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在中国青协B组女子4×100米接力比赛中,上海队林雨薇(左一)、葛曼奇(左二)以44.35秒的成绩获得冠军。图片/新华社
11月15日晚,首届全国学生(青少年)运动会(以下简称“青少年青运会”)在广西南宁落下帷幕。本届青团共有39个大项、51个分项、805个小项,共有2万余名运动员参赛。公开组比赛,北京代表团共派出872人(东城区代表团473人、朝阳区代表团399人)参加32个重大项目;校园团体赛中,北京代表队共有684人参加了全部比赛。比赛分10个大类。
规则
青少年联赛设有两个组别,前三名选手均来自校园组。
第一届青年运动会是由原全国学生运动会和全国青年运动会合并而成。这是国内最高水平的综合性青少年运动会。其中,全国学生运动会由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中学生运动会合并而成,全国青少年运动会的前身是全国城市运动会。为了更好地与青奥会融合,2013年正式更名。2020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批准全国青运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并更名全国学生(青少年)运动会。
本次青年大会由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作为体教融合背景下首个联合举办的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设有校园组和公开组两大组别。校园组以省为参赛单位,分为大学组(大学A组和大学B组)和中学组。公开组以城市为参赛单位。
青年联赛赛场上有很多著名球员。由亚运会冠军林雨薇(24岁)和葛曼琪(26岁)领衔的上海队夺得大B女子4×100米接力冠军。代表北京队参赛的吴燕妮(26岁)获得大学B组女子100米栏金牌,国家队队员也能参加青协校园比赛吗?答案是肯定的。林雨薇和葛曼琪都是华东师范大学的学生,吴燕妮也在北京体育大学就读。作为大学生,他们完全符合比赛要求。
吴燕妮获得中国青协大学B组女子100米栏金牌。
特征
健美操比赛进入校园类别,公开组与奥运会较量
本届青年团共有大项39个、分项51个、小项805个。其中,校园组大项10项、小项370项,公众组大项37项、小项435项。
校园团设置的10大体育项目包括田径、游泳、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含啦啦操)、武术、毽球等。项目设置考虑到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选择的都是校园中人气较高、易于开展的运动。公开组设有射击、射箭、自行车等37个大项,比赛项目与2024年巴黎奥运会、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对接。
此外,比赛期间,组委会成功召开了青协科技论文报告会。为期两天的大会,以“服务强国建设,推动新时代青少年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组织了两场会议论坛和三场平行论坛,以及121场会议报告和学术交流。经省教育、体育部门审核推荐,共收到论文2423篇,评选出获奖论文928篇。闭幕式上,发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南宁市共识》,引起热烈反响。
11月15日,张思涵在武术套路比赛中获得金牌,为北京队的青训之旅画上完美的句号。北京市体育局供图
亮点
青年联赛打破多项纪录,北京小将取得可喜成绩
11月15日,在青团闭幕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总结了赛事整体情况。公开组中,69支代表团中共有54支代表团获得金牌,64支代表团获得奖牌,全部代表团取得前8名的成绩。校园组中,34支代表团中有30支获得金牌,全部代表团获得奖牌。
首青赛共有6人23次突破11项世界青年纪录,1人追平世界纪录,2人1队3次突破3项亚洲纪录,1人1队8次突破2项亚洲青年纪录。此外,还在射击、举重、田径等项目上创下多项国家纪录、全国青少年纪录、全国少年纪录。
11月15日是青年联赛的最后一个比赛日。北京东城区队的张思涵在女子长拳和击剑全能项目中夺得金牌,为北京代表团的青团之旅画上圆满的句号。共青团组织召开北京市体育后备人才大检讨。北京选派东城区代表团和朝阳区代表团参加公开组32个大项、38个分项的比赛。最终,29个大项和33个分项的584名运动员晋级决赛,共获得11金19银19铜。北京代表团荣获青联组委会颁发的体育道德风尚奖。
新京报记者 赵雪
王春秋编辑
吴兴发校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20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