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电气
1.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荣获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华中科技大学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承担脉冲强磁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该设施是我国“十一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十二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之一。于2013年竣工,2014年获批,已获得国家验收并向社会开放运营。它是我国唯一、亚洲最大的脉冲强磁场设施。团队坚持自主创新,创造了64T脉冲平顶磁场、45T/50Hz高场重复频率磁场等5项磁场参数世界纪录。设施建成投入运营后,开放共享水平不断提升。累计开放课时55412小时,为97家国内外科研单位开展研究课题1258项,发表SCI论文1016篇,取得大量原创成果,产出量位居第一。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同类设施,结束了我国相关研究长期依赖国外设施的局面。该团队荣获2018年湖北省科技进步特等奖、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荣获第25届中国青年五四奖。勋章集体。
新闻链接:
2.潘源院士荣获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
潘源院士荣获首届湖北省杰出人才奖,这是湖北省最高人才荣誉奖。潘源参与主持了我国第一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中国流通一号、451工程。提出并参与建设的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已成为世界四大脉冲强磁场实验室之一,并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我国聚变与强电磁工程发展做出开创性贡献一等奖2项。
新闻链接:
3、学院29名老同志被授予为党光荣服役50年纪念章
党中央决定,2021年首次颁发建党50周年纪念章。陈忠等29名电气工程学院老同志荣获建党50周年纪念章党。在建党10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党中央首次颁发建党50年光辉纪念章,这不仅是对老党员的关怀和关怀,也是对一路走来艰苦奋斗、锐意进取的共产党人的充分肯定。
新闻链接:
4、电气工程学院党委荣获湖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党组织称号,韩晓涛教授荣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目标导向,全员齐心协力”,全校协作共建学院共同体,努力打造一流电工学科发展思路,坚持将积累的经验发扬致远校训精神以党建工作推动内涵发展,电气工程学科入选首批双一流建设学科和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韩晓涛,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教育部首批创办的大学之一。它也是目前唯一运行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脉冲强磁场装置,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闻链接:
5、学院相关工作委员会荣获“全省教育系统关爱下一代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学院将继续高质量开展养老工作。在学校退休处讲好入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读懂中国活动。 2002级博士生党支部课堂上聆听了李进教授的入党故事,荣获最佳微视频奖和优秀作文奖。学院荣获优秀组织奖。 10月至11月,完成了139名老同志社保卡的发放。开展退休工作管理平台数据采集工作,全面采集学院172名老同志的个人信息,顺利提前完成上级要求。
新闻链接:
六、学院系统开展校庆筹备工作
2021年,学院将全面启动学院70周年校庆筹备工作,系统开展学院校史编纂、系列宣传等工作,积淀文化,联系校友,塑造华中电机学院在中国的形象。形成特色、世界一流,集聚雄厚人才,建设世界一流电气学科。力量。目前,我们按照沉淀文化、连接校友、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思路,初步编制了《传承与编年史》、《传记与回忆》等学院史料三稿。 》、《毕业生名册》,并建立了全面、系统的校友联络制度。
新闻链接:
7.学院完成薪酬分配制度改革
2021年10月28日,学院第五届教师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学院专任教师工资分配和业绩奖励实施办法》。 《办法》明确,高校教师个人工资由档案工资、基本绩效津贴、奖励绩效津贴和特殊津贴四部分组成,并采用以13级岗位为基础的基本绩效宽带细分办法。
新闻链接:
八、学院新工科建设示范效应显着
2021年,学院将继续推进新工科学科建设,对内积极开展学科交叉融合,对外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温金宇院长、李洪斌副院长应邀在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论坛和全国高等学校电气类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研讨会上做会议报告,介绍学院在新工科建设方面的经验。杨勇教授、张荣副教授多次受邀参加电气工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议电子学科组年度工作会议、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思想政治建设专题研讨会等,做邀请报告。在期刊和会议上发表教学论文10篇,出版教材5部。两篇论文在2021年全国高等学校电工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改革研讨会上被评为优秀论文。
新闻链接:
9、学院全面推进思政课程建设,《电路论》课程入选教育部首批思政示范课程
2021年,学院全面推进思政课建设。 《电路理论》课程入选教育部思政课示范课程。课程带头人杨勇教授被教育部评为思政课名师,教学团队被教育部评为思政课示范课程。课程思想政治示范队。学院主持编写了《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思想政治教育指导纲要》。 《指南》充分挖掘和提炼工科专业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内涵和支撑要素,构建思政课程整体结构,从教育理念、目标、评价原则、教学等方面阐释了思政课程的框架。并从方法和质量管理机制的角度阐述了政治教育体系,并提供了丰富的典型教学实例。预计2022年1月出版。学院对全体教师开展思政课专题培训,完成全部课程大纲修订,实现思政课在教学大纲和课堂上的全覆盖。
新闻链接:
10.学院完成本科专业课程培养方案修订
为进一步深化学院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服务国家人才培养大局,经过多年探索,学院于2021年完成本科专业课程培养计划修订工作。此次修订是200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修订。学院多次组织校内外专家围绕课程群建设探讨本科培养方案改革,探索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弘扬教育理念、教学人员、教育方式、软硬件设施、管理制度等。建立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修编,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高素质电气工程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为指导思想。对电气专业核心能力进行系统梳理,形成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自由拓展课程等系列课程。项目内一流的电气专业黄金课程群,激发学生的工程创新意识和学术志向,为未来发展提供更多选择。新的本科生培养方案将从2021年级起实施。
消息:
11.学院苗世宏教授主编的《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版)》荣获首届国家优秀教材二等奖
2021年,学院将继续推进本科资源建设。 《发电厂电气部分(第五版)》(苗世宏、朱永利主编,前四版主编为我院范西普、熊新银等老师)已由我院历代出版。 《教师的传承与发展》获首届国家优秀教材奖二等奖。高压新技术科学训练营项目(负责人:何恒新副教授)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校企合作双百计划典型案例;电磁能-动能转换机理探索教学平台(负责人:刘毅副教授)和HZDJ-2机电驱动一体化实验台(负责人:熊永前教授)分别荣获2017年一等奖和三等奖第六届全国高校教师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创新大赛。学校推荐5门课程参加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新闻链接:
十二、学院研究生培养持续内涵发展
2021年,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继续内涵发展。学院组织申报研究生教材建设项目4项,获批3项;组织申报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组织申报研究生课程教学团队建设项目5项;组织申报创新研究项目5项获得研究所技术创新基金资助,其中2项获批;创新院创客空间组织研究生创新团队报名2个;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优秀博士论文2篇。进一步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根据学科发展趋势和研究生培养需求,梳理优化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15门核心课程,提高课程质量。组织完成科学位、专业学位博士生、科学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与19个专业学位联合培养单位签约。
13.学院授予第二批荣誉学士学位
学院在2020年第一批荣誉学位授予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了《电气工程学院荣誉学士学位称号评选实施细则》,优化荣誉学位培养体系,总结完善经验加强实践课程和明德课程建设,推动专业课程建设和实施,进一步优化荣誉学位课程体系和毕业论文(论文)评审机制,吸引优秀学生投身更具挑战性的学术研究或工程实践密集型工作课程。 21名2021届本科毕业生被授予第二批荣誉学士学位。
新闻链接:
14.学院教授牵头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1年11月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学院教授牵头、我校第一完成单位的一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一成果解决了制约我国重大装备发展的瓶颈问题,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我国重大装备技术水平做出了重要贡献。学院教师作为获奖代表参加本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新闻链接:
15.学院新主持和承担了多项国家重大科研和人才计划项目。
2021年,学院韩晓涛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高功率磁场回旋管高功率太赫兹波源及电子自旋共振谱仪”荣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项目中,学院承担项目3项。项目负责人为韩晓涛教授、肖厚秀副教授、王振兴副教授。姜凯教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陆鑫培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持1项,李大伟副教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主持1项。
16.学院杨凯教授率先荣获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杨凯教授为第一完成者,李健教授、顾成林教授、熊飞分别为第二、第三、第四完成者“轻量级低脉动直接《驱动永磁电机》关键技术及应用荣获2021年度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17、潘源院士团队赋能绿色冬奥
潘源院士团队研发的全球首台500kV电压等级工程应用机械式直流断路器,为张北柔性直流工程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大规模开发和应用的世界级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新能源利用。
新闻链接:
18、学院陈新宇教授课题组与哈佛相关团队在《焦耳》联合发表碳中和最新研究成果
《焦耳》(IF=41.248)发表学院与哈佛大学陈新宇教授课题组关于碳中和的最新联合研究成果《Pathway to Carbon-Neutral Electrical Systems in China by Mid century with Negative CO2 Abatement Costs Informed》高分辨率模型研究(《基于高分辨率模型的2050年中国电力能源系统碳中和转型路径优化》),由程教授主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院士石杰,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哈佛大学院士Michael McElroy教授。汇集了华科、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的优势,陈新宇教授与温金宇、Michael共同为第一作者和第一通讯作者。 McElroy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刘亚星为共同第一作者及第一学生完成者。重要合作者包括清华大学康重庆教授、我校陈霞教授等。
新闻链接:
19.强磁场中心徐刚教授团队在物质多极矩态计算方法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1年9月29日,《物理评论快报》在线发表了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徐刚教授团队题为“Efficient Prediction Method for Multipolar Moment Stat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RuX3(X=Cl, Research results for I) 中的应用。国家脉冲强磁场科学中心博士生邱文轩为第一作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徐刚教授和王宜林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中心博士后邹金宇、博士生罗爱云和高金华教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硕士生崔志海、普林斯顿大学宋志达博士共同完成了相关工作。
新闻链接:
20.学院与华为签署《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数字能源技术长期合作协议》
双方将在前期技术交流的基础上,继续开展广泛、长期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华为数字能源公司与华中电气工程大学在技术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关系,共同做出贡献。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即将实现。
新闻链接:
21.学院科研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取得重要成果
为进一步加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提高设备利用率,学院于2021年4月、10月、11月召开了3次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交流会,制定了《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管理规定》。并制定了《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办法,组织了相关工作流程、会议简报等,聘请了专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努力实现全院仪器设备共享,服务于教学、科研、并为社会做出必要的贡献。截至目前,学院已建成磁约束核聚变实验平台、电力系统动态仿真共享平台、3米电波暗室公共实验平台、电机测试及高端伺服等多个开放共享平台。发展。近年来,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英国普林斯顿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国内外一流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和日本核聚变国家实验室。 ,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企业单位的专家利用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联合攻关。
新闻链接:
22.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磁场调制电机专业委员会成立,学院曲荣海教授担任主任委员。
2021年12月17日,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共同主办的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磁场调制电机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在武汉召开。会上,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组织与人力资源部主任王振涛宣读了关于成立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磁场调制电机专业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学院曲荣海教授当选为主席。
新闻链接:
23.学院姜凯教授、姚伟教授荣获中国电力科技人物奖
2021年中国电力科技人物奖评审委员会会议于2021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学院姜凯教授荣获中国电力杰出科技工作者奖,姚伟教授荣获中国电力杰出科技工作者奖电力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奖。
新闻链接:
24.学院梁林研究员入选“2021年度中国电源领域最美科技工作者”
2021年,中国电源学会评选发布本学科最美科技工作者。共有5名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获2021年度电源领域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学院梁林研究员荣获此称号。
新闻链接:
25.学院李华教授获湖北省博士后优秀人才项目资助
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博士项目办公室选派10名优秀博士后人才进行后续培养。我校李华教授等10名成绩突出、潜力巨大的优秀博士后人才获得该计划资助,每人每年10万元,随访3年。
新闻链接:
26.学院林雷教授当选中国电源学会第三届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电源学会第三届青年工作委员会换届大会于2021年9月23日在北京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电源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清华大学电气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主办,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与技术 由电子工程学院主办。学院林雷教授当选为第三届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朱东海副研究员当选为副秘书长。
新闻链接:
27、学院博士生刘爽荣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
刘爽,男,汉族,共青团员,十九级博士。就读于电气工程学院应用电子工程系。曾获得美国百人委员会百人奖、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知行奖学金,入选3551光谷人才计划。刘爽在本科期间成立了工作室。作为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多次荣获科研电商大赛商业计划赛一等奖、商业计划最具投资价值奖、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金奖等。创业大赛、求是杯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湖北省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金奖、学校互联网+创业大赛三等奖等奖项。与此同时,武汉森木雷石科技有限公司在刘爽的带领下,不断取得丰硕成果,逐步发展成为专业的电力电子设备及系统供应商。公司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被评为武汉市科技小巨人、科技型中小企业、TOP100未来之星。截至2021年,公司拥有30余项知识产权。
新闻链接:
28. 大学生在国家级各类科技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创青春”中国青少年创新创业大赛(科技创新专项),参赛团队由刘爽、马玉梅、张子勤、王震、廖云飞同学组成,在邹旭东教授及副教授的指导下朱东海研究员凭借项目“模块化用户可编程电力电子控制器”荣获金奖。
新闻链接:
在挑战杯大赛黑科技专业赛全国赛中,学院电动汽车电力电子智能变速箱和故障恢复无人机心脏两个作品被评为银河级作品。银河级是本次专项大赛的最高荣誉级别。全省仅有4件作品获此奖)基于赫兹级电磁波的井下远距离无线通信装置被评为行星级作品; 2个作品为摩天轮无线输电技术和氢燃料电池金属双极板高精度柔性电磁制造技术。评为卫星级作品。
新闻链接:
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陈庆研究院、李洪斌教授、焦阳教授的指导下,大学生于牧阳、刘畅组成的智能电气知识团队凭借作品《好》荣获高教主赛道本科创意组银奖网络智慧油气田井下无线通信技术与设备。 。
新闻链接:
在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中,由学生殷天翔、刘作辰、颜嘉楠组成的快队凭借其Si IGBT和SiC MOSFET混合MMC及其控制方案获得技术竞赛第一名。奖品。大学生马玉梅、郭翔组成的颠覆器团队因研发可编程电力电子控制系统专用电源颠覆器荣获商业计划专项竞赛全国一等奖和最具投资价值奖。林雷教授、朱东海副研究员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新闻链接:
202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学院教师易雷、徐晨、徐慧萍、孔武斌、徐丹、冯雪玲、吴歌指导的动力学生团队取得了近年来最好的成绩。 Power On队共有7支队伍,其中4支队伍获得全国一等奖,实现全国一等奖大满贯。两支代表队获得全国二等奖,实现丙级国家级大满贯。另一支代表队获得湖北省一等奖。
新闻链接:
在2021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中,学院实验教学中心冯雪玲、易雷老师带队的鲍俊阳、周庆跃、熊毅凯、胡启杰等学生组织的代表队获得全国赛冠军金牌。该学院实验教学中心的老师Wang Zhenyan由Yang Jiahao,Zhen Zongwei,Chen Yingxiao和其他由Yin Shi领导的学生组成,在全国比赛中获得了铜牌。
新闻链接:
在“想象未来”华为智能汽车技术创新和创造力竞赛中,高性能双机电端口运动系统是为混合系统开发的(团队成员:Chen Zhi,Liu Zirui,Liu Zirui,Li Rui,Hao Jiarui; Hao Jiarui; hao Jiarui; Kong Wubin,Li Dawei副教授,Qu教授Rong Hai)项目获得了特别奖。具有集成电力电子变速箱的电动力系统设计项目(团队成员:李安,胡芬,夏伊克森,张朱佐;讲师:江港教授,副研究员刘Zicheng)赢得了二等奖。
新闻链接:
在第一届华为中国学院学生电力电子创新竞赛中,由大学生Wu Zongheng,Lu Jianwei,Xu Wenzhe和Liu Baihan组成的Aspil团队依赖于创新的设计解决方案和出色的测量数据,以克服所有障碍,并在15个障碍中脱颖而出高级球队参加决赛。赢得了本次比赛中获得的最高奖项:一等奖。
新闻链接:
在2021年的Sungrow University Innovation竞赛中,Li An,Hu Feng和Shuai Yixuan在江庞教授和学院的副研究员Liu Zicheng的指导下,凭借其电动汽车Power Electronics Intellics Intelligent Gearbox的项目获得了一等奖;大学教授Wu Zongheng和Xu Wenzhe的副研究员Chen Cai和Kang Yong赢得了竞争的三等奖,其高效和基于GAN的高功率密度数据中心电源项目基于GAN。
29。学院的夏季社会实践赢得了两个国家荣誉
2021年,电气工程学院积极指导学生根据国家需求,专业特征和个人理想从事社会实践。实践团队振兴了,并回忆起了江安的梦想。在这三个参加乡村活动的三个活动中现场检查,访问和调查,小组访谈等。了解东山分区每个村庄的经济和工业状况,并从三个方面提出有关当地农村振兴的系统建议:电子商务以协助农业,生态优化和文化,建造,并被授予优秀报告团队(学校中唯一的一支)头衔。实践团队人民电力行业为人们服务,并努力成为科学技术的先锋。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它调查了创新的措施和对策,以支持城市发展和农村振兴。共产主义青年联盟中央委员会要求该党放心,一个强大的国家拥有我。在2021年成千上万的国立大学学生中,成千上万的在线展览活动,前往全国六个省,一个城市整合了大学 - 企业合作,主题探索和基层服务。通过现场调查,讨论,交流以及其他活动,它深刻地解释了电力技术创新如何在当今时代创造更好的生活,以及电气学生如何致力于在基层上为人们服务。它获得了团队风格奖(学校中唯一的奖项)。
新闻链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9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