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攻略问答
  • 亚健康阴虚湿热证的症状与调理:青鸭羹养阴清热化湿

    患有阴虚湿热证亚健康证的人,会出现全身酸痛、头痛、头沉、头绪不清等症状;手脚出汗、心烦意乱、胸闷;自生口臭,或复发的口腔和舌头溃疡;或嘴唇上出现疱疹和喉咙痛;或酸嗳气,脘腹胀满。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

    阴虚湿热亚健康证是由于工作学习紧张、节奏加快,损伤人的阴精而引起的。沉溺于辛辣烟酒、熬夜或经常熬夜,会损伤津液,消耗津液,导致身体阴虚。如果长期处于湿热的环境,经常食用肥腻的海鲜、肉类,以及烟酒熏蒸等,都会引起湿热。湿热内蕴,外染肌肉,故胸脘紧,头身重,酸困困倦。阴虚加上湿热,很容易导致口臭、口腔溃疡、唇疱疹等。阴虚湿热引起的亚健康,很容易发展为慢性咽炎、慢性胃炎、慢性肝胆疾病。选择滋阴、清热、利湿的药食,可以预防上述症状的发生。

    湿热亚健康_亚热性湿疹症状_湿热属于亚健康吗

    【青鸭汤】

    【公式】

    红小豆250克;草果10克;蓝头鸭1只;适当的调味。

    亚热性湿疹症状_湿热属于亚健康吗_湿热亚健康

    【实践】

    1、将蓝头鸭宰杀(也可用普通鸭),去掉羽毛,去除内脏,洗净。

    2、将小豆、草果塞入鸭腹中,砂锅内加适量水,大火煮沸,撇去浮沫,加少许盐,小火煮至鸭肉煮熟,汤汁勾芡成汤。

    3、食用时撒上葱花。此剂量可每日服3次,或每日早晚各服一次,分两天服用。

    【影响】

    此方具有滋阴清热、利水之功效。鸭肉味甘性凉,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2、钾、微量元素锌,所以青头鸭具有滋阴、清热、利湿的功效。红小豆清热利湿。草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草果的种子。含有挥发油,具有芳香、除湿的功效。故此方是滋阴清热、利水化湿的佳品。

    【案件】

    湿热亚健康_亚热性湿疹症状_湿热属于亚健康吗

    某女士常常感觉头重如裹,身困如捆,浑身酸痛,神志不清。吃麻辣烫火锅会出轻汗,但肯定会出现口腔溃疡。口腔溃疡多是心火过旺、胃阴虚所致。头部和身体的酸痛和剧烈疼痛是由于湿热束缚皮肤而引起的。这是典型的阴虚湿热证。建议用青头鸭汤当火锅吃,避免添加牛肚、羊肉、鸡肉等温热、上火的食物。水鸭可以滋阴,加点辛辣有助于祛湿,所以吃完会微微出汗,感觉神清气爽,口腔溃疡也不会再出现了。

    【甘露汁】

    【公式】

    熟地黄15克;麦冬15克;石斛15克;南沙人参15克;笛子、薄荷、菖蒲各6克。

    湿热属于亚健康吗_亚热性湿疹症状_湿热亚健康

    【实践】

    1、将生地黄、麦冬、石斛、南沙参、广藿香、薄荷、菖蒲分别洗净。

    2、将前4味药放入砂锅中,加水400毫升,煮沸后加入后3味药。

    3、将两种药液混合,加入蜂蜜20克,调匀。作为饮料饮用时,每天喝 1 剂,持续 10 天以上。

    【功效】此方具有滋阴清热利湿的功效。地黄、麦冬、石斛、刺五加等性味甘凉,有滋阴清热的功效。广藿香、薄荷和菖蒲都是可以减少水分的芳香产品。两者相辅相成,达到滋阴清热利湿的目的。

    【案件】

    一名出租车司机沉迷于啤酒,每天下班后都会喝3瓶啤酒。他一边抽烟一边喝酒。久而久之,出现胸闷心烦、全身酸痛、腹部肥胖、舌苔黄腻等症状。中医认为,啤酒生湿热,与烟同饮酒则燥热伤阴,出现阴虚湿热证。连续喝三瓶啤酒,必然会出现口渴、津液不足等阴虚症状。胸闷、全身酸痛、腹部肥胖、舌苔黄腻,都是湿热所致。他被告知用花蜜汁代替啤酒,同时戒烟。半个月后,他就好了。

    【芦笋豆芽汤】

    【公式】

    亚热性湿疹症状_湿热属于亚健康吗_湿热亚健康

    新鲜芦笋100克;绿豆芽50克; 10克薄荷;适当的调味。

    湿热亚健康_湿热属于亚健康吗_亚热性湿疹症状

    【实践】

    1.新鲜芦笋洗净切段,与绿豆芽一起放入锅中,加1大碗水煮沸。

    2. 煮沸后,加入新鲜薄荷,重新煮沸。

    3、加少许糖、米醋调味,佐餐食用。午餐和晚餐各服用 1 剂,持续 1 周以上。

    【影响】

    此方具有滋阴清热、利尿、疏散风热的功效。芦笋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滋阴清热、增强免疫力的功效。绿豆芽清热解毒利湿,薄荷祛风清热,清香爽口。适合阴虚内湿内热易感风热的人食用。

    【案件】

    某老板喜欢喝酒、吃肉。他经常抽烟,并且有异常的口臭。他在寻找舞伴时经常遭到拒绝。还容易感冒,引起嘴唇疱疹、咽干咽痛、全身酸痛等症状。服用普通感冒药是没有效果的。中医辨证为阴虚湿热兼风热,宜常食芦笋、豆芽汤。遵医嘱,服用一星期后,感冒好了,疱疹消失了,口臭消除了,身体感觉轻快、神清气爽。

    Sangaook:什么是高血压?什么是高血压是由一群专业医生运营的微信公众号,免费提供高血压防护和健康知识。欢迎关注。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9803.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