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之后,我国今年成功举办了北京冬季奥运会,全国人民都为此感到自豪和兴奋。
这时,我想起了衡阳人、中国奥林匹克运动先驱者李森。
20世纪初,当奥林匹克运动随着西方文化浪潮的冲击传入古代中国时,大城市的少数年轻女性将其作为一种“时尚”,开始涉足体育活动。中国女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亮相始于1936年,参加德国柏林第11届奥运会的69名中国运动员中,就有我国著名女子田径短跑运动员李森。
出身贵族,却落入没落
李森(1914-1942),湖南衡南人。她是著名短跑运动员,是第一位参加奥运会田径比赛的中国女运动员。
1914年,李森出生于衡阳县车江德新塘(今衡南县车江街道金盘村德新塘)。她出身于名门望族。她的祖父李墨清曾在云集乡(现衡南县新县城所在地云集镇)担任联赛教练;她的叔祖父李茂庆是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曾任上海崇明县令。他的父亲李先生年轻时就读于私立学校,后来住在家里。他的母亲魏慧接受过中等教育。
李森3岁时,父亲病逝,家道中落。在当时的衡阳地区,寡妇的生活十分凄凉艰难,尤其是没有儿子的寡妇。这样的人被辱骂为“绝气婆”,在家庭中的地位极低。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别人的支持、关心和照顾,还常常受到别人的羞辱和欺负。卫辉不愿长期忍受封建家庭的“寡妇生活”,便带着女儿李森到衡阳市省立第六女子中学附属小学任教。
学校原名“湖南省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或简称“第三女子师范学校”。位于衡阳市珠汇区荷花坪,湘江大桥东岸以北。学校始建于1912年秋,借用长江东岸的数栋宅邸作为临时校舍。康和生为首任校长。 1914年,在邹家码头荷花坪建成砖木结构新校舍,建有礼堂、四层二层教室及其他生活设施。西北角有一所附小。校舍占地84亩。 1926年9月,改为省立第三初级中学。 1928年,又称省立第六中学。 1934年,改为省立衡阳女子中学。 1938年后迁出衡阳,校舍毁于战火。这是一所有着辉煌历史的学校,也是湘南学联的主要活动场所。五四运动后,毛泽东来到这里弘扬马列主义,发展党团组织,培养一批革命爱国者。著名人物有毛泽健、夏明翰、刘少奇夫人何宝珍、朱德夫人吴若兰、陶铸夫人曾志、彭静秋(第三、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离退休干部)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级)等,有“湘南妇女运动”“摇篮”美誉。
在这所思想开放、学风前卫的学校里,卫慧和女儿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他们相依为命,靠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由于卫慧工作非常努力,后来她被调到中学部担任“女辅导员”。
《思慕小姐》《香姐模特》
在母亲的关心和影响下,李森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从小就喜欢运动。每天清晨,她都会在湘江边奔跑,无论严冬还是酷暑,都很少停下来。为了获得个人尊严,避免被别人羞辱,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母亲,实力很强的李森还拜师学习武术,这也为她以后的体育生涯奠定了良好的身体素质。
12岁时,她考入衡阳省第六女子中学,并被体育老师罗选入学校田径队和排球队。系统的运动训练不仅让她健康成长,再加上她自觉刻苦的训练,李森的运动天赋很快就显现出来,经常在学校运动会上获得女子短跑项目的冠军。
1930年,15岁的李森身材修长,身高达到1.68米。当时,她就读于衡阳省第六女子中学七班。她在旧中国湖南省第十届运动会上大显身手,夺得女子100米冠军。统治者中的第一名。入选湖南省学生代表参加第四届全运会。
1931年第十一届省运会,她以7.8秒和15.1秒的成绩夺得女子50米和100米冠军,打破纪录。
1932年,在省运会上,李森然首次获得女子100米和200米冠军。
自从连续三届省运会夺得短跑冠军后,衡阳姑娘李森在三湘名噪一时。
1933年,因李森在体育方面取得特别优异的成绩,长沙道天女子师范学校“特招”她到该校师范大学学习。
1934年底,李森考入上海东南大学女子体育师范学校,主修体育,短跑技术迅速提高。
1935年,李森参加了第五届上海国际田径运动会(上海世运会),参赛选手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运动员。在田径短跑比赛中,他获得了50m(6.9秒)和100m(13.4秒)的冠军。 )两次冠军和个人成绩第一名。
1935年10月,李森代表上海参加旧中国第六届运动会。由于训练时在户外晒太阳,身材苗条的衡阳姑娘李森皮肤黝黑红润,看上去很有气质。观众在田径短跑比赛的决赛中看到,跑在最前面的是黑人女孩。她不仅获得了50m、100m、200m冠军和跳远亚军,还打破了三项全国纪录。即短跑跳远以4.98米打破了4.88米纪录; 50米短跑以6.6秒打破了6.9的记录; 200米短跑以27.5秒打破了27.6的纪录(这一纪录一直保持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被打破)。这一成绩轰动上海,创造了中国田径史上的奇迹,成为我国田径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事。她被称为“女跑王”。为表彰李森,全国体育界将1935年定为“李森年”,表彰她为国家体育事业做出的特殊贡献。当时上海的报纸因她的名字中有“木”四个字而称赞她为“思慕小姐”,也有人称赞她为“香姐模范”,其中也有“木”四个字。
柏林奥运会先锋
1935年底,李森接到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集训的通知。寒冷的天气里,清华大学校园的田径场上,每天都能看到她刻苦训练的身影。 “那时候没有教练,没有训练器材,我们连鞋袜都要自己买……”
1936年6月,“柏林世界运动会(当时国内奥运会名称)选拔赛”在清华大学田径场举行。选拔田径、游泳、举重、篮球、足球、自行车、拳击等7个大项的70名运动员,备战中国队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11届奥运会。
李森在100米比赛中以13.4秒的成绩达到标准,被接纳为中国参加第十一届奥运会的正式运动员。当时,中国代表团只有七名女运动员,分别是田径运动员李森、游泳运动员杨秀琼和五名中国武术(表演武术)运动员。她们一起加入了中国队参加第11届奥运会,成为为数不多的女运动员之一。由于没有专业教练,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体育教研室主任黄黎明承担起了这7名女运动员的教练重任。当时,黄黎明以自由体操、篮球和现代舞闻名中国。
当时,中国队每人需要2000银元的旅费,但国民政府以“经济困难”为由,不愿意花这么多钱资助他们参赛。最后,主要资金由章士钊先生出资70万元赞助,其余资金需代表团自筹。
为了解决经费问题,中国足球队于1936年5月上旬到东南亚国家举办表演赛,筹集旅费。同年5月27日,在天津原河北省体育场(现火车北站体育场)举行的“世运会田径训练班暨天津世界运动员表演赛”也带有明显的募捐性质。
当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已经竣工。从东北部乘坐火车到柏林无论是距离还是时间都短得多。但由于资金问题,代表团只能选择乘坐历时近一个月的邮轮。
1936年6月26日,上海招商局码头,意大利游轮“康帝凡特”号即将起锚。由139人组成的中国奥运代表团将乘船前往威尼斯。除69名官方运动员外,还有11名参加中国武术表演的人员、23名教练员、36名体育官员前往“视察”代表团。 (官方公布的运动员人数原本是70人,在上海等待登船时,山西长跑运动员孙彻不幸遭遇车祸身亡,因此起跑时只有69人)。
这是自1932年刘长春单独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以来,中国首次派出官方奥运代表团。
这一天,意大利游轮即将起锚。码头上挤满了人,熙熙攘攘。一群女学生挤到了人群的前面。他们中的一些人举着写着“告别世运队和李森同学去德国”的横幅。最后,他们挤到了舷梯上,焦急地望着船,很快爆发出欢呼声。顺着目光望去,就见人群中,一名身着黑白制服的短发女子探出头来,笑容灿烂。人群开始骚动,“快看,是李森!”,“真的是思慕小姐!女跑者,加油!”
一年后,中国遭到近邻日本的侵略。但此时,整个国家仍然沉迷于强国的幻想之中……
由于资金严重缺乏,有限的资金远远不能满足运动员比赛和生活的需要。那时候,中国运动员去奥运会是受苦的。他们住的是最差的三等舱,吃的是完全有营养的食物。该船在南海遭遇风浪短暂避风休整后,又途经马六甲海峡、印度洋、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一路上,大风频繁,船只颠簸。经过近一个月的海上颠簸航行,船终于在海上靠岸了。降落在意大利威尼斯港。
一个多月的惊涛骇浪几乎让中国运动员丧命。所有队员均感到身体不适并出现晕船症状。李森更是头重脚轻,恶心呕吐。很多人差点把黄胆汁吐出来。在船上,他们无法进行任何训练,只能每天出去锻炼体能。但即便如此,队员们的体力也在一天天的下降,体力已经消耗殆尽。
代表团于7月21日抵达威尼斯后,于22日转乘火车抵达目的地柏林。此时距离奥运会开幕仅剩一周时间。此时,玩家们已经疲惫不堪,不少人已经疲惫不堪。但他们还是要拖着疲惫的身躯寻找酒店、办理手续,根本没有时间休息。
据当年队员之一郭杰回忆:“听说美国运动员是坐飞机来的,我们很惊讶,看到他们的条件,真是羡慕不已!”当时,中国代表团的所有成员都住在奥运村,每天花费两美元。
赛场上的战斗感动了观众
1936年8月1日,第11届奥运会开幕式在可容纳10万人的柏林中央体育场举行。当火炬点燃时,中国代表团登场。他们穿上了唯一发放的蓝色西装外套。左胸口袋上绣有金色五环标志,上面是英文CHINA,下面是“China”。两个字,“裤子鞋子自己带吧”,李森走在他们中间,全场的西方人都惊讶地看着他。随行的还有国民党一些重要官员的夫人。他们想出国拓宽视野,就花钱买了代表资格。一名官员的妻子举着旗帜走在队伍前面,但军乐一响起,她的腿就吓得发抖。当中国快要丢脸的时候,黄黎明教练一把抓住了旗帜,扛了起来……
经过近一个月的颠簸海陆旅程,运动员们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体力消耗,使体能和竞技状态明显下降。他们只休息了一周,一些时差反应在开始比赛之前还没有完全逆转。旅途的疲劳导致很多运动员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从而影响了他们在赛场上的发挥。此外,中国代表团资金紧张,甚至无法满足运动员的基本生活和营养需求。这些都是影响运动员正常发挥的因素。此外,中国运动员的整体训练和技术水平还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比赛成绩自然也不尽如人意。
8月3日奥运会女子100米田径预赛中,中国田径唯一的女运动员李森与上届奥运会冠军、曾经创造辉煌的波兰选手怀勒什·维斯分在一组。在中国。来自衡阳的姑娘毫不示弱,起跑时率先冲出,但由于实力悬殊,她很快就被其他跑者追上,最终与同组第一名相差8米。 (第一名12.5秒),以13秒6排名小组第三,李森失去半决赛资格。当时,全场观众齐声鼓掌,为她顽强的精神喝彩。
这一幕让我想起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伊拉克短跑运动员达纳。她穿着一双从乔丹台买来的二手跑鞋出现在北京“鸟巢”的跑道上。同样在女子100米项目中,她也在第一轮就被淘汰。她以12.36秒的成绩结束了北京奥运会的出场。当时全场观众也为她鼓掌欢呼。她的故事感动了所有观众……
李森遗憾地结束了她的奥运之旅。和达纳一样,她也没有获得排名。她没有像达纳那样幸运获得中国奥组委的全额资助,但她是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田径比赛的人。中国女运动员已经载入史册。
柏林奥运会剩余比赛中,除了撑杆跳预赛傅宝禄以3.85米获得决赛外,其他运动员均在预赛中被淘汰。疲惫不堪的足球队首场比赛0:2输给了英格兰队,篮球队输给了日本队,游泳、自行车等项目也遭遇惨败。当时新加坡一家报纸画了一个比鹅蛋还大的“O”来嘲笑中国。
英年早逝并载入史册
1936年冬,李森从上海东南大学女子体育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湖南。
1937年春,在长沙市湖南武术馆任体育教师。不料,时任湖南省政府主席、国家武术馆馆长、大军阀何健对她不怀好意。同年秋天,李森无奈随母亲离开四川,继续在成都一所中学担任体育老师。
1938年,李森与飞行员王龙德(陕西人,1949年后赴台,曾任台湾桃园机场地面服务公司董事长)结婚,婚后生下一女。
1942年,她生下第二个孩子时,因产后失血不幸在成都华西医院去世。她当时只有28岁。
王龙德和李森同居的时间虽然短暂,但他们却深深相爱了很长一段时间。 1990年,王龙德从台湾回乡时,还收集了妻子李森的遗骸,移至家乡王家坟墓内。说完,他还在李森墓前站了很久……
2007年,郭杰(94岁)是参加1936年奥运会的唯一幸存的中国运动员。他对“全国短跑第一”湖南女运动员李森记忆深刻。至今,郭先生仍对她充满愧疚。他感慨地说:“我们路过意大利时,我向李森借了15里拉,想到她1942年就去世了,钱到现在还没还。”
虽然李森已经离开我们80年了,但她并没有在86年前的奥运会上获得那枚激动人心的奖牌。但当她进入奥运会田径比赛时,已经是一个创举了。她是中国妇女、湖南人民、衡阳人民参与奥运会的开拓者和实践者。
作者简介:杨和平,笔名松健明月,男,20世纪60年代出生,衡南县政协工作。 《衡南文史》主编,中国徐霞客研究会会员,省湖湘文化研究会会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6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