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优秀的中美学子将在校内外诸多领域绽放自己的光芒。胡川、蒋斐然、黄赛军、王若兰、吴建斌创业团队、翟墨凡、吴世骞、熊俊岭、瞿燕娇、魏浩等10位中国美术学院2021级校园人物(团队)脱颖而出,他们中的一些人有的潜心学术研究,有的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有的即将去边远山区支教,有的在体育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的积极参加比赛,有的积极参与主题创作……每个人都来自不同的学院,绽放着自己的辉煌。
12月30日下午,与书记面对面——2021年度校园风云人物(学生)座谈会在南山校区举行。党委书记金宜斌与10位年度人物座谈,听取他们对学校未来发展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党委副书记孙旭东,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党委领导、辅导员代表参加座谈会。
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表达了对学校和老师的感谢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同时,他们还根据自己多年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为学校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金宜彬认真听取了每位同学的发言,详细解答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大家的学习和创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勉励同学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世界一流艺术院校”的嘱托和期望,坚持“名校意识”和“自主意识”,当好高水平先锋。培养为时代描绘、书写时代传记的过硬本领。 。
孙旭东感谢同学们为学校争得了荣誉,为同学们树立了标杆,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成功案例。他希望大家心中都有“祖国伟人”,与时代、与祖国同行,成为有学问、有专业的人。发挥引领作用。
会上,相关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对同学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回应。
胡川(崇学国美)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以设计的力量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获得国家研究生奖学金、浙江省研究生学术奖学金等,参加国内外重要专业比赛并获奖。参与亚运会重要标志组合及扩建设计项目。
在美术学院学习的四年里,通过母校这个优秀的平台,我的设计视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我也有幸获得了行业内的重要奖项,收获了很多快乐和成长。
我想从我的学习生活出发,对学校的人才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第一点是支持跨学科交流,促进设计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于突破学科壁垒、加强校际合作。作为一名实践型专业,我相信理论学科的思考和认知可以让我们的设计更加深入和现实。学生需要拓宽思维,才能走得更远、看得更深、做得更好。同时,校际合作也可以提升国美的行业影响力,成为聚集不同学校精英人才的桥梁,让艺术与科学融合的理念通过实践真正进入学生心中。
第二点是回归日常生活,加强设计学科的产学结合。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普及行业基本规范以及如何转化课程的学习成果。同时可以促进企业科研与大学课程的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校期间了解实际的商业项目。让创作不仅仅停留在学术界,更要适应社会的实际需求。
蒋斐然(崇学国美)跨媒体艺术学院博士生
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开展学术研究和学术写作,参加多次重要展览,在《新艺术》发表多篇译着。作为青年艺术家,活跃于当代影像艺术界,入选浙江省视觉艺术人才培养“新高峰计划”。
建议将研讨会设置为研究生必修课程,培养独立研究所需的问题意识、批判性思维、辩证逻辑和表达能力。正如一堆精心整理的课堂笔记无法形成论文提纲一样,考试制度中有效的刻苦品质也无法解决硕士、博士生思维能力不足的问题。以我的策展专业为例,学生们非常勤奋,但也很容易在茫茫知识的海洋中迷失方向,找不到自己的问题领域,从而陷入像知识分子一样的失重状态。脱离现实问题领域的知识是浮动知识;脱离个人情感感知的知识是无机知识。研讨会主要是关于这些知识的转化。此外,建议将部分博士课程学制改为四年。以我院为例,在其十几年的教学历史中,博士生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推迟。通常最优秀的学生是最主动申请延期的。这是出于自我责任。他们还对导师和学校负责。延迟毕业并不是因为学习能力不足,而是因为博士学位的学术要求和毕业资格远远高于硕士学位。所以,三年时间太短了。
黄赛军(信心国美)工艺学院硕士生
蝴蝶来的时候我就绽放了,上帝把我安排得特别精彩。我慢慢地走着,但从未停下来。获省学术奖学金,作品荣获第二届新加坡金沙艺术设计大赛银奖、第三届台湾国际大学生年度艺术奖银奖等。
我很荣幸获得“年度人物”的荣誉。在国美学习的6年里,我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分享一下我对“信心国美”的思考。在学习方面,无论是林风眠先生所倡导的东西方融合,还是潘天寿先生开创的传统与创新之道。学校如果能在教学体系中深入强调学科的历史脉络,梳理和研究人文思想,从广度上着眼于整个中国乃至国际领域的沟通与交流。当中美学生面对广阔的国际舞台时,我们的作品才能有底气,对文化有清醒的认识,有古今交融的当代性,也有融会贯通东西方的生命力。 。在生活中,我特别感激的是医院辅导员给予我的关爱和照顾。美国还有很多学生有特殊的成长经历。他们需要更多的照顾,无论是心理状态还是经济支持方面。辅导员可以在学校的发展援助计划中亲密地了解同学,帮助有不同需求的学生建立生活信心,同时保护隐私。徐江老师曾期望我们:“像工匠一样工作,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希望国美的哲学工匠和学子不负时代,共同前行。
王若兰(信心国美)视觉中国协同创新中心硕士生
16岁考入美术学院,2019年以总分第一进入视觉中国。他是非虚构剧《Fudli》最年轻的创作者。荣获林风眠奖学金、省学术奖学金、第九届浙江大学大学生摄影大赛纪实类二等奖等。
在涉足美术领域之前,我学习了十年国标舞。大二时,我担任学校艺术团团长,为学校重大晚会、典礼表演30余次。我也有幸以“表演者”的身份参与了多部短片的拍摄,这为我硕士期间的身份转变埋下了种子。 2019年,我加入了牟森老师的工作团队,开始了新一轮跨学科、跨领域的挑战。从整体立场到创作立场,从模型设计到视频设计,从摄影到剪辑,不同身份的转变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的照顾,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视角切换。在扮演“表演者”的角色时,你只需控制自己,但在艺术创作中,你需要有全局观念,不能沉迷于事物的某一方面。你必须有一些余力,把自己拉出来,痛苦地、全面地进入这个世界,然后认识自己。在《富德利》的创作中,我牵头制作了三个石库门头和石库门建筑群。这三个石库门头既是文字的贯穿线索,也是形象设计中的视觉线索。 《Fudri》给我带来了巨大的收获。在使其更接近艺术表达的同时,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次红色洗礼。学校可以将此类活动打造成思想政治品牌,建设思想政治课程。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我们不能简单地叠加思想政治教育和课程。相反,我们应该注重案例和思想政治因素的探索。反思学习过程的方方面面、诸多瞬间、瞬间,激起情感、引发思考、回馈生活。未来,我仍然会为自己保留一点不确定性和一点外在的好奇心。
吴建斌创业团队(创新国美)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
团队拥有7年创业经验,均为跨领域连续创业者;他们带领的团队是一支艺术与科学融合的本科生创业团队(团队成员:周晓歌、陈子萌、杨燕、徐文秋、左向荣、吴一晓),聚集了来自开放媒体、电影等多个专业背景的成员与电视编导、艺术工程与技术、综合设计等团队紧密合作,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赛金奖和本科生创意组奖。唯一颁发给最佳创意的奖项。
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驱动策略:“天空才是极限”。美术学院的人最缺的就是想象力。与其“飞上天”,不如更仔细地思考如何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发挥想象力,脚踏实地地实践社会实践。在美院的生存环境中,我们应该把握这种思考和感受,输出宝贵的创作成果。我认为,创新创业先于创业。一旦有了想法,就应该大胆地推进,并探索最终如何在实践中实现。第二点是外部土壤,即周围环境的帮助。在学校层面,有大量的创新创业资助计划、学科竞赛和就业创业指导,从创业培训指导、融资、税收、创业空间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提供指导土壤。美术学院的学位提供了将想法付诸实践的机会。最好的机会。向外部环境学习,突破自身的学科壁垒也很重要。 “未来已经到来,但分配尚未到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在引领创新创业的同时,让这些分配更加均匀。面对每一次挑战,只有保持谦虚、认真对待,才能化困难为机遇,在磨难中成长。
翟墨凡(创新国美)绘画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当代绘画新生力量,立足传统媒介,积极参与公益和联合设计,记录当下历史,让绘画“出圈”。他与多位专家一起入选杭州市外事人才库第一批人才,成为学生中的标杆。入选杭州市第一批外事人才库,作品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首先,树立学术高峰,而不是被学术逼疯;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极其重要。纯艺术的学生,会因为长期的校园生活、经验主义和固有圈子,慢慢磨掉原本的热情和毅力。加之与社会接触少,现实与梦想的差距逐渐拉大,学习与生活相互制约。第一次讨论时,高老师发出了灵魂拷问:你想知道现在绘画能做什么吗?今天有一个模糊的答案:绘画有长期探索的一面,绘画也有快速反应的一面。无论是五合麒麟的政治讽刺CG画,还是建党百年历史的创作,都是这个世界人类社会文化的“保障机制”。 “至于存在,我们必须警惕下一次停电,警惕陨石刺穿夜空造成的局部破坏,警惕文化差异的旷日持久的拉锯战。速度哲学家保罗·维利里奥表示, “我们的世界既是灾难性的,又是美丽的。它两者都有。一切发生得越快,就越具有戏剧性;速度是无人能控制的不受惩罚的暴力。”“购买时间就是失去世界。”所谓的选择都是幻想。让绘画走出圈子,不是失去什么,而是增加什么。最后,希望我们都能放下皱眉,回归生活,拥抱生活本身。
吴世谦(公益国美)设计艺术学院硕士生
艺术“树”生命,以美育人,是弘扬文化自信的公益人。现为省新世纪人才学院第二十三期学生,省红船女子学院讲师。曾获省“优秀共青团员”、省思想政治微课大赛一等奖、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省学业奖学金等。
首先感谢学校对我慈善工作的认可和鼓励。在京东任教的这一年,我不再受到“学生”身份的保护。我失去了一些尝试和犯错的机会,却获得了更多的责任。我感受到这次“实习”给我带来的成长,希望学校今后能够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提供对口实习,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专业性质,对专业有更好的认识。如何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为当地服务。 。其次,在参与脱贫攻坚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农村人才培养、审美提升的迫切性。我们学生要深化美育意识,助力乡村振兴,把个人发展融入祖国发展之中。未来,我希望当好“美育”的传播者,带领学校的年轻讲师讲好国美的故事,通过自己的经历讲透。同时,要充分发挥专业特色,用心、用心讲述经典艺术史中的党史故事,发现和传播优秀文艺作品背后的思想和人文精神。
熊俊岭(公益国美)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本科生
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多项荣誉。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荣获挑战杯红色国家特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项。现加入研究生教学团队。参演话剧《浮士德》入围金刺猬大学生戏剧节、杭州国际戏剧节。她创作的短视频现已获得40万粉丝,在新媒体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
本科期间,我加入了调工大学乡村振兴实践团,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继续服务浙江农村,在各项学科竞赛中取得了一些成绩。我认为社会实践是巩固所学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可以加强专业知识的渗透和应用,提高我们的职业素质,充分发挥我们的能力。学校人才培养的双重作用也将转化为我们勤于思考、锐意进取、勇于实践的无尽动力。刘开渠先生曾说过:“生命是可以雕刻的”。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和党史学习教育,我经历和成长,使我毅然加入研究生教学队伍,努力为西部美育美化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力量。也希望学院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和社会贡献青年才俊。
瞿艳娇(动力国美)建筑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体育运动让他不断打破人生纪录。获全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女子A组“七项全能”第二名、全省大学生运动会女子A组“跳高”第五名、第34届女子800m第一名中国艺术学院第35届省大学生运动会女子800米(破纪录)女子跳高第一名(破纪录)女子跳远(破纪录)、女子4*100第一名等获得省级学术奖学金。
在美院五年的本科和半年的研究生生活中,我除了努力完成学业外,还获得了多项校内外体育奖项,并打破了更多自己的记录。这些经历让我明白,运动不是人生的枷锁,而是枷锁。它是生命的燃料。解决运动困难的问题:为了艺术,我们常常被熬夜的状态和时而忧郁的心境所折磨。在大多数学生的心目中,锻炼比学习更累,锻炼是浪费时间。第一步是让学生了解运动的乐趣和魅力。之前参加过“前辈直播间”,正在和前辈们交流。明白锻炼和学习是相辅相成、相辅相成的。刺激萌芽运动。第二步是兴趣引导,提供多种可选的户外活动,让学生通过自我探索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运动项目。解决场地和器材缺乏的问题,还可以在学校体育馆增设小型体育赛事。结合更多的宣传,例如定期开展篮球比赛的宣传,加深学生的了解。推广一些存在但鲜为人知的运动。第三步,鼓励体育运动。比如建元获奖后将获得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奖励,在学习之外也会获得成就感。体能测试结束后,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形成学生主导的模式。
于浩(动感国美) 跨媒体艺术学院本科生
扎根专业,打牢基础,不断突破跨界创作的极限。 2021年全国大学生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获省一等奖、全国三等奖。他作为本科访问生加入西湖大学光学实验室,将艺术思维带入不同领域,并获得国家奖学金。
这一年来,我和浙江音乐学院、西湖大学的同学进行了跨学科的艺术创作,并和同学一起参加了今年的中央电视台五四晚会。
在本科四年级的学习中,由于专业的性质,我更多的是在艺术生态的背景下表达和实现自己的想法。我的一些同学也和我有类似的情况,他们是跨媒体专业的。整体产出面向实验性、前沿的艺术领域,与商业背景和普遍接受程度有些距离。但我认为随着这几年跨媒体艺术节的稳定举办,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这种下沉平台、提升审美的方式,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我们的职业。
我们学校很多学生不太善于表达自己所学到的和所想的。也许他们不知道自己的潜力极限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能达到多高。同时,外人也很难进入学生独立的语言世界。在这种环境下,这种情况尤其需要得到缓解。我相信很多美术专业的学生都需要被鼓励完善个人的工作平台或作品集,培养构建连贯的创作语境的能力,并有信心面对充满挑战的未来。 。
摄影|神波刘杰
编辑|方舟赵雨岑李其健
回顾|徐元鼎红旗徐增流
出品:中国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中国美术学院新闻中心
CAA融合媒体工作室
提交邮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20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