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门诊量突破100万人次,年住院量2.35万人次,年业务收入突破4亿元。开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科、针灸康复等50多个特色鲜明、效果明显的临床专科。 ;实际开放床位600张;正在建设的新住院楼项目2015年竣工后将拥有1,200张床位;全院职工980人,其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128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87人,硕士生107人,博士生10人。广州中医药大学聘任教授、副教授33人;拥有MRI、螺旋CT、DR/CR系统、彩色多普勒四维超声诊断系统等专业资质和一大批先进的诊疗设备。两年来,医院坚持“支持中医、民族医学发展”、“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医院通过培养人才、整合资源、更新观念,培养了一大批具有浓郁中医特色、中西医结合优势互补的医师队伍。医院专科、专科疾病项目的启动,有效促进了医院专科、专科疾病的发展。一、重点专科、病种建设 1、肿瘤科进入国家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行列,成为医院专科、病种建设的主导学科。肿瘤科现有医护人员25人。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中医师2人,医师1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6人。分为四个专业组:呼吸道肿瘤、消化道肿瘤、女性肿瘤、血液肿瘤。拥有床位40张,拥有深部射频热疗室、化疗层流室、CT引导微创治疗室、体腔热疗系统、微波消融治疗系统等治疗设施价值超千万元。
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创新发展,现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中医特色突出、中西医结合规范诊疗体系、集名科、名医、医术于一体的重点学科。名药。擅长治疗各种肿瘤。方便了患者的就医,提高了患者的诊疗技术水平,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显着提高了生活质量,有效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 2012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入“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 2.脑科现有开放床位62张。目前,脑病科已初步形成一支高素质、结构完善的专业队伍;现有正高级医师1人,副高级医师5人(其中中医3人,西医2人),主治医师2人,博士生6人,硕士4人。形成了中西并重的格局。共有医生9名,康复治疗师2名。设有专门病房和门诊,在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有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每年专科门诊量达66000余人次,住院人数增至每年2500人次。 2013年营业收入达到32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超过50%。科室包括西医急诊科、神经内科、中医内科。 ,针灸康复一体化,以“中西医结合中风病科”和“脑病综合诊疗中心”为运营模式。运用中医、西医、康复医学等手段,为脑中风等脑病患者提供紧急抢救、救治及后遗症治疗。康复等综合医疗服务。
针对不同类型中风开发的益气复元合剂、天麻复元合剂、参芪脉心通胶囊、复方天肾胶囊等,临床总有效率达95.6%。形成了独特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脑病体系。获省部级科研成果4项,市、局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县、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在省级及国家级杂志上发表多篇论文,在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数十篇。 3、骨伤科是我省中医特色专业。配备C型臂X光机、多功能骨科专用牵引手术治疗床、高倍光学显微镜等先进设备,采用中医疗法结合现代医疗技术对骨关节进行诊治损伤、骨疾病、骨肿瘤和椎间盘疾病。在手外科和显微外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以开展骨伤科领域的各种先进手术,治疗骨伤科的各种疑难重症病例。从中医正骨小夹板到各种骨科器具,广泛应用于临床;从单肢骨折到多脏器复合损伤,再到颈、胸、腰、脊髓关节置换等,我们有自己的制剂,消肿止痛合剂、接骨续金合剂深受患者欢迎,荣获第二名获花都区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4、肾内科现有医护人员26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4人。现有博士生1名,硕士生4名。拥有床位40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负责腹膜透析患者的随访、肾移植术后的随访以及抗排斥治疗。可以进行腹膜透析导管放置和血管内瘘手术以及各种临时和长期透析导管放置。
透析室配备先进的血液透析机17台、血液透析滤过机2台、连续床旁血液滤过机(CRRT)1台、结肠透析机1台。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劳尔”回渗水处理系统。可进行血液透析、血液滤过透析、血浆置换和连续床边血液净化治疗。 5、针灸康复科是广东省中医名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村医疗机构针灸理疗康复专科建设单位、中医名科在广州。现有执业中医师21人,治疗师1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中医师5人。提供脊椎正骨推拿、针灸治疗、康复治疗、理疗等综合治疗,开展龙氏按摩、热敏灸、浮针、腹针、醒脑开窍针、耳针、天灸疗法、中风康复等。治疗、关节松动等系列专业治疗。 6、“治未病”中心的成立,标志着中医工作将逐步从医疗救治转向预防保健服务领域。从“治未病”转向“治未病”。充分发挥中医药预防保健的优势,利用现代化诊断设备,从健康咨询、健康检查、健康指导、健康管理。中心充分展示了中医特色。名中医辨证体质,结合现代设备和检测手段,为体检者制定健康养生计划。为体检对象建立电子、文本健康档案,为长期跟踪服务提供依据。此外,我们整合设备资源,营造得天独厚的环境,设计程序合理的体检流程,为考生提供满意、温馨的一站式服务。
该中心集中了各种先进的检测设备。如彩色B超等。利用中医理论对亚健康人群进行健康评估。我院“中医防未病”工作从2010年开始,逐步完善人员、设施、设备,满足治未病的服务功能需要。目前,治病防病工作进展顺利。中医体检和评估可正常开展,提供针灸等9项治疗和预防疾病的干预服务。 7、拓展中医特色专科优势,丰富专科建设内涵。为打造更多新的中医专科病种特色,通过个人自荐和组织推荐,在院内广泛选拔专科病种建设项目带头人,制定了重点专科病种建设项目的建设目标和管理规范。先后设立了“中医男科专科门诊”、“中医乳腺专科门诊”、“风湿痛风专科门诊”、“中医疮毒专科门诊”、“骨关节炎专科门诊”等多个专科疾病门诊。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55项,满足患者对特定疾病进行专科治疗的需求,充分发挥中医专家的独特优势,发展中医特色疾病研究成果,巩固学术领先地位在重点专业。 2、打造品牌,营造氛围,推动专科医院快速发展。医院紧紧围绕创新优势和品牌建设的思路,采取多种有效方式推动专科医院发展。 1、制定各学科领军人才和梯队人才长期培养计划,定期进行学习培训,掌握前沿专业知识;组织国家、省、市继续教育项目,促进医院专科学科发展。
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共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46人,斥巨资引进高级职称人员6人。 2、医院除参加中医、中西医结合等一系列协会外,还积极参加综合性医院专业协会。医院整合中西医优势,中西医并重,推进学科建设。积极鼓励各学科人才加入各级专业学术团体,尽快成为综合性医院。更高更强的学科带头人;在提高整体医务人员临床水平的同时,医院还选派技术骨干,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指导老师,并到老师所在单位向老师学习。 2012年5月,经过三年的系统学习,我院两名省名中医学员顺利通过培训考核,被授予“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称号。 3、重视临床应用与科学研究相结合,对各级科技成果制定重奖,鼓励科技价值的实现;我院对中药药房、煎药室进行了改造,全面推进小包装中药饮片推广,同时提高了原有24个院内制剂品种的生产标准,并进行了应用新推出6项院内制剂生产批件。 4、制定各学科建设发展目标,明确职责,注重质量内涵,把重点学科创建作为专业建设的最终目标;近两年,除烧伤溃疡外,脑病、骨科新增为国家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针灸科为三项针灸技术中医技术协作组成员单位,新增省级中医药重点专业建设单位3个,广州市重点专业建设单位2个。 5、政策支持各学科尽快向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高级专科发展;通过走进社会、走进社区、走进农村等多种形式,弘扬中医药文化,增进人们对中医药的了解,增进医患关系。和谐,为专科疾病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平台。
医院专科、特殊病种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医院整体工作进程。医院的面貌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2009年,我院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广东省名中医医院”(十家之一)。 2009年通过广东省中医药局组织的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 2012年1月,医院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为第三批国家中西医结合重点建设医院之一。 2012年6月28日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我院是广东省中医示范医院、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广州医科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是广州市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一流的中西医结合医院,也是本地区中医的龙头单位。三、问题和存在的困难 1、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改期间,医院不断完善急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水平,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否则,他们将面临服务目标的进一步下降。中医及特殊诊疗项目很少纳入医保目录,或者相关主管部门存在一两个治疗项目就够的固定思维等等。 2、医疗模式和疾病谱的变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新的医疗模式和疾病谱的变化,对如何适应医院的服务、思维、诊断和治疗提出了疑问。
3、社会需求变化:随着我国人民逐步进入小康生活,除基本医疗外,对预防、康复、保健等健康服务的需求也将更加突出。如何用中医独特的诊疗技术满足社会需求,是医院研发的重要课题。 4、急救意识有待提高。随着医院声誉的提高,前来就诊的急诊患者也越来越多。但中医长期缓慢、综合的特点与快速、专业的诊疗方法并不相适应。急诊科投诉率较高。迫切需要探索中医急救体系的建设。 5、协作劣势:中医师缺乏团队合作意识。他们喜欢小而全,不愿意大规模合作。他们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缺乏对学科的长远考虑。他们注重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 6、缺乏合理高效的人才梯队结构,影响学科发展。一些学院结构不合理,在人员配置、薪酬待遇等方面引进高素质人才存在不少困难。 7、科研意识淡薄:专科疾病研究缺乏主攻方向,不善于总结分析。导致专科疾病的特点和优势并不突出。 8、固步自封:中医药传承发展中缺乏创新精神,新业务、新技术不足。虽然我院在专科、专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有了更深的认识:突出中医特色,走中西医结合之路,是发展专科、专科的必由之路。为中医医院的发展;弘扬和传承中医医学,是我们中医工作者和中西医结合者不懈的奋斗目标;创新理念、勤奋求实、持之以恒,是实现中医药跨越式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附件:作者信息:刘瑞华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广州市花都迎宾大道87号) 邮编:510800 电话: 邮箱:rhliu62@163 作者简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6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