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们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时刻呢?孩子们有成堆的玩具,其中许多玩具他们玩过一两次后就闲置了。他们甚至可能会对妈妈说:“我太无聊了,我什至没有任何好玩的玩具。”对于孩子来说,玩具永远不会太多。作为父母,我们在给孩子购买玩具时,不仅认为孩子喜欢玩,而且还把玩具作为锻炼孩子思维的工具。但那些号称“开发大脑”的玩具真的能刺激孩子的大脑吗?除了玩具,还有什么更重要能够真正陪伴孩子成长呢? 《犹太妈妈不买玩具》这本书给了我们答案。
《犹太妈妈不买玩具》一书的作者郭银晶是美国一所公立小学的老师。在此期间,她结识了很多犹太朋友,很好奇犹太人为何能在各个领域出类拔萃。于是我深入研究了犹太人的育儿理念,发现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其中一点是,犹太妈妈认为没有必要买很多昂贵的玩具,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当玩具。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理解,与家长们讨论一下犹太妈妈对于玩具的看法,以及她们认为比玩具更重要的三个生活教育细节。
《犹太妈妈不买玩具》一书的封面
1.犹太妈妈:不需要买玩具的两个理由 01 最“值钱”的玩具来自生活
很多家长花很多钱购买玩具,就是为了用玩具来开发孩子的大脑,训练孩子的思维和逻辑能力。并且认为玩具越贵越好。但买回来后,我发现很多玩具在孩子们玩过几次之后就不再新鲜了。
酷我乳业创始人郭朝菊表示:“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对玩具的需求不同,但毫无疑问,最好的玩具来自生活。”在生活中寻找有趣的玩具比那些电子玩具更能让孩子感受到乐趣,玩的时间也更长。美国心理学家做过研究发现,相比颜色鲜艳的玩具,孩子更喜欢开放式玩具、生活用品或生活中的垃圾。生活中的玩具越简单,孩子就越能创造、玩耍,更有利于想象力的发展。
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在树叶上画画,用树枝制作工艺品,用切好的蔬菜创意绘画,用漂亮的包装纸制作各种形状的东西,甚至纸盒也可以成为孩子过家家的玩具。我曾经在一个视频中看到一位网友和他的孩子用纸板制作各种玩具。孩子们更是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好玩的玩法。从视频中可以看出,孩子非常高兴,对自己制作的玩具投入了很多。
《指南》强调,孩子的学习基于直接经验,发生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所以,生活中很多琐碎的东西,加上孩子的想象力,都可以当作玩具。孩子们正是通过实际操作,将日常用品转化为玩具,从而获得乐趣和学习体验。
用旧纸箱制作的汽车,孩子们很喜欢
02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你是孩子最好的玩具》提到:“孩子不需要智力玩具,也不需要电视节目,他们需要的是你!”孩子需要的是与父母的亲密关系。
很多家长只给孩子买玩具,却从来不玩。孩子们每天都和不会说话的玩具互动,相信他们不会关注玩具太久。研究表明,如果家长主动关注孩子玩玩具的过程,不仅孩子会愿意展现自己的“本领”,更加投入地玩,而且家长的关注也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投入。玩具在孩子们眼里更“值钱”。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无论玩具有多好玩,如果没有和父母的互动,他们就会感到无聊。
郭朝菊说:“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玩具,最重要的是父母的陪伴和爱。”生活中,父母带着孩子参加很多活动。例如,带孩子捡起各种形状的石头带回家,一起研究石头的奥秘,然后清理石头,用它们搭建和绘画。或者带你的孩子玩面团。我在幼儿园接触过的孩子中,他们都对揉面团很感兴趣。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做面条。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以跟孩子讲我们的食物是怎么来的,然后给孩子一块面团,让他们在面板上随意揉、捏、揉。小面团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双手,给孩子们带来了很多乐趣,孩子们还从中获得了知识。
在犹太家庭中,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是很自然的事情。他们会观察周围的一切,寻找孩子感兴趣的事物以及教导孩子的机会。而且他们相信,无论身在何处,它们都是与孩子不断交流的最佳玩具。
总之,对于犹太家庭来说,他们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寻找有趣的玩具。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根本不买玩具,只是他们更注重观察生活,并凭借无限的想象力,把一切都变成了玩具。而利用这些想象力制作的玩具还可以激发孩子的智力和感性。
家长和孩子在厨房开心地制作饼干
2、与各类玩具相比,犹太妈妈更注重三个育儿秘诀
玩具在孩子们认识世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些色彩鲜艳、造型奇特、科技含量高的电子玩具,让孩子们变成了观察者,而不是积极的参与者。据调查,孩子拥有的玩具很多,但真正喜欢的却很少,尤其是能够激发孩子兴趣、对孩子成长起到积极作用的玩具。
与其拥有各种各样的玩具,犹太妈妈更喜欢教孩子观察周围的一切,培养孩子能够独立思考、富有创造力、好奇心、表达自己。
因此,家长不要只局限于昂贵的玩具,还应注意以下三个教育细节。
01 鼓励孩子提问
成长中的孩子会问很多奇怪的问题。例如:“为什么鸟能用翅膀飞翔,而人却不能用翅膀飞翔?”、“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而不是彩色的?”。孩子们喜欢问问题,因为他们对这个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很多父母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总是搪塞、敷衍,甚至置之不理。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可能会慢慢失去好奇心,也错过了宝贵的启蒙和成长的机会。
有句犹太谚语:“沉默的孩子无法学习”。他们认为孩子提出问题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们告诉孩子们不要自满,因为他们知道一切,并鼓励他们随时提问,无论是吃饭时间还是课间休息。通过提问来增长孩子的知识和智慧。犹太父母也经常向孩子提问,引导孩子思考,教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就会永远保持好奇心,成为见多识广的人才。
当孩子向父母提出问题时,如果很难回答,可以先反问孩子,让孩子先思考。比如,如果孩子问:“天上为什么有白云?”,我们先表扬孩子问得这么好,然后试着问孩子:“是啊,真是奇怪,为什么白云是白云?”天空中的云彩会怎样?“如果……会发生什么?”父母的反问会让孩子深入思考这个问题。
讲故事时,犹太父母也会鼓励孩子不懂的地方随时提问。同时,他们也会提出与故事相关的各种问题,以拓展孩子的思维。他们每天总是问孩子:“你今天问了什么问题?”
即使没有问题,你也得想出要问的问题。这就是犹太人的质疑教育。
02 经常和孩子进行“海伊塔”聊天
犹太教育非常重视对话、提问、演讲和辩论。尤其是在犹太精英家庭,父母和孩子经常进行“Hiverta”聊天。他们的谈话不是毫无意义的闲聊,而是一场头脑风暴。
Havruta在英语中的意思是:伙伴关系。这意味着两个人一起通过问题、答案、对话和研究来学习。在家庭教育中,问题是通过提问和讨论来解决的,而不是简单的闲聊。 “Hiverta”聊天是犹太家庭的成长秘诀,也是扎克伯格创立Facebook的源泉。除了扎克伯格之外,还有很多在“Hiverta”长大的孩子,比如谷歌的创始人。像佩奇和布林、英特尔创始人格罗夫、爱因斯坦等人。
在和孩子聊天方面,精英家庭和普通家庭有很大差距。普通家庭和孩子之间的聊天大多都是有营养的、敷衍的。比如“你作业做了多少?”、“今天课你听好了吗?”就连小孩子都在说话,大人也在玩手机。精英家庭的“海伊塔”是一种有意识、深入的聊天模式。
每个周末都是犹太家庭的“安息日”,也是他们的“Hivota”时间。他们会在用餐时间一边吃饭一边讨论,而不是告诉孩子:“好好吃饭,别说话”。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设定固定的Hivorta时间。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放下手机,专心聊天。 Hivolta式聊天必须达到以下三点:
第一步是倾听和表达。首先,倾听孩子的心声,不要批评或评价。听完后,提出问题,例如:“那么,你做了什么?”或者“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这样孩子就可以继续说下去。想要继续说话的欲望。第一步的目标是引导孩子愿意说出更多自己的想法。
第二步是探索和聚焦。探索是指在接下来的对话中,父母可以用肯定的语言与孩子一起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或解决方案。焦点是对主题的专注。如果孩子谈论其他话题,父母有责任引导谈话的方向。孩子参与聊天的注意力是第二步的目标。
第三步是支持和挑战。支持意味着无论孩子有什么观点,父母都应该问几个“为什么”,帮助他们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挑战可以反驳孩子的想法,并提出问题,看看哪些内容被忽视了。对于犹太人来说,反驳是一种挑战和帮助,而不是争吵。第三步的目标是让孩子主动思考父母的问题。
当父母开始“海伊塔”聊天时,会花费很大的力气,但随着他们慢慢形成思考的习惯,他们就会越来越熟练。与孩子聊天的质量越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就会越好。
03 学会当“扫把妈妈”,培养孩子独立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叫“直升机妈妈”,意思是无论孩子做什么,妈妈总是过度保护或者干涉孩子。还有“扫帚妈妈”,就是说妈妈只有在孩子有重大问题的时候才会出现,帮助孩子扫清障碍,否则尽量不去干涉。犹太父母认为自己应该扮演“扫帚妈妈”的角色,以旁观者的身份引导孩子规划自己的生活。
对于犹太母亲来说,最重要的是教导孩子,即使是小事也必须由自己决定和选择。例如,孩子应该先刷牙还是先读书、喜欢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想参加哪个兴趣班等等。当孩子面临选择时,妈妈不应该对孩子说命令的语气:“你必须这样做”并强迫孩子服从。长此以往,会让孩子成为一个没有独立主见的人。妈妈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者问孩子:“如果是我,我就会这样做,你有什么好的想法吗?”。永远不要替孩子做所有的决定,明确这是谁的事,帮助孩子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父母应该选择成为孩子的“扫帚”,而不是成为时刻包围孩子的“直升机”,成为孩子成长的绊脚石。
总之,鼓励孩子提问、经常和孩子进行“海伊塔”聊天、学会做“扫把妈妈”是犹太妈妈们看重的三个育儿秘诀,可以帮助父母培养孩子的自信、独立思考,以及表达自己的勇气。孩子。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各种昂贵的玩具所无法替代的。
结论
很多家长经常因为清理玩具的问题与孩子发生争执,最后都是家长自己清理玩具。
既然父母还要花时间教孩子存放玩具,不如和孩子商量扔掉那些“不值钱”的玩具,多花点时间去发现生活中有趣的玩具,多和孩子互动。这样就省去了整理的麻烦,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良好的亲子关系胜过教育,是家庭教育的起点。
所以,孩子的成长最需要的是父母的互动和参与,而不是那些“没有生命”的玩具的陪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5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