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攻略问答
  • 探访北京小店市集:非遗传承与青春年味交织的春节盛宴

    中青报、中青报记者探访北京小店市场。中青报·中青报见习记者王子元雷轩琪记者张敏/摄

    进入腊月,北京已经充满了春节的气氛。这是春节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后的第一个春节。在北京西城区的什刹海文化会展中心,一个与“青春”相关的集市让年味更加浓郁。

    市场上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表演、传统文化知识讲座,还有丰富的文创产品和设计师产品出售。熙熙攘攘的年轻人精心挑选自己喜欢的物品,在欢呼声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烟火”和年味,安慰辛苦一年的自己。

    近日,中国青年报推出“蹲店”节目。不少记者深入北京街头巷尾,勾勒出一幅年轻人通过小店追梦的画面。

    而“文化”就是这幅画的背景。

    用积木搭建北京中轴线

    北京新农村创业项目_创业农村创业项_农村创业北京项目新政策出台

    北京老城以故宫为中心,贯穿整个布局的中轴线长7.8公里。可以说,老北京的文化也是围绕着这条中轴线展开的。北京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不仅承载着古都的历史记忆,也绵延着中华灿烂的文明。 2024年7月,北京中轴线成功申报世界遗产,向世界展示了古都的魅力。对于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江步亭来说,成功申报世界遗产也是他的骄傲。

    蒋步亭的一生与北京中轴线息息相关。他是在鼓楼旁边长大的。如今,他和妻子陈曦用积木搭建了缩小版的北京中轴线,向更多人展示了中国理想首都秩序的杰作。

    选择用积木建造北京中轴线并不是一个偶然的想法。蒋步亭对中国传统建筑有着不可分割的依恋,而陈曦也是一名建筑设计师。在江步亭看来,积木是一种可以超越国界的通用艺术语言。他希望通过积木展现中国古建筑的魅力。 “任何人都可以按照说明组装积木,成品积木是传播中国文化的媒介。” ”。

    2020年,年轻夫妇开设了胖小七积木工作室,生产创意积木产品、定制大型沙盘、组织积木体验活动。 2024年,他们用16万块积木建成了北京中轴线。

    用积木来还原中国传统建筑并不容易。 “精准”和“重启”贯穿于北京中轴建筑群搭建的全过程。

    为了获得对北京中轴线建筑群的准确勘察,他们购买了大量的书籍,收集了现代照片和一些传世的早期绘画,不断确认墙、门、柱子之间的比例关系,力求做到准确。恢复。 。

    在建设过程中,他们经历了多次推翻和重新启动。当第一版天坛祈年殿积木设计即将结束时,陈汐发现设计图上祈年殿底座与尖顶的比例与真实比例不同。为了实现精确还原,陈汐将已经完成的内容全部推倒,重新从塔顶开始设计。 1:170的设计比例也是在绘制天坛祈年殿勘测图后确定的。由于这次调整,他们重建了匹配的炮塔砖块并替换了第一个炮塔版本。

    北京新农村创业项目_农村创业北京项目新政策出台_创业农村创业项

    北京中轴线建筑群的砌块历时五个多月才完工,共使用了16万块砌块。 “当这30多座建筑、15个点全部摆放并展出时,着实令人震撼,让人佩服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姜步亭表示,希望今后能做更多弘扬中国优秀传统的文化产品,通过积木的方式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

    讲述中国传统手工纸的前世今生

    北京的文化也离不开“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144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303个。 13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数量居全国第一。依靠年轻人的创造力,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今以各种形式出现在生活中,打破了过去与大众之间的“壁垒”。

    杨博和崔振硕这两个80后就是打破“壁垒”的人。他们的小店“我是楚先生”手工纸工作室位于北京鼓楼附近的金泰共享国际文化创意园。店铺以“纸”为主,向人们展示中国传统手工纸的前世今生。

    店内的墙壁上陈列着100多幅精心装裱的中国传统手工纸样式,其中大部分是杨波和崔振硕从各地收集来的。店内还出售剪纸、裱画等非物质文化创意产品。

    每天都有很多年轻人走进工作室,聆听他们关于手工纸的故事。崔振硕说,年轻人对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手工纸充满了好奇。他们喜欢听这些故事,希望感受到手工纸文化的影响。

    这也是他们工作室的初衷。工作室自2021年成立以来,得到了众多业内专家、前辈、工匠的认可和支持,也受到了众多艺术家、收藏家、设计师、年轻人的喜爱。

    为支持青年创业,北京相关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场地租金补贴、创业培训等。据金泰共享国际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提供优惠租金和配套为入驻的青年店铺提供便利,帮助他们降低创业成本。

    人工智能帮助人们15分钟到达便民服务点

    文化渗透到每个年轻人的生活中,奠定奋斗的基础;科技为年轻人实现梦想、寻找幸福提供了新动力。

    在北京海淀区曙光街道,一个年轻团队开发了“15分钟AI生活圈”小程序,让居民在15分钟内即可到达所需的便捷服务。

    “15分钟AI生活圈”是海淀区“数字孪生社区”试点项目之一。用户打开“掌上海淀”小程序,点击首页“15分钟AI生活圈”后,会看到一个以用户为中心、半径为1公里至3公里的透明蓝色圆圈。圆圈里布满了各种不同图案的标签,比如购物车、吹风机、外卖骑手等,依次点击标签,就会出现便利店、理发店、骑手护理服务站等店铺信息在页面底部。

    曙光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张迎春介绍,自2024年12月19日推出“15分钟AI生活圈”以来,已上线便民服务点1132个,涵盖小修、购物、休闲娱乐、等,居民可点击按键查询具体信息,还有老年人版、语音播报等无障碍服务,方便老年人使用。通过AI助手对话,您可以一键推送最近的符合您需求的服务点。

    创业农村创业项_农村创业北京项目新政策出台_北京新农村创业项目

    张迎春表示:“老百姓的‘头等大事’,就是我们基层干部的‘头等大事’。通过‘15分钟AI生活圈’,科技赋能居民生活和基层治理,让社区公共服务更加便捷。”智能便捷,也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将废物变成时尚单品

    “减”和“增”是当前发展的关键词,减碳、增绿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当前,随着北京建设绿色经济国际标杆城市,“绿色”也给年轻人带来了新的机遇,为追梦的画卷增添了新的色彩。

    在北京东三环,一家名为“抱朴再生”的工作室聚集了一群“点石成金”、变废为宝的年轻人。

    “抱朴回收”创始人兼CEO刘雪松表示,团队致力于回收废弃物,将其加工成可用的面料,打造衣服、书包等环保产品。 “这些产品的原材料是回收的饮料瓶、外卖盒、海洋渔网、农村地膜、茶渣、苹果皮等。”

    这些产品深受时尚达人的喜爱,一款白蓝折叠背包最近入围国际绿色设计奖。 “每种产品都标有具体的碳减排数据。”刘雪松表示,“量化”是其品牌理念之一。他们希望每个人的低碳行为都能被量化,用数据来更直观、更有效地推动。传播可持续理念,在环保减碳的生活中感受大自然给人类带来的幸福。

    “小兄弟加油站”为城市“跑者”搭建家园

    在北京,各路年轻人都在为这种“幸福”而努力,一家又一家的小商店连接着普通百姓的幸福生活。

    对于外卖小哥王志强来说,他的快乐来自于“小兄弟的加油站”。

    在北京朝阳区双井街,这个叫“兄弟加油站”的地方24小时营业。是北京市朝阳区委员会为快递、外卖小哥打造的专卖店。这里提供热水和食物加热等服务。朋友们累了、饿了、冷了都可以来这里休息。

    王志强告诉中青报、中青报记者,“小兄弟加油站”开业后,他终于有了一个可以短暂休息的地方。他感觉这里就像家一样温暖。 “饿了有方便面吃;饿了有方便面吃;饿了有方便面吃”。当你的车坏了,你有工具来修理它;下雨的时候,你有一次性雨衣。尤其是冬天,在屋里等的时候也不用冻着了。 ,非常温暖。”

    “小兄弟加油站”也会定期开展活动,不仅提供团体生日会、义诊、心理咨询等服务,还会为兄弟们提供夜校培训,教他们视频剪辑、AI使用等。

    “小兄弟加油站”不仅为城市“跑者”搭建了“家”,也为他们融入城市治理打开了一扇“大门”,让治理“变量”转化为治理“增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21102.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