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攻略问答
  • 2023年低龄学生出国留学人数创新高,国内优质生源流失加剧

    进入本世纪以来,留学热潮不减,高中阶段的留学热更是愈演愈烈。

    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41.39万人,比2012年增长3.58%。报告还显示,本科及以下学生数量仍在快速增长,出国留学人数持续快速增长。学生低龄化趋势明显。人口比例大幅下降。据统计,今年出国留学的青年学生数量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峰。到海外高中就读的学生人数比往年增加了20%至30%。高中毕业生参加“国外高考”出国留学的人数比往年增长10%。许多。

    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高考学生数量持续下降。数据显示,2013年,北京高考考生人数创历史新低,比2012年减少5.27%。统考考生比2012年减少3000余人。2014年,北京高考报名人数共计7.05万人。考试,比2013年减少2000余人。上海学院报考人数入学考试人数仅为5.2万人,比2006年的11.38万人下降了50%以上。

    报考人数下降的原因有很多,但高中生出国或放弃留学人数大幅增加是一个重要原因。这波青年留学潮中的学生家长构成,已不再像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以富人、官员、知识精英家长为主。现在普通工薪阶层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并不是学生的成绩不够优秀。考不上一所院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国内名校的尖子生。

    美国留学生创业思路_留学创业_留学生思维

    中国学生在国外花多少钱?

    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10年至2011年,外国学生仅向美国大学支付了143亿美元的学费。加上各种生活费用,留学生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总额高达202亿美元。对于学生来说,美国四年本科学习的学费和生活费总额在16万美元到25万美元之间。在美国就读私立高中的费用高于就读大学的费用。这对于中国的中产家庭来说还是相当昂贵的。

    由上可见,国内高校优质生源大量流向国外,大量教育投入流失国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是否应该让更多优质学生留在国内?国家巨额教育投入如何保住?最近公布的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方案能否缓解这一问题?笔者试图做一些分析。

    您如何看待新一波的留学热潮?

    留学创业_留学生思维_美国留学生创业思路

    本世纪初兴起的新一轮留学热潮与20世纪80年代不同。具有深厚的国内外背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取消自费留学资格审查制度,建立留学生创业园,设立国家优秀自费留学奖学金。一系列措施为鼓励自费留学回国服务提供了更加畅通的渠道。在教育全球化、国际化的背景下,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更多的中国家庭分享了改革开放的红利。出国留学不再是一些有权有势的人的专利。中国已经进入大众家庭具备基本条件承担留学费用的阶段。

    从国际比较来看,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我国等都经历过公费留学以自费留学为主的阶段。此外,世贸组织将教育视为服务贸易的重要领域。欧美一些国家把留学(教育输出)作为重要的服务业发展起来,并通过设立“国外高考”、承认中国高考成绩、参加大量高校旅游等方式吸纳留学。中国学生。

    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来看,进入发达国家一流大学学习是所有孩子和家长的梦想追求。但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选择出国留学的原因是不同的。主要原因包括避开国内高考的激烈竞争;目前国内高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教学水平和整体教学质量认可度不高;随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急剧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与国内高校同龄人相比,具有海外留学背景的高校毕业生从视野、学校品牌、英语水平和个人经历成熟度等方面更愿意招聘国内一流企事业单位特别是跨国公司的人才。 ,具有显着的就业竞争优势。目前,家长对孩子出国留学的目的更加明确,选择也日趋理性。这些动机构成了新一轮留学热潮的基础。我们应该而且必须顺应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尊重家长和学生的多元化选择。

    如何应对海外优质学生流动?

    教育竞争是优质教育资源和精英人才的竞争,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长远利益。未来,中国要实现中国梦、全面升级产业结构、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主动思考和应对全球人才大战。

    现在国际教育界认为,跨国教育和人才流动正在经历一个“人才流出——人才回流——人才循环”的过程。最初,它们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第二阶段,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和人文科研环境改善,人才回流逐渐增多;第三阶段,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人才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过去,人才流失多表现为从发展中国家等发达国家向美国的单向流动。现在有变化了。发达国家之间的人才流动逐渐从“单向”流动转变为“双向”流动。近年来,德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高薪招聘、加大科研经费等方式,增强全球高层次人才的竞争力。他们一方面争取人才回流,另一方面采取优惠政策。 ,选择性移民政策吸引其他发达国家人才扭转流动。

    尽管社会对中国是否面临人才流失问题看法不一,但大多数人都感到焦虑。所谓“人才外流”,是指“输入阶段”,国家投资培养人才,“输出阶段”人才到国外做贡献。应该说,“国外优质大学生正在流出”、“人才留住”并不完全等同于“人才流失”。据教育部2013年统计,“72%的中国留学人员选择回国发展,留在国外发展的不到30%”。这意味着超过70%的留学生返回中国。但只有不到30%的留学生留在国外发展,造成精英人才外流。调查显示,近90%的中国理工科博士生会选择留在美国工作,孜孜不倦地遵循着“赴美留学——找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的模式。卡——入籍并成为美国人。”据《人民日报》报道,“我国顶尖人才流失数量位居世界第一,理工科领域平均保留率高达87%”。这个数字确实令人震惊。

    目前,我国高中出国留学的学生数量占学生总数的比例并不大,但出国的精英学生确实多了,有潜质的学生也多了。在华留学生95%以上是自费生,大部分学习费用由家庭支付,这给学生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也造成了巨大的外汇损失。从前景看,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海外学习、工作是一对一的,没有明确的留宿意向。追求经济收益、成功以及良好的工作和创业环境,是每个年轻人非常正常、合理的追求。很多发展中国家甚至欧洲发达国家的优秀年轻人之所以涌向美国,是因为美国拥有创业环境的优势,有更多实现个人梦想的机会。

    美国留学生创业思路_留学创业_留学生思维

    我们必须正视优质大学生外流带来的潜在人才流失的挑战。我们不能对这种现象无动于衷、放任不管。我们不能想当然地认为,随着经济走强、硬件基础改善,人才自然会回流。我们要有高度的紧迫感,但也不能因噎废食而重回隔离之路。笔者认为,这种挑战应该被忽视而不是被阻止。

    目前,部分地区的普通高中开设了面向出国留学的国际班。由于缺乏政策规范,一些课程随意性、盲目性,且收费高昂。引进的国际课程大多是以通过国外高考为目的的课程和国外大学预科课程,国外合作机构是考试机构。 、国际文凭组织或大学等不符合《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中对外合作办学主体资格要求的。

    公立高中使用公共经费,其办学必须体现公益属性,以贯彻国家课程体系为重点。中国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在国内或国外上大学,但公立高中的基本责任不应该引导中国学生出国读大学;不应设立为国外大学预科班;他们不应该以高额费用为少数学生提供服务。民办高中和独立设立的中外合作高中不使用公共财政,可以发挥教育体系的作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升学需求。引进国际课程是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有效途径之一。公立学校应成为教育国际化改革的引领者。通过将国际通行的课程方向与基础教育的优势相结合,可以推动当地教育改革,弥补当地教育的短板。 。

    从国家发展战略的角度来看,为了遏制人才流失的趋势,政府必须采取更有力的措施,从体制机制入手,全面改革我国现行的科研教学体系。减少内耗,抵制学术垄断和人才嫉妒,全面清理学术腐败。用国际标准或国际通行做法促进人才回流,鼓励人才流动,吸引海外留学人员和海外人才报效祖国。

    录用考试制度改革能否缓解这一问题?

    2014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9月19日,上海市和浙江省分别发布高考综合试点方案,将从2014年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此次改革的总体定位是促进人才选拔公平科学。笔者最喜欢的就是“科学选拔人才”四个字。

    《实施意见》强调,要“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和综合性,重点考察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说法有利于引导高中学校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关注学生的个性和潜力。我们传统的考试过于注重智育和分数。几十年的考试评价结果表明,过分强调分数的绝对公平很容易抹杀人的个性,而根据标准答案评价学生的表现也必然会压缩学生的独立思考空间。上海、浙江的高考点计划,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区分资格考试和等级考试,允许学生选择等级考试科目,允许高校尽早公布等级考试科目要求)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引入考生综合素质评价(选拔学生时不再只看高考成绩,而是开始关注学生的社会道德表现、人格品质、能力);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高等学校根据自身办学目标和特点,提出考生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的报考要求,并提前向社会公布)。这些理念和政策是“科学选才”的重要突破,也符合突出学生个性、重视学生潜能开发、综合评价学生等世界教育主流发展趋势。成绩(包括统一考试、学业考试、综合素质测试)。

    科学选拔是遏制潜在人才流失的重要一步。我们的基础教育需要更多理念更新和更灵活的教学体系设计,以适应学生选择权扩大带来的多元化、国际化学习需求。然而,高等教育面临着应对潜在人才流失的挑战,这一挑战更加困难和复杂。 (作者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8583.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