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在港交所提交招股书近一年半后,三度更新招股书的Keep终于确定了上市交易日期——2023年7月12日,并确定了发行价每股28.92-61.46港元区间。 ,结束了这段有些“漫长”的IPO之旅。
早在2022年2月,Keep就向港交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与那些设施齐全、教练热情的线下健身房相比,近三年来,Keep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会跑路,这也成为很多人选择Keep的原因。与面临增长瓶颈的电商、社交和游戏同行相比,Keep 的月活跃用户已从 2019 年底的 2180 万增长到 2022 年底的 3640 万,三年增长超过60%。
另外,虽然健身是一项“非自然”的辛苦工作,但选择在手机上安装Keep或者在商城购买一些Keep自营产品,依然能给你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别看我没有动,但只要Keep在我身边,偶尔打开应用程序,收走动感单车上堆放的衣服,就好像我是一个经常上网健身的人。
Keep的上市也标志着在线健身赛道终于成为一家成功的IPO公司;无数使用Keep进行“精神健身”的用户已经将这家健身赛道独角兽带到了IPO大厅。而到了2023年,当人们可以自由进入健身房、运动场等公共场所时,Keep上市后能“Keep”多久、走多远?
Keep,一家伪装成健身房的体育超市
借助近一年半来多次更新的Keep招股书,我们不难发现,虽然Keep的各个业务板块有所波动,但总体来说最重要的业务仍然是自有品牌运动产品——那些Keep 标志。动感单车、瑜伽服、健身食品,甚至还有跳绳、手环等小东西。
从2019年到2022年底,Keep自有品牌运动产品的整体占比不断下降,从近60%下降到刚刚超过50%。不过,在Keep的三大业务板块中,其占比依然是最大的,贡献了Keep一半的收入。
Keep的第二大业务是会员订阅和在线付费内容,这是来自Keep会员和各种课程的收入。近三年来,这部分的收入贡献增幅最大,从2019年底的略高于20%增至2022年底的40%以上,几乎翻了一番。
至于广告等业务这个第三大营收板块,为Keep贡献的营收比例越来越小,尤其是近三年一直在10%左右。
如果你把Keep想象成一个线下健身房,比如乐客,它的本质就很容易理解:
健身房有各种教练和设施 - 对应于 Keep 的各种工具和课程。如果你想听课、跟随培训,你就得付费、卖课、注册会员;在健身房训练可能会用到各种健身器材,最方便的购买装备自然是到配有健身房的体育超市购买。对应Keep提供的电商服务,您可以通过Keep平台或京东等第三方平台下单购买Keep自营产品。
一般来说,健身房的主要业务就是卖课程和会员。销售健身器材、健身食品等只是配套服务,不会成为健身房的主营业务。但在Keep就不一样了。与线下健身房有很大不同的是,它不是通过卖课程或会员资格来赚钱,而是通过销售周边设备和健身产品来赚钱。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说Keep是一家伪装成健身房的体育超市是相当准确的。它是一个内容和工具App,也是一个电子商务公司。与卖课程、卖会员相比,“卖货”的地位更为重要。
一些高利润产品
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在查阅Keep招股书时发现,Keep旗下多款自营产品毛利率均在60%以上,位居销量排行榜前列。而“违反直觉”的是,这些“巨额利润”并不是动感单车、手环等那些看似“高科技”的智能硬件,而是不起眼的松紧带、肌肉放松泡沫轴等基本工具。 。
不过,Keep作为“在线健身房”的纯粹性也在增加。近三年来,会员和内容收入翻了一番,收入贡献比例仅比电商收入少10%,足以说明Keep对于内容和内容还是要认真的。 “职责”允许用户采取行动。
但这个过程仍然是不人道的。毕竟,让用户购买,意味着用户虽然花钱,但能给用户带来“我在感动”的快感;但要真正利用内容和会员来推动用户移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用户:不运动不行,太爱运动也不行。
在招股书中,Keep 向会员披露了一组略显尴尬的数据——2019 年、2020 年、2021 年和 2022 年,每个月活跃用户的平均锻炼次数分别为 4.3 次、5.0 次和 4.1 次。和4.8倍。从这个结果来看,所有Keep用户都有责任:
你答应自律会给我自由,但你每个月只锻炼四次。
对于付费订阅者来说,这个数字稍微好一些。每个订阅者每月的平均锻炼次数分别为13.5次、10.9次、7.2次和7.8次,但仍然比平均水平高不了多少,而且表现有相对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到,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办健身房会员健身”的用户都不在少数。
对于一些随时准备跑路的健身房来说,办卡后用户不常来是好事。但对于依靠用户流量带动电商和广告业务的在线健身应用来说,如何吸引用户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刺猬公社的结论是,Keep 希望主要通过内容来吸引用户。比如引入健身达人吸引用户跟风,扩大健身内容品类,增加用户选择性。这方面的专家主要有Pamela、Saturday Ye、欧阳春晓等。
这与线下健身房聘请教练“卖课”的模式类似。如果自身资源不足,就必须从外部引进新的兼职教练,丰富会员的选择。截至2022年底,由专家等制作的课程已达17800门,比上年末增加一倍多。
近期的Keep招股书也提到了AIGC对健身课程的影响。一些比较基础的结构化课程和健身训练计划都可以通过AIGC完成,非常有利于提高内容生产效率。
其次,依靠硬件和用户之间的交互。例如Keep的手环、跑步机、动感单车等硬件都可以与用户互动。佩戴Keep手环的用户可以实时同步相关运动数据,并与其他同样参加直播课程的用户进行比赛和排名。 Keep引入游戏式玩法,力图让用户留下来;其在跑步场景中加入“故事跑”,让用户沉浸在《甄嬛传》等知名IP环境中,用沉浸式的互动体验帮助用户减少运动感觉的枯燥感。
来源:小红书
此外,Keep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了一家潮流玩具公司。看看小红书和闲鱼上热门的“保留勋章”。为了鼓励用户跑步,Keep设计了一系列精美的奖牌。只有运行足够的用户才有资格购买。这种收藏级手办风格的玩法,也是Keep留住用户努力的一部分。
Keep的另一个困境是,如果用户不喜欢运动或者太爱运动,它就不起作用。他们会选择离开Keep,去更广阔、互动性更强的运动场和健身房锻炼身体。
对此,Keep推出了线下健身房Keepland,试图形成闭环。幸运的是,Keep还处于推动用户爱上运动的阶段。
如何防止Peloton犯同样的错误?
在提交招股书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Keep一直试图给人们留下中国版Peloton的印象。这是一家美国在线健身公司,在2020年左右凭借动感单车+课程的模式爆红。在健身需求向线上转移的时期,Peloton不仅产品销量良好,还受到资本市场的广泛青睐。其股票市值一度突破500亿美元。
然而,随着在线健身需求的减弱,Peloton的业绩大幅下滑。 2022年将出现大量裁员,其市值蒸发近90%。如今,虽然 Keep 也遭遇了与 Peloton 类似的命运,成为在线健身下滑的受害者,但它不会再将自己与 Peloton 进行比较。
如何避免走Peloton的老路,是Keep需要面对的问题。
在刺猬公社看来,Keep首先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打造成一家盈利的公司。 2019年底以来,Keep营收从6.6亿增至22亿,但一直处于净亏损状态。年度调整后净亏损也达到数亿,2022年底达到6.669亿。总体而言,没有明显的收入。狭窄的。
因此,在线健身流量高峰消退后,Keep尽快“扭转亏损”,保持良好的造血能力至关重要。
其次,Keep还需要继续提高会员渗透率,加速免费用户向会员用户的转化,这样才能保住用户基础,为后续的会员付费转化做好准备。 Keep这几年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好,从2019年底的3.5%增长到2022年底的10%。
在这方面,内容和会员是密不可分的。例如,Keep的互动直播课程只有会员用户才能观看。这种“吸引客户”的方式与长视频平台有些类似。要不断增强内容能力,以更多更好的直播课等优质内容吸引会员用户付费。 。
Peloton给出的另一个启示是,单纯依赖一种硬件、一种内容,用户基数总是有限的。健身房仅仅提供跑步机是不够的。同样,在线健身平台也不能只提供动感单车、健美操等内容。
无独有偶,与Peloton的惨败类似,2022年走红的健美操达人刘耕宏在2023年的影响力也不会像以前那么大了。这是时代的原因,但可以发现,只有在所有健身品类中经营而招募各种健身内容达人,可以让Keep更好地生存。
2019年9月,Peloton上市一周内崩盘,市值蒸发近18亿美元。如今,当Keep终于到达上线前夕的节点时,虽然还没有在线流量大爆发的机会,但完全可以触碰Peloton过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84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