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攻略问答
  • 唐僧走出‘苏轼圈’:揭秘网络段子背后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本文为《国家人文历史》独家稿件。欢迎读者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长约4193字

    阅读需求

    11分钟

    苏轼生活_苏轼的生活态度及趣事_苏轼的生活技能

    近日,网络上充斥着“唐僧走出‘苏轼圈’”的消息,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唐代高僧与宋代诗人何以相通?

    这起事件源于网络上总是劝人“走出舒适区”的鸡汤博主的调侃。有人编了一个笑话:

    孙悟空生气地问唐僧:“你怎么又被妖怪绑架了?为什么不留在我画的圈子里?”

    唐僧答道:“谁叫你在东山坡上画圆的?”

    孙悟空问道:“东边的山坡怎么了?”

    唐僧:“你不能在东坡久留,有人为师,教你走出苏轼圈子。”

    苏轼的生活态度及趣事_苏轼的生活技能_苏轼生活

    孙悟空“困住”唐僧。来源:电视剧《西游记》剧照

    所以这个明人写的关于唐人的故事被现代人加工了,枪杀了一个宋人。

    提起“东坡”,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苏轼的“苏东坡”,而不是黄叶散落的山坡。就像一提到“八戒”,脑海中立刻浮现出一个胖头大耳朵的形象。而不是佛教的“八关斋戒”。这足以说明东坡先生在人民心中是多么的深入人心。

    然而深入人心的苏东坡,一直都是潇洒、大度、乐观、率直的形象。是“烟雨一笼,一生一世”,是“船从此远去,余生留江海”,是“我们两人同睡在船上,不知东方有多白。”就算没有谐音,估计大家都能直接把“苏轼”和“安慰”联系起来。但当我们回顾苏紫的人生经历时,不得不说,他这一生确实是在不断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苏轼的生活技能_苏轼生活_苏轼的生活态度及趣事

    苏轼雕像

    年轻的成功

    如果说苏轼真有什么舒适区的话,那一定是他的诗文了。

    苏轼出生于文学世家,其父苏洵是散文大师。欧阳修认为自己可以与刘向、贾谊相媲美。苏轼的母亲程氏也是一位淑女,从小就辅导苏氏兄弟读书。因此,苏轼年轻时就已经很有文学天赋。

    后来,苏洵和两个兄弟兴高采烈地一起进京赶考。两个儿子同时考出高分,轰动京城。苏轼的《刑赏忠义论》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高度评价,他本来想把它放在第一位。然而,宋代的科举考试采取了盲名的方式。欧阳修认为这么好的文章一定是曾巩写的。以我们的关系,如果把我放在第一位,别人可能会说我徇私舞弊。来吧,给我第二名!

    苏轼生活_苏轼的生活态度及趣事_苏轼的生活技能

    宋代科举图(部分)

    后来,当欧阳修得知苏轼的名字时,仍然有很多赞美之词。以欧阳修当时文坛的地位,一句话几乎可以左右一个青年学者的前途。而他对苏轼的看法是,这个年轻人将来一定会有比我更高的成就,我必须尽快放他走,以免影响他的成功(我应该避免这个人的成功)。他还说,三十年后,人们都会谈论苏轼,而不会再有人谈论他自己。

    一时间,苏轼名噪文坛,风光无与伦比。

    文学界的成功也促进了政界的未来。不仅苏轼、丁婆婆期满后欧阳修极力推荐他,就连后来的神宗皇帝也对他评价很高。他不仅亲自召见苏轼询问国事,还经常阅读苏轼的文章,惊叹“奇才!奇才!”阅读时。

    不幸从来不会单独降临

    苏轼的生活态度及趣事_苏轼生活_苏轼的生活技能

    在此之前,已经出现了唐宋八大家中的五位、宋六大家。但最后一件可以说是对苏轼一生影响最大的一件。

    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开始实行变法。这件事是苏轼人生的分水岭。他的前半生,生活顺利,少年得志,得到许多贵人的拥护。可以说,他处于“舒适区”。

    按照剧本,下一步就是“走出舒适区”。

    苏轼的生活态度及趣事_苏轼生活_苏轼的生活技能

    王安石像

    苏轼明确反对变法,处处反对王安石。但改朝换代并不是苏轼的专长。他一次又一次主动说:“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就这样,他被派往外地,当上了杭州总判官。

    据说,它已经发布了,所以是时候更诚实了,对吧?但苏轼还是没变。无论是在杭州还是在密州,他只会执行他认为可靠的新颁布的法律,而不会急于遵守那些他认为不方便老百姓的。虽然百姓和属下得到了方便,但也得罪了很多人。最后,当他移居湖州时,著名的“吴台诗案”爆发了。

    苏轼生活_苏轼的生活技能_苏轼的生活态度及趣事

    眉山三苏纪念馆“五台诗案”雕塑

    此事发生后,苏轼的贬官已是家常便饭,他的人生也常常经历坎坷。

    通常,一旦您在一个地方安顿下来,您很快就必须搬到另一个地方。

    哲宗即位后,曾多次短暂返回东京汴梁任职,但很快又被赶到当地衙门。司马光想彻底废除新法,恢复草稿,但苏轼认为王安石的免法也有其好处,不能废除。苏轼原本因反对维新而获得元佑党的尊重,但他的立场使他不受新旧党派的欢迎,他无法再留在京城。

    分权期间,他曾到过石行、扬、定、惠、廉、雍等州,最远到今天的海南,还建造了自己的宅邸。

    尽情享受吧

    苏轼之所以千百年后为人称道,就在于他无论漂泊何处,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无论他在哪里,他都显得很自在。

    他刚刚被贬到黄州度过余生,但他很快就融入了当地人,在东山坡上经营了一家幸福农场,并在坡脚的废弃花园里建造了一座“雪堂”。正是在这里,苏轼开始自称“东坡居士”(石与天府叶老同居山水间,在东坡上盖宅,自号“东坡居士”)。三年后,他划船探古,写下了不朽诗篇《赤壁颂》。

    年近六十的苏轼被贬到惠州后,爱上了这里的热带水果。被誉为“日吃三百颗荔枝,长成岭南人”;晚年,他乘船漂洋过海,被赶到了当时几乎是异乡的琼州。 ”,他还高兴地写道“当年的地理记录是谁写的,海南万里真是我的故乡。”

    无论是苦中作乐,还是淡然处之,这都应该是与自己和解的典范。

    苏轼的生活态度及趣事_苏轼生活_苏轼的生活技能

    现代人建造的黄州雪堂

    今天,当人们谈论走出舒适区时,实际上指的是丰富知识、提高技能。除了文学和政治之外,苏轼在其他方面也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江芝芝开玩笑说苏轼就是药材“紫苏子”(紫苏子,大致相当于“苏先生”,是对苏轼的尊称),苏轼回答说应该用半夏、厚朴,所以必须用生姜。做吧(姜芝芝)。当他见到刘公的父亲并告别时,对方劝他留下来:“幸亏我留得早,轻松了(肉苁蓉)”。东坡聪明地答道:“但这件事还得考虑一下。”在谈笑风生中,可见苏轼浓郁的中国文化底蕴。医学知识。此外,他还着有《素血十方》、《生三子方》等收集方剂的方剂书籍。杭州爆发鼠疫时,设立“安乐坊”救治病人。

    苏轼的生活态度及趣事_苏轼生活_苏轼的生活技能

    苏轼《潇湘竹石图》

    在书法上,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在绘画上,苏轼在墨竹方面独树一帜,开创了文人画之先河。在各地建设水利工程时,工程知识是必不可少的。生活艰苦的时候,他仍然耕田,感谢陶潜。

    他也是一位著名的美食家。牛羊买不起,黄州猪肉却贱如泥。研究东坡肉后,“早上起床吃两碗,吃饱了就不在意了”。

    处处受惠

    苏轼虽然多才多艺,但他的主要工作还是为民做家长官。正是他在这方面的出色表现,才让他真正名垂千古。

    得知徐州倾盆大雨,曹村河水决堤。眼看城墙即将被水冲毁,富户们纷纷出城避水,而苏轼却留在城内,指挥武威营禁军筑坝防洪。一般来说,太守是没有权力召集直属中央的禁军的。但禁军却被苏太守的胆识和爱民之心所折服,纷纷效仿。苏轼此刻仿佛被大禹魂附体了。他还在工地上盖了房子,从来没有进过房子。最终,他在大雨中拯救了徐州城和徐州城里的人民。

    苏轼生活_苏轼的生活态度及趣事_苏轼的生活技能

    除了赶走洪水,粮食也会丰收。苏轼到任凤翔时,陕西大旱,庄稼枯萎。作为百姓的家长,苏轼决定去太白山祈雨。他十分虔诚地对神像劝告、讲理,说:“老天,别等到雨停了。”如果不下雨,老百姓就没有饭吃,天下就乱了,你也没有什么好处吧?

    苏轼的生活态度及趣事_苏轼生活_苏轼的生活技能

    苏轼祭神来源:影视剧《苏东坡》剧照

    祈雨之后,几天后居然下起了小雨。但这点小雨并不足以缓解干旱,苏轼决定再次前往太白山。这次除了讲道理,还对神像许愿,说如果下好雨的话,可以封你为侯吗(太白山神曾被封为国公)在唐朝,却不知为何在宋朝被封为侯)。然后他小心翼翼地从庙前取了一盆“龙水”。这次祈雨的效果非常好,仿佛一切都得到了应允,大雨倾盆而下,庄稼被雨露覆盖,丰收可期。

    甜雨从天而降,人们喜欢雨。苏轼特意将花园中的亭子改名为“西域亭”,并写下《西域记》以记之。里面有两句:“天雨珍珠,寒者不能当内衣;天雨玉石,饥人不能当粟。”即使天降珠玉雨,百姓也不能因此而丰衣足食。只有好雨,只有知道季节,才能利益土地上的众生。这种喜悦只有真正为人民服务的官员才能享受到。

    除了东坡肉之外,苏轼日后最有益的事迹可能就是他再次贬杭州时修建的苏堤。事实上,这只是他在杭州整个水利工程的一部分。在他来之前,唐代治理杭州和西湖的工程因五朝战乱而废弃,自宋代以来就没有疏浚过。海水倒回去,水是咸的。苏轼来到这里,开辟茅山河、岩桥河,引西湖水以抗潮。还修建了堰门来控制湖水位。苏堤是西湖水质改善期间修建的,以方便南北交通。他们还沿着苏堤砍荠、荸荠,以改善水质。在苏堤沿岸种植木槿、柳树,美化环境。东坡诗曰:“水清则佳,山空雨亦奇。若欲比西湖,淡妆浓抹总宜。”化妆品。”

    苏轼的生活技能_苏轼的生活态度及趣事_苏轼生活

    航拍苏堤

    当然,苏轼的工作不仅仅与水利有关。离开郢州时,有一个大盗殷玉,杀人偷物,还杀了追赶他的官员和士兵。死者家属害怕遭到报复,甚至不敢向官员报案。苏轼遂命汝阴尉李志方猛攻。李志芳也冒着生命危险。他告别了母亲,带着自己的战友,终于把这伙盗贼全歼了。后来,因为朝廷认为此事无关紧要,没有给他赏赐,苏轼就用自己的功绩来赏赐他。迁至定州时,这里军纪恶劣,连前都督都不敢管。军队酗酒赌博,训练松懈。苏轼上任后,进行例行整顿,很快法令禁令落实到位,作风优良。面对众人,苏太守是一位耕田酿酒的老人。面对恶贼时,他也是一个心狠手辣、心狠手辣的人。

    苏轼的生活技能_苏轼生活_苏轼的生活态度及趣事

    苏轼治军图片来源:影视剧《苏东坡》剧照

    走出“苏轼圈子”?

    纵观苏东坡的一生和他所处的时代,对于今天挣扎着是否要走出舒适圈的人来说,或许有一些启示。

    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他的一生似乎很安逸。他视黄芦、苦竹、天涯海角为无。只要一壶酒、一条鱼、一片竹林、一座雪堂,就能让他幸福很久。但旁观者都知道,他的仕途坎坷,他的建议很少被采纳,大多带来灾难。其妻早逝,晚年丧子。他有很多朋友,但他却在流浪。很多人追求的无非是生活的安逸,但苏轼的生活在大多数人眼里很难算得上安逸。

    苏时并没有不舒服。他还写信给皇帝说,他熟悉常州,并拥有数亩土地。他希望能够回到自己的家乡。但他也想为国家和人民建设和平与安宁。苏轼的技艺除了文字、书画之外,还包括医学、水利、祭祀、农耕、狩猎、军事等,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是否走出所谓的“舒适区”,是由你自己的人生目标决定的。如果是为了民生,那么读书人就必须会开沟渠、练兵、治瘟疫、防洪、求神、捉贼,不断拓展自己的本领。

    除了苏轼以外,王安石、司马光都是如此。两人虽然政治观点不同,但生活背景却相似。王安石蛰伏了几十年,只是为了有一个合适的君主来展现他的野心,进行自己的社会改革。生活中,他甚至不在乎洗完澡后穿的衣服是不是自己的。吃饭的时候,他只吃离他最近的菜。司马光也低调朴素,从来不穿花哨的衣服。直到宋仁宗送给他一根发夹,他才勉强戴上。他的妻子担任重要职务多年后,不得不典当土地才能安葬。可见,“舒适”从来都不是他们的最高目标。

    从古人的事迹来看,是否走出“舒适区”并不是一个令人焦虑的话题。最重要的是我们在生活中的地位。面临选择的时候,不妨想想香喷喷的东坡肉,“先别急着熟,火候充足了才好看”。

    苏轼的生活技能_苏轼生活_苏轼的生活态度及趣事

    不想错过郭立军的推送?

    只需添加一颗星

    请按照以下步骤操作

    3秒内完成

    苏轼的生活技能_苏轼生活_苏轼的生活态度及趣事

    国力史·推荐新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5366.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