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代人住在一起,仍然可以和睦相处,这要归功于家规。家规是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大家都必须遵守,才能和睦相处。
因为家规,就会失去很多自由,没有人可以为所欲为。
现在时代变了。年轻人崇尚自由平等,不愿意受到所谓家规的束缚。这样,一大家人住在一起,自然就会产生矛盾,所以年轻人就不得不搬出去单独居住。
如今,很多长辈在能够照顾自己的情况下,都不愿意和晚辈住在一起。
因为两代人之间肯定存在很多差异,又不愿意屈服于共同的家规,所以矛盾就不可避免地产生。
既然住在一起会产生矛盾,让大家都不开心,那还不如分开住,过各自的生活。等到你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需要依靠晚辈的时候,我们再谈。
这是现在大多数长辈的想法,所以孩子结婚的时候,就得给孩子买独立的婚房。以前婚房只是一个房间,现在是独立的房子。
时代变了,人们的思想也必须变。只有顺应时代潮流、顺应潮流,才能取得好的成绩。
如果孩子不愿意跟父母住,而父母却硬要跟孩子住,肯定会发生很大的矛盾。
当孩子长大独立后,父母就应该有尊严地退出他们的生活。
男人应该年纪大了才结婚,女人也应该年纪大了才结婚。这也是自然规律。当孩子们长大了,出去寻找伴侣,飞离父母的小窝时,父母都会慷慨地祝福他们。
如果他们在外面受到挫折,父母会成为他们的后盾,张开双臂接受他们。他们在父母那里养伤休养,积蓄了足够的力量,再次出发,开始新的生活。
每个人都应该自己承受,无论是福是祸,都得自己承受。任何人都不能把自己的不满归咎于别人,这对别人不公平。
有这样一位婆婆,婚姻不幸福,所以她靠在儿子身边,将所有的情感倾注在唯一的儿子身上。没想到,因为粘着儿子,儿媳妇心情十分郁闷。
有一天,婆婆听到儿媳妇和朋友聊天后,猛然意识到自己妨碍了儿子儿媳的生活,于是她最终选择了离开。
张阿姨年轻的时候,经人介绍认识了她的丈夫。当时,她的丈夫在部队做后勤工作。
两人结婚后,又分居数年。后来老公换了工作,进了一家不错的公司,当了领导。
因为他是领导,他身边自然有很多拍马屁的人,也不乏一些拍马屁的人。本来我老公是个正派的人,但是当了领导之后,他就受不了诱惑,开始和那些莺莺燕燕搞暧昧了。
张阿姨独自在家抚养两个儿子。她还要照顾公婆、干农活。很辛苦,她每天都很忙。
当她得知自己的丈夫在外面和女人调情时,她自然要和丈夫吵架。她的丈夫只是不喜欢她,不重视她,不再关心她了。
后来,小儿子生病了,半夜发高烧。张阿姨联系了丈夫,但联系不上。后来终于联系上了她,但她的丈夫并没有回家,只是和外面的其他女人出去玩。
几天后,小儿子因病去世。这时,老公回来了,责怪张阿姨,骂她养不起孩子,骂她是个废物。
张阿姨对丈夫充满怨恨。如果丈夫及时回来,他们一起带孩子去看医生,孩子就不会死。丈夫对家里的事情什么都不关心。如果家里出了什么事,他就会责怪妻子。
之后,张阿姨提出离婚,但丈夫不同意,就一直念叨着。
因为婚姻不幸福,张阿姨把所有的感情都倾注在了大儿子身上,大儿子现在是她唯一的儿子,一切都交给了她。
儿子长大后,就去别的地方打工了。张阿姨和儿子一起花钱在外地买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然后搬去和儿子一起住。
后来儿子结婚了,儿媳妇生了孩子,张阿姨就帮忙带孩子。老人独自一人住在家乡,住在一栋三室一厅的老房子里。他的儿子和儿媳有时也会回去看望老人。
因为张阿姨的存在,儿子和儿媳妇从来就没有过两个人的世界,儿媳妇其实内心也是不开心的。
每当儿子对儿媳妇好,张阿姨心里总是不高兴,感觉儿子被儿媳妇抢走了。
所以,她们的婆婆和儿媳妇为了这个男人,明里暗里的争斗。儿媳妇觉得自己跟老公在一起是理所当然的,老公对她好也是理所当然的。
张阿姨觉得自己为了儿子受了这么多苦,儿子应该对她好。可现在儿子对儿媳妇这么好,她却开始不理她了。她心理不平衡,经常因为家庭琐事与儿媳发生争执。
其实,儿媳妇第一次得知张阿姨的遭遇后,是很同情婆婆的,对婆婆并没有排斥的感觉。后来她生了孩子,需要婆婆帮忙照顾。她真的很想把婆婆当成自己的妈妈一样。
但张阿姨总是给她添麻烦,而且在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婆媳养育理念不同,所以发生了冲突。
吵了几年,孩子上小学了,儿媳妇不再要婆婆带孩子了。他们自己照顾孩子。她想和婆婆分开住。
但张阿姨不愿意搬走,回老家和老人住在一起。老人年轻的时候,出去和女人玩耍,身体被掏空了。现在他充满了问题。
张阿姨觉得自己和老人住在一起了。如果她不照顾老人,别人肯定会说她错了。但她觉得照顾老人太不公平了。结婚这么多年,老爷子是怎么照顾她的?
儿媳妇建议他们在外面租个房子,让张阿姨一个人住在这套两居室里。
但张阿姨还是不同意,因为她要和儿子住在一起。如果她儿子坚持要搬走,那么她也会搬走。无论如何,儿子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
儿子陷入两难的境地。他能理解母亲的不易。他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他不能放开她。他也能理解妻子想要像其他家庭一样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
儿媳妇不愿意和张阿姨住在一起。如果张阿姨非要和他们住在一起,那给他们租房子就没有意义了。因此,租房失败后,一家四口仍然住在一起,婆媳矛盾不断。
一转眼,16年过去了,孩子们都长大了。他需要自己独立的房间,但家里的房子只有两室一厅,没有多余的空间给孩子住,孩子只能住在学校。
儿媳妇真希望张阿姨能回到老家。老家的房子三房一厅,公公住一间,还有两间空房!
这里有四个人,但住的是两室一厅,让孩子们没有房间了。周日、寒暑假,孩子只能睡在客厅的小床上。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也需要隐私。
儿媳妇没法赶走张婶,只能每天一脸阴沉、闷闷不乐。张阿姨对儿媳妇的态度也不满意,家里每天压力都很低。
两个女人发生了婆媳矛盾,张阿姨的儿子受了很多苦。也许是我承受了太多的愤怒,压抑了自己的病情。后来我得了一种很麻烦的慢性病,每天都要吃药。
有一天,张阿姨无意中听到儿媳妇和朋友打电话。儿媳妇无奈地说:“我也想生活在两个人的世界里,但婆婆一直像第三者一样,插手我们的婚姻,所以我们夫妻总是吵架。
“如果我婆婆走了,我们夫妻肯定没问题,孩子也有房了,我们的关系会更好,我丈夫的心情会更好,身体也会更好。否则的话,再这样下去,我想我老公也活不了多久了……
听到这句话,张婶终于第一次开始反思了。她这样粘着自己的儿子可以吗?
如果是别人家的话,肯定是老两口在一起,还有儿子一家三口。如果有事,互相照顾;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我们就各奔东西吧。
但现在,因为老两口婚姻不好,直接害了小两口的婚姻,也害了他们的孙子。
张阿姨一直粘着儿子,因为她把所有的感情都放在了儿子身上。如果儿子真的没有儿媳妇说的那么长寿,她该怎么办?她无法接受这样的事情。
经过深思熟虑,张阿姨最终搬离了儿子家,回到了老家,但并没有和老人住在一起。她在外面租了一个单间,独自居住,过着孤独的生活。
但张阿姨想通了,自己的生活之所以变成这样,是因为婚姻不幸福,而不是儿子儿媳妇。所以她该承受的,她就得承受,不能把不满转嫁到儿子儿媳身上。
自从张阿姨搬走了,儿媳妇又变得心软了一些。作为一个女人,她还是能理解婆婆婚姻不如意给婆婆带来的痛苦,所以她和丈夫有时也会去看望婆婆。
也许远远望去真的很臭!婆婆和儿媳住在一起,总是会发生矛盾。现在我们不再住在一起了,很少见面,也就客客气气了。
两年后,老人因病去世,张阿姨搬回了自己的家。
张阿姨搬走后,儿子的健康状况逐渐好转。一家三口生活过得很好,不再像以前那样吵架了。
因为老两口的婚姻并不如意,婆婆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和他一起生活。
但儿子结婚后,他的情绪就会转移到儿媳身上,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母亲身上。儿子结婚后,大多数婚姻幸福的妈妈都能接受这种改变。因为她们有自己爱自己的丈夫,所以她们不会和儿媳妇吵架。
但像张阿姨这样的婆婆,常常会不自觉地将对丈夫的感情转移到儿子身上,儿子就像她的“丈夫”。
她那么爱她的儿子,当然她的儿子也必须同样爱她。但现在儿子的感情全都倾注在儿媳妇身上,婆婆当然不高兴,把儿媳妇当成了强盗。
婆婆会觉得自己辛辛苦苦种下的树终于结果了,但果子却被儿媳妇摘走了。
在这种心态的控制下,婆婆不喜欢儿媳妇,排斥儿媳妇。但她也知道,这种想法是不会摆到桌面上的。她会因为家务事给儿媳找麻烦,总是挑剔。
儿媳妇不可能理解婆婆对儿媳妇的态度,于是婆媳之间就产生了矛盾。
幸好张阿姨后来想通了。因为儿子生病,她不想失去儿子,所以退出了儿子的婚姻。
母爱的伟大在于无私奉献。这种奉献不仅仅指物质方面,而应该是指方方面面。正是因为母亲的无私奉献,孩子才会对母亲孝顺体贴。
但如果孩子连自己的生活都过不好,又怎么能孝顺父母呢?
父母不能把婚姻不美满的后果转嫁到孩子身上,否则孩子的婚姻也会出现问题,孩子也无法过好自己的生活。
一般来说,如果居住条件允许的话,婆媳还是分开住比较好!
现在情况不同了。人们的观念已经改变了。年轻人和老人坚持住在一起,很容易引发家庭战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9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