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到了11月中旬,“立冬”已经是8号了,这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季节“冬天”。在农村地区,冬天是一年中最轻松的时节。春天的庄稼早已收割完毕。该上缴国家的公粮早已完成。旱地里的红土豆已经挖出来了。田埂上种的大豆也已经收获了。种植的烟叶也被收获。早春作物(小麦、葫芦豆、豌豆)也已播种。总之,该收的庄稼已经收割了,该播种的庄稼已经种好了,该发给农民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也都发完了。冬季是农闲季节,忙碌了大半年的农民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这段时间,乡村变得热闹起来。你在干什么?生个女儿,娶个老婆。
当我加入到农村落户的队列时,我从当地农民那里得知,农村的年轻女孩和男孩在十六、十七岁的时候就开始请媒人上门(介绍朋友)。媒人在男女家庭之间来回穿梭,介绍对方的各方面。未经双方父母同意,男孩和女孩不能见面。因此,男女能否订婚,完全取决于媒婆的一句话。做媒人是有钱可赚的。当她去两家安排相亲的时候,男女一家一定会用好菜好菜招待他们。一旦两人订婚,媒人就可以从男方那里得到“谢媒”的钱。至此,媒婆的事情就结束了。不管你们两个以后能不能结婚,媒婆都已经把钱装进口袋了。
男女青年订婚后,每年过年过节,男方都会带礼物到女方家拜见父母(端午节送粽子、咸蛋,中秋节送糯米糕,春节期间的腊肉、热干面等)。大姑娘没有出现,躲在房间里,透过门缝偷看青年。如果大女孩爱上小伙子并同意继续这段关系,女孩的父母就会接受男孩的礼物并留小伙子吃晚饭。这时,大姑娘就会出来迎接小伙子。在男女关系中,如果女方对男方不满意,女方就会退回男方送的礼物。如果男方对女方不满意,女方送的礼物将不予退还。这种接触一般会持续一两年左右。当男女双方年龄达到当时的法定结婚年龄(男方20岁,女方18岁)时,即可商定结婚日期。
二
农村青年男女经过媒人牵线搭桥,交往一段时间后,如果男女双方及其父母都同意可以结婚,那么男方就会要求女方为她提供每个青年男女的出生日期(农村地区青年男女的出生日期)。 )。然后,将获得的男女青年的出生日期交给“风水师”选择合适的吉日结婚(采用农历日期),确定“结婚日期”。双方父母开始为孩子的婚事忙碌起来。
我们先来说说男方的家庭;男方的家人必须为儿子准备一间婚房。如果家里的房子大一点的话那就容易多了。只要选择一个更大的房子并进行一些维修即可。当然,还要有必要的室内家具,比如一张大木床、一个大衣柜、一张桌子、一张凳子等。如果女方家庭条件比较好,还会赠送一些木制家具作为嫁妆。此外,还应该给未婚妻准备新衣服、鞋子、袜子等。一般来说,您需要准备一套或两套。如果你经济条件好,再多也没关系。
另外就是筹备婚礼时的酒席,(以每桌八人计算,几桌,十几桌。) 与现代年轻人婚宴的几十桌相比,简直太小了。但当时物资匮乏,经济条件较差。猪肉必须自己储存。一头猪必须卖给国家一半,而一个人只能保留一半。过年过节、走亲访友、宴请贵客时,这半猪肉仍然是全家人一起吃的。为儿子的婚宴准备肉票,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再加上儿子订婚后,逢年过节都要送一些肉给女方,所以男方一家吃猪肉就困难了。
再来说说酒,这是中国人的特色:无酒不成宴。在农村,只有在种植和收获季节,供销社才为每人提供两两酒。一家人收到的酒券非常值钱。他们不能定期购买饮料。光攒酒票还不够。他们还得用这些钱去市场买酒票。 (有的农民暂时没有孩子结婚,就拿着酒票卖钱)。
除猪肉、酒外,还需要大量大米、面粉、水果和蔬菜。为了办好儿子的婚宴,新郎一家不得不省吃俭用了好几年。上面说这个情况是比较好的。如果男方家庭不富裕,父母就要帮儿子盖新房,那么男方家庭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
我们来说说女方家庭要为女儿出嫁做哪些准备:女方父母要为女儿出嫁准备嫁妆,两到四套新衣服,两床被子普通床上用品,两条毯子,两对枕头,枕头毛巾,这就是传统的“双床双被”。经济条件稍好一点的,要做好“四店四楼”的准备。
还有的想把女儿嫁到婆家,为了博面子,不心烦,就送一张大木床、一个大衣柜、一个木箱、一个搪瓷盆、一个热水袋作为嫁妆。 。但如此豪迈的嫁妆却极为罕见。女方家还要给男方的客人准备一顿饭,比男方准备的酒席要简单一些。为了女儿的婚姻,女方的家庭也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更何况,女方父母抚养女儿已经十几年了。他们终于抚养了自己的女儿。女儿可以帮助父母做一些农活和家务。另一个人已经生下了她的女儿。那个被称为“女婿”的男人立马就跑了。难怪农村人把女儿称为“钱伴”,不愿意生女儿。
三
婚期经男女双方父母确定后,男方家人就会紧锣密鼓地安排迎娶新娘。首先请一位厨师来主持和安排婚宴,通常是村里擅长烹饪的人,然后安排几位亲友担任厨师的助手。男方一家花光了所有的钱,把猪肉、鸡肉、鸭肉、鱼肉、鸡蛋以及各种水果蔬菜都交给了厨师。
由于当时物质条件有限,每桌通常摆八个菜(俗称八碗)。只有最好的婚宴才有鸡、鸭、鱼,而普通农民的婚宴只有猪肉。当年参加过两三次农村婚宴,主人端上桌的荤菜只有猪肉。每张桌子上的猪肉都很少。听别人说,两斤多的猪肉可以摆一桌。肥肉经过蒸和烤。一碗里有八片薄肉,每人只能吃一小片烧肉。一份米粉蒸肉,碗里大部分是红薯,每人一小块肉。每碗里只有八个瘦肉焖狮子头,一人一个。猪骨炖肉,一大碗萝卜汤里只能看到几根小骨头。现在婚宴上的菜肴是我们当时无法想象的。所以,只有经济发展了,我们老百姓的生活才能过得好一点。
婚宴布置完毕后,另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邀请喇叭手(乐队),他们会在新娘出嫁时营造热闹的气氛。一个简单的乡村乐队只有几个人,两个吹唢呐,一个吹锣,一个打鼓。这么多人演奏啊演奏,他们吹出什么曲子来发出声音并不重要。当你有乐队的时候,你还需要找一位婚礼司仪。这位司仪只要在村民面前大方、能说会道就可以了。随后又安排了队伍去女方家迎接新娘。两个少年各用一根竹竿挂一面红色彩旗(没有彩旗的就用两条红色被子绑在竹竿上)。十几个青壮年,每人提着扁担,竹竿,或绳子,抬着嫁妆去女家。一切都安排好了,只等风水师选定的吉日到来,然后去迎新娘。
四
在我的记忆中,好像是1969年11月中旬,姑姑的弟弟结婚了。一天下午,阿姨来到我家,告诉我他第二天早上要去他哥哥家帮忙做点事情。任务很简单,就是和迎亲的人一起去女方家抬嫁妆。
第二天早上,村里热闹起来。村里的男女老少都喜气洋洋。大多数人都衣着干净,一改平时不修边幅的样子。因为村里有人结婚“办酒席”,大家都想去那里。 “坐着吃酒”,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嘎嘎”(猪肉)。你可以看出每个人都不高兴。
那天,姨妈的父母非常高兴。他们都穿着只在节日和走亲访友时才穿的漂亮衣服。小姨妈还特意用了一点植物油来擦头发。当她走过时,她能闻到淡淡的植物油香味(当时农村人买不起发油和发蜡,甚至城里也很少有人会用)。在头发上涂一些植物油,可以让头发变得更黑、更有光泽,让你看起来更年轻。
受邀的乐队到了,号手们吃完早餐后,婚礼团队就出发去接新娘了。两名少年手持竹竿,挂着彩旗走在前面,紧随其后的是一名锣手、一名鼓手和两名唢呐手。新郎今天穿了“三件新衣服”(新衬衫、新外套、新裤子、新鞋子)。他走在队伍中间,脸上带着微笑,有些矜持。我走在队伍的最后面,身边有十几个青壮年男子,分别拿着扁担、竹竿、绳索等工具。我们是去女家抬嫁妆的“棒棒”。
初冬的乡村田野里,吹着阵阵凉风。那天天气非常好。温暖的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给大地带来了温暖。 “风水师”选择的日期确实是一个“吉日”。一路上,号手吹啊吹,蹩脚的唢呐吹着走调的曲调。我听不懂他们在演奏什么歌曲,但高亢的唢呐声打破了乡村的宁静,让我们的行走不再那么无聊和孤独。
走了近两个小时,队伍最前面有人说:“到了。”只见不远处的一个村子里有人在村长的注视着我们一行人。看到我们走近,立刻有人跑回来报告消息。当我们进村的时候,新娘家的亲朋好友都来到村口迎接我们。
院子保持得很干净,摆放着几张大木方桌。每张桌子周围都放置着长木凳(正宗的旧凳子)。主人热情地欢迎大家入座,并给大家分发了香烟。 (每人一杯),然后将桌上大茶壶里的开水倒入土碗(土陶制成,粗糙)中请大家喝水。休息了一会儿,主人家的亲友们就把准备好的菜肴和米饭端上桌。新娘家安排的菜和饭很简单,主要是给迎亲的人加一顿饭。每张大木桌上只有几样时令蔬菜,一大锅无油无水的萝卜汤,每人一碗白米饭(没有酒或猪肉)。
大家匆匆吃完饭后,就把新娘的嫁妆从屋里拿出来,用绳子捆起来运走。依稀记得新娘家给她的嫁妆是传统的“双铺双盖”结构,两个漆成红色的大木箱。为了在门口向大家展示嫁妆,床单、缝制的被子、打包的枕头、枕套都成套摆放。他们被绑在两个红色的木箱上,木箱两侧还绑着两根长竹竿,可以用来搬运。还有一个放衣服的大木衣柜、一个放食物的木柜、一张大木方桌、四张长木凳,以及放在两个把手上的几套新娘新衣服。即使是敞开的浅木箱,也需要两个人搬运。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新娘走出闺房。这时,新娘子的闺房里传来一声低低的哭声。我心里很奇怪,结婚那天你为什么哭呢?这个时候很难再问别人什么了。见大家都安静地等待,我只好一边抽烟一边观察。只见新郎新郎站在闺门外,手里拿着一把新布伞。门内时不时地传来哭声和婆婆的劝解声。
后来我才知道,这叫“哭嫁”。每个女孩结婚的时候都会哭。对于这种哭声有多种解释:一是女孩舍不得离开生下她的父母;二是女孩不愿意离开生下她的父母。二是女孩担心嫁给男人后的生活不可预测;三是她嫌弃父母给的嫁妆不多,嫁给男方就会被冷落。无论如何,新娘出嫁时哭泣是当地的习俗。女孩子结婚的时候如果不哭,事后就会被人嘲笑,说她急着结婚,生怕嫁不出去。
终于,新娘从闺房里出来了。站在门外的新郎赶紧迎了上去。新郎打开手中的新布伞,递给新娘。新郎接过伞后,低低地举着,似乎不愿意放手。其他人看到她的脸。这时,新娘的闺蜜立刻走了过来,紧紧地跟在她的身后。后来我听有人说,以前新娘子进门时要坐花轿或者“滑杆”(两根长竹竿绑着的可以坐一个人的椅子),而且头也被扎住了。盖上“头巾”。新娘的脸不准露面。别人看到的。新娘到达新郎家举行婚礼后,新郎和丈夫摘下“盖头”。如今,出嫁的新娘只能自己行走,手中撑着伞遮住头部,取代了过去遮住头部的“盖头”。
新娘走出大门后,母亲接了一盆水,倒在地上。这意味着“出嫁的女儿是泼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来了”。母亲的举动让女儿又哭了。她被这个家庭送了出去,她的余生只能自己面对。那时候在农村,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夫妻离婚的事。无论丈夫的年龄、身体状况、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所嫁的女人都会与他相伴一生。古人云:嫁乞丐,随乞丐;嫁乞丐,随乞丐。嫁给老人,就跟着老人走。 (乞丐就是乞丐,乞讨食物的人,老人就是老人。)后来因为大多数人没有受过教育,所以被误解为嫁鸡就跟着鸡,嫁狗就跟着鸡。 ,跟着狗。
五
迎亲队伍从新娘村出发。号手吹奏着欢快的曲调,出村的路行驶得很慢。这时,新娘在闺蜜的陪伴下,转了三圈,不断用手帕擦眼泪。后来我渐渐明白了为什么女孩子结婚的时候会哭。婚姻对于一个农村女孩来说,完全是人生的一场赌博。这个女孩并不完全理解她所嫁的男人。男女订婚后,时间短的一年内结婚,时间长的则两年内结婚。可以说,一年可以了解一个人很多。事实上,男方一年最多去女方家三次(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一年有3次短暂的接触。两年内只有六次接触。你能理解对方多少?更重要的是,很多人在婚前表现得非常好,尽力向对方展示自己的优点,而完全隐藏自己的缺点。
她也基本不知道该男子的父母、兄弟姐妹的情况。女孩要生活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有太多未知的事情。一个女孩如果嫁入一个好家庭,以后的生活会更好。如果嫁错了人,你的余生就会受苦、受苦、受怨恨。那时候农村女孩羡慕城里女孩可以自由恋爱,嫁给自己喜欢的男人。可以说,当时的农村婚姻被称为“无爱婚姻”,或者“先结婚,后恋爱”。
婚礼队伍回去的路上走得慢一些。一方面,队伍里的人多了(送新娘的娘家人多了),另一方面,我们这些抬嫁妆的“棒棒”们,都提着不同的嫁妆袋。尺寸和重量。事物。一群人沿着乡村曲折的小路蜿蜒前行。途中偶尔会遇到其他婚礼团队。当两队相遇时,各队的号手都会使出浑身解数,各自试图用自己的声音压倒对方的声音。当两队走在同一条路上时,每队的新郎也会从口袋里掏出几枚硬币(一分钱和两分钱都有),撒在地上。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不明白这种行为意味着什么。然而,散落在地上的仙子,立刻就被围观的人抢走了。
步行回村子花了两个多小时。一路上一直走得很慢的新娘,到了村口的时候,脚步突然加快了。与此同时,新郎也加快了脚步。当他们到达院子里的小水坝时,他们都开始奔跑。新郎的一些亲友故意挡住新娘,让新郎往前跑。新娘的准新娘护送新娘前行。只见两人几乎同时跑到了家门口。因为人太多,所以看不清楚。谁先进屋?好奇心让我去问别人,新娘新郎先冲进屋是什么意思?有人说:从此谁先进屋,谁就是这屋子的主人。当时川东农村的一些民俗确实很有趣。
六
众人休息了一会后,主人的亲朋好友摆好了桌凳,请大家坐下。乡村厨师前一天晚上就准备好了各种蒸菜(烤白肉、炒肉)。结婚当天,只炒一些肉(回锅肉)和各种蔬菜,炖萝卜汤或莲藕汤。
上菜前,司仪大声说道:“各位请安静,请新郎父母入座。”新郎的父母走到正房前排中间的一张桌子旁坐下。这时,司仪高声喊道:“请新郎新娘入场。”新娘和新郎从隔壁房间出来,并肩站在新郎父母面前。 。司仪大声向大家宣布:今天是新郎XX和新娘XX(新人姓名)的结婚纪念日。欢迎各界人士前来参加婚礼,谢谢大家。随后司仪说道:“今天新郎新娘手牵手,幸福生活永存。”然后新娘和新郎被要求转身面向大门外。司仪高呼:“保佑天地”,两位新人同时鞠躬。仪式结束后,他们转过身来,新婚夫妇面向父母。司仪喊道:“跪拜高堂”,两位新人同时向父母行礼。这时,新郎妈妈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用土红纸折成的红包,递给了新娘(后来听说红包里只有两块钱)。秘书随后让两位新人面对面站立,然后大声喊道:“夫妻互相鞠躬”,两位新人再次互相鞠躬。司仪最后宣布新娘入洞房,号手吹奏当天的最后一首歌。
一曲终了,主持人喊道:“让我们开始吧。”这时,主人的亲友帮忙上菜,传统的“八碗”依次摆在桌子上。等待吃肉喝酒的村民顿时热闹起来,孩子们更是不耐烦了。看着碗里香喷喷的猪肉,他们都流口水了。但每桌长辈不说“请”的时候,谁也动不了筷子。孩子们手里拿着筷子,盯着碗里的肉,已经在盘算着该夹哪一块大的肉了(大家都知道每种肉只能吃一块)。桌上的长辈道:“请”,长辈先开始夹起碗里的食物,然后七个人用筷子夹起碗里的食物。有时两三双筷子会同时夹起同一块肉。这时候,大家都会自嘲:筷子打架了。
那天我和几个“棒棒”的男人坐在一张桌子旁。主人给桌上的成年男子每人一碗酒,盛在瓦碗里,大家轮流喝(白酒约一公斤)。 ,当时我不太会喝酒,所以轮到我喝的时候就喝了一点。只见坐在我左右的人接过酒碗后都喝了一大口。我听见他们的喉咙里发出“咚”的声音。他们把酒咽了下去,在嘴里咂了两下。感觉真好。 。那时喝点高粱酒似乎比现在喝茅台还好。一大碗白酒没几个回合就被喝光了,一桌子八个人几秒钟就被消灭了。
我吃完了一碗饭,打算再加点米饭,结果米饭也被拿走了。后来,我听村民们介绍他们的“坐”经历:环顾餐桌,手稳不慌,人多时不嚼骨头,菜吃完后抢汤。吃米饭时,第一碗不要舀得太满,因为米饭还比较热。第一碗舀一大半,边吹边吃,这样吃得快又不烫嘴。吃完饭,我立刻舀了一大碗饭,然后慢慢地吃起来。难怪我们这些新近下乡的知青无法与当地人竞争。
七
吃完饭,天已经黑了。女方来见新娘的人告别了主人就离开了。美餐美酒后,号手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主人支付的当天工资。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也回到了家。当时,农村农民过着典型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无论什么季节,无论是农忙还是农闲,天黑后全家人都会早早上床睡觉(当时中国还没有电视)。
然而,在村里有人结婚的这一天,一些青壮年男女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休息。他们去新郎家安排婚礼。天黑后,乡村和田野一片寂静。因为已经进入冬季,田野里已经听不到夏季的蛙声和虫鸣了。为了节省电费,村民们大部分农户家都关掉了电灯。 (长寿狮子滩水电站建成后,长寿县农村照明大部分用电。)只有新郎家还灯火通明,不时传来笑声。
几名中年妇女正在帮新郎新娘铺床,把床上的旧蚊帐、旧席子、被子、枕头等都拆下来,全部换上新蚊帐、新床单、新被子、新被子。新娘家人作为嫁妆带来的枕头和枕套。 ,床上用品都是全新的。负责换床单的妇女都是带着孩子的妈妈。铺好床铺后,他们在枕头底下放了两个红色小纸袋。两个小纸袋中的一个装有一些枣子,另一个装有一些。花生。枣子的寓意是:早生儿子,花生的寓意是生儿育女,“花”是生育的意思。 (不要“全”,全是男孩,或者全是女孩)完成上述过程后,年长的妇女会说一句顺口溜(当地人说“四字八句”)表示祝贺。
女人的工作已经完成,男人们继续加油。这些男人大多数是新郎的同龄人。虽然当地有一种说法,结婚三天不分年龄(老了可以和新郎新娘说笑、讲笑话),但一般老一辈是不参与吵架的。 ,年轻一代不会参加。 (孩子和大女儿不参加。) 来闹事的男人喝了酒,脸皮都变厚了,胆子也大了。平时沉默寡言的人,今天却敢在众人面前说几句话。当地人所说的“四字八句”,就是说几句流畅、押韵的黄色笑话。例如:“我的父母给了我一块荒了十八年的田,今天谁来耕地,谁来种植呢?”还有人这时会喊:“某某(新郎的名字)来耕,某某来种。”滑稽的人喊道:“我来耕,我来种。”随后爆发出阵阵笑声,有人殴打那些胡言乱语的人。顿了顿,又有人说:“床有四个面,新郎和新娘睡在中间……”那时候农村的年轻人读书不多,读过初中的也很少。 。他们编的大部分笑话都是随意的。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在文化生活特别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民常常讲黄色笑话来解闷。一阵嬉笑闹闹后,新郎的母亲出来帮助两位新婚夫妇。天色已晚,经过漫长的一天,大家都累了。他们要求大家回家休息。热闹了一天的村子又恢复了平静。
【作者为重庆知青。 1969年探亲访友,定居长寿县海棠公社向阳大队。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5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