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975、80后等新一代父母的成长,人们对家庭生活的精神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夫妻关系大于父母子女关系的观念比较被认可,但很多时候我们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尤其是在处理与大人的关系较困难、容易与人相处的时候。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时,“趋利避害”的心态又出现了,不知不觉中,养家糊口的重心转移到了孩子身上。
本期我们采访了中国情感婚姻家庭网首席导师、四川拜特尔心理应用研究所所长刘吉日、成都新乡青少年心理关怀中心心理老师胡东海,听听意见的专家。
为什么夫妻关系“先于”父母子女关系?
父母的决定决定家庭的走向
胡东海认为,父母和孩子就像一个三角形。父母之间的关系越稳定、越牢固,孩子的安全感就越强。
父母都是成年人,他们的能量场更强,他们的决定会影响家庭的运作。如果父母一方生气,或者双方心情不好,整个家庭就会被不好的情绪笼罩,孩子受到的影响就更大。孩子的精力比较少,很多事情没有最终的决定权。真正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父母之间的关系。
“孩子幸福人生的‘起跑线’一定不是什么特长课、背了多少英语单词、获得了多少证书,而是父母之间的健康关系。”刘吉日说,孩子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等,这方面的发展与父母关系的和谐程度成正比。在刘吉日处理过的众多心理咨询案例中,孩子网瘾、自杀、离家出走、早恋等很多问题都可以追溯到父母身上。有的是代际教育造成的,但代际教育本身也是父母没有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没有承担家庭教育的主导作用造成的。
采访过程中,恰巧有一位父亲正在咨询。他的孩子最近在学校处理人际关系不太好。有些同学总是针对他。孩子长胖了。有同学嘲笑他一年了。孩子本来在人际关系上就有点被动。当他遇到这些问题时我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我的成绩下降了。
刘吉日听完后,问他:“你和他妈妈关系怎么样?”父亲说前段时间出现了一些问题,就是沟通冲突。刘吉日认为,在一个家庭中,父母之间的关系是“上游”,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是“下游”。如果父母在家庭中表现出成就感和满足感,孩子就更容易言传身教,获得幸福。相反,父母遇到的困惑也会影响孩子自身的一些行为。
即使父母之间的关系没有问题,现代家庭也容易出现“父亲普遍缺席、母亲普遍焦虑、孩子普遍崩溃”的现象。父母亲子关系也应该处于和谐平衡的状态。孩子得到健康的爱,一定是父母双方共同参与的结果。
父亲喜欢球类运动、跑步锻炼、竞技游戏,常常给孩子带来勇敢、坚毅等“男性品质”;
母亲也会给孩子带来灵活、耐心、同情心、宽容等美好品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替代。
“儿童中心”的家庭会出现哪些问题?
孩子独立发展空间被挤压
当亲子关系优先于父母关系时,就是典型的“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如今,“421”家庭(即家庭中有两名父母、四名老人、两名夫妻、一名未婚子女。这类家庭中,有长辈和年幼的子女,大多数是“421”家庭)。 421”家庭都是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负担重。)把孩子夸得很高,看似孩子得到了很多关注,但实际上并不利于孩子的发展。
“理性的亲子关系模式是夫妻双方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关系,不要过多关注孩子,定期关注重点即可。”胡东海说,孩子的成长本来就是与父母分离的过程。孩子的出生是与母亲身体上的分离,断奶则是另一种分离。幼儿园、学校是与家庭分离的一部分,而到了大学,基本上是与家庭的全部分离。如果父母过多“控制”孩子,孩子的独立性就得不到很好的发展。父母要给孩子空间,让他们在关键时刻能够站出来。
在“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中,母亲在很大程度上将自己的部分自我实现融入到了孩子的世界中。尤其是这群在夫妻关系或社会上得不到成就感的妈妈们,对孩子的成绩和成就特别敏感,这给孩子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自我实现观念,其实最好的办法就是父母自己去实现。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庭关系中,他们都能获得相对的满足感。这样看来,也是有道理的。说服力。
亲子关系也是孩子情感力量构建的源泉。刘吉日表示,幸福科学有三个指标:满意、满足、快乐。满足是对生活的期待,是追求的目标;满足感是内心满足的程度。即使你很富有,你仍然需要有所成就;快乐就是你对事物是乐观还是悲观。当父母关系和谐,再加上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很容易养成积极的心态。
如何维持健康的家庭关系?
从相互欣赏中获得精神滋养
王迎钦是北京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在她心里,她当然明白夫妻关系的重要性。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她发现,与与孩子的关系相比,与成年人保持非常融洽的关系是很困难的。有时,他们不自觉地只关注孩子。夫妻之间的话题,除了孩子和人生决定之外,情感交流部分继续“萎缩”。现实生活中,很多家庭都把孩子放在很高的位置,把孩子视为维系家庭的纽带。其实,这也避免了夫妻关系。
家庭中父母之间如何维持“舒适的关系”?
胡东海认为,首要前提是两个成年人必须愿意沟通,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其次,两人可以为两个人营造一个愉快、享受的空间,通过一些周年庆典和小细节来表达对彼此的关心。
如果遇到很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对方不愿意沟通或者遇到一些阻力,也可以借助一些专业的心理力量介入解决问题。回避并不是答案。
“分歧和冲突本身不是问题,关键是处理方式。”刘吉日在多年的婚姻家庭研究和咨询实践中发现,个体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来提高婚姻的“适应性”。个人或多或少都在原生家庭中受到过“创伤”,一生都必须不断学习和成长。如果一个人不断成长,另一个人跟不上,就会出现不和谐。彼此之间有效的沟通,可以让成长变成一个相互促进、相互滋养的过程。单纯的给予有一天会枯竭。刘吉日说:“爱情需要能力,需要不断提升自身价值,成为一个有智慧、有希望、能够滋养对方的人。”
让数据说话
家庭成员亲密度调查
▼
数据来源:夫妻关系重要,还是父母子女关系重要?为了获得更切合实际的依据,本报《家教周刊》对成都200名小学生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135名母亲和65名父亲的问卷结果进行了简单分析。
孩子的视角
问孩子们,
你认为你的父母彼此相爱吗?
来通过你孩子的眼睛来看看你。
王曦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达菲小学四(6)班
我喜欢听父母聊天,但不喜欢他们吵架。
▼
我父母关系很好。他们聊天的时候总是聊一些很深奥的东西,比如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对待生活中的人和事,人生观,价值观等等,小时候听不懂,但现在我可以慢慢理解。理解,有时候,我也可以参与他们的话题。
慢慢地,我也学会了如何观察人,如何与不同的人聊天。例如,如果我是一个内向的人,我会提出更多的问题来炒作话题;如果是像我爸爸这样性格活泼的人,我会不问他就跟他说话。会说个没完没了。另一个人的眼神和气质也会产生影响。如果你一脸严肃,我就和他谈谈工作;如果你看起来“有趣”,我可以和他开玩笑。
我非常喜欢我的爸爸。他很幽默,像一只顽皮的猴子。他看似“大大咧咧”,但当他认真对待工作时,没有人能打败他。他和我妈妈的关系很好,我们在一起总是聊得很开心。我认为一个人只有婚姻幸福,他的生活才会幸福。而且,对于我来说,如果我的父母关系很好,我就很高兴。
有时候,父母吵架的时候,我并不认为真的是吵架,但是声音突然大了,就发生了争吵。这个时候我就会特别烦躁,感觉家里有一种莫名的气氛。我会站在他们中间大喊。一个声音:“别吵了!”
曹文杰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圣达菲小学6(1)班
最烦人的回答:你选爸爸还是妈妈?
▼
我认为“家庭和睦,万事如意”。父母关系很好,相处融洽。一家人出去玩,大家都玩得很开心,这就是孩子们最想要的幸福。电视上经常播放家庭剧。有些父母情绪分裂,这给孩子带来了非常不好的影响。即使放假了,他们还是要考虑是去爸爸家玩还是和妈妈一起玩。孩子最不想回答的问题是,你应该选择爸爸还是妈妈?
我觉得父母之间的关系很好,虽然有时也会有矛盾。比如,妈妈想买一个包,爸爸却觉得家里的包够用了,没必要买。但大多数时候,家里还是温暖的。我的父亲对我的母亲非常友善。妈妈生病的时候,爸爸扶着她走路。当她遇到走路困难的地方时,他也会背着她。表达父母之间的感情?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但也是可以避免的。
刘克峰
龙江路小学分校1(4)班
当我训练的时候,他们非常团结。
▼
我不确定我的父母关系是否良好,因为他们总是一起攻击我。当我的父亲对我发起攻击时,我的母亲也会对我发起攻击,有时他们两个会一起打我。每次他们训练我的时候,我都希望他们两个能打架,这样他们的注意力就不会集中在我身上。不过除了生我的气之外,他们两个从来没有发生过太大的争吵,平时对我也很好。只是我不知道他们有多爱对方。也许我没有注意到。
身教比言教更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正在做,你的孩子正在看着。他们通过眼睛和耳朵微妙地影响它。家庭教育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由此看来,父母之间关系的好坏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20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