当前必须采取的收入再分配政策是将社会保险制度平等地适用于非正规劳动者和正式劳动者,消除两者之间的差异;同时,为保障群众未来生活前景和医疗通道,丰富和完善住房补贴、儿童补贴、儿童奖学金制度,让非正规就业人员放心组建家庭。对于低收入老年人,作为基本养老金的补充,必须实行最低收入保障制度。减轻个人医疗保险费和医疗费用负担。
而且,为所有有需要的家庭提供生活救助也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因工作失败或辞职而长期失业的人、隔离居住的人、负债累累的人等也在增加,但目前还没有针对他们的救助政策。这些问题不能简单地通过给钱来解决,必须在职业培训、就业安置、生活咨询、资金管理等方面提供支持。 2015年4月开始实施的“贫困人口救助制度”,将为上述各类贫困人口提供综合生活救助。这是一种全新的扶贫机制。能否成功,备受关注。
(2015 年 3 月 23 日)
(*3) 阿部彩 (2008) 《儿童的贫困 - 对日本不平等的思考》 (2008) 《儿童的贫困 II - 对解决方案的思考》 (2014),岩波书店。
(*4) 驹村泰平《日本养老金》(岩波书店,2014 年)
(*5) 指随着收入增加,保险费及其他费用占收入的比重逐渐下降的特征。因此,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保险等费用的成本负担比富裕群体要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9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