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是清华大学的一张闪亮名片。 “没有体育就没有清华大学”深深扎根于一代又一代清华人的心中。新学期伊始,清华继承百余年的体育教育理念和体育教学传统,开启了新一批清华学子的筑梦之旅,续写这个顶尖的体育传奇。在中国的大学。
“马杯”铸就奥运梦想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巴黎奥运会上夺得40枚金牌。中国体育的新篇章也留下了清华学子的青春风采。
经济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张琼月站上女子50米步枪三姿势领奖台第三名;社科院2024级硕士生徐旭获得女子重剑团体第四名;社科院2024级博士生夏雨雨顺利完成女子马拉松项目比赛; 2012年伦敦奥运会冠军、2014年法学院校友叶诗文再次征战奥运会,在女子200米蛙泳项目中排名第六……
奥运的清华印记,源自清华体育的百年传承。清华大学素有“五道口体校”之称,有着深厚的体育传统和历史积淀。浓厚的校园体育氛围,培养了学生热爱运动、坚持锻炼的生活习惯。校园马拉松、新生赤脚运动会、研究生运动会、“紫荆峰会”篮球赛、“最后一脚”足球赛、“压倒性”排球赛……丰富的课外竞赛活动已覆盖各院系全体学生。
“学生团体竞赛每年9月开始,次年4月结束,共设竞赛项目40多个,竞赛活动1000余项,参与人数近5万人,有效提高了学生参加课外锻炼的积极性。 ”清华大学体育系主任刘波说。
多年来,清华大学在射击、田径等竞技体育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其中,清华田径在北京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十五连冠”;清华大学男女篮球队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冠军。截至2023年,清华大学共有国际运动员33名,国家运动员163名。奥运冠军杨千、易思玲、世界冠军胡凯、夏雨雨都是清华学生。
“马约翰杯”学生综合运动会,被师生亲切地称为“马约翰杯”,是清华大学每年最重要的体育赛事。已有20多年的历史,是举办历史最悠久的田径运动会。 67级。本次活动实行积分制,贯穿整个学年。参赛项目包括田径、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多个类别。
“我经常告诉学生,‘马杯’是你我的‘奥运会’。”我国首位世界重大体育赛事男子100米冠军、清华大学体育系副主任胡凯表示,在“马杯”的激烈角逐中,清华学子诠释了“体育无私”的精神内涵。 ,没有清华大学”。
从2006年到2016年的10年间,清华环境学院学生陈曦在“马杯”比赛中共获得73个个人冠军,其中女子铁人三项冠军10个。这个因粉碎性骨折而被医生警告不能参加运动的女孩,却在“马杯”上创造了运动奇迹。
今天,出任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师的陈曦再次为学校夺得女子铁人三项金牌。陈曦说,最难忘的一幕是大家在操场上热烈拥抱、跳跃、哭、笑,庆祝“约翰马杯”胜利的情景。 “这就是我们向往的真实而美好的生活。”
操场成为“终身课堂”
清华体育馆的荣誉展板上,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马约翰先生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马约翰自1914年起在清华工作了52年,是清华最重要的体育倡导者。每年一度的“马约翰杯”纪念他对清华体育的杰出贡献。
从马约翰先生的“体育的可传递价值”的教育思想,到蒋南翔校长的“为祖国健康奋斗至少五十年”的倡议,到“育人为本、体质并重”的体育理念。直到学生们的共识是“没有体育,就没有清华大学”……一百多年来,传承了一百多年的体育教育理念,已成为清华大学的特色之一。
马约翰的体育思想始终贯穿着体育可以发展和完善身体、心理和人格的理念。他希望所有学生“身体健康”,并经常叮嘱他们“好好锻炼身体,不要出去给中国人民丢脸”。 “你可以丢球,但不能丢体育精神。”永不放弃。”他激动地大喊“快!快的!加油!”操场跑道上向奋力拼搏的学子们说的话,已成为一代又一代清华学子难忘的校园记忆。
清华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生关凌霄对学校的体育氛围印象深刻:“早上四五点钟,校园里就有人跑步。下午4点30分,下午,操场上更加热闹了。”
作为清华大学冰球队的一员,每次训练,关凌霄都会在校园里跑到很晚。 “通过体育锻炼,我的意志力和身体素质都得到了增强,精力更加充沛,学习科研能力更强了。”
“我们要把清华操场打造成清华学子的‘终身课堂’。”胡凯表示,清华的体育传统一直传承至今。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但不变的就是强身健体,磨练品质,努力奋斗。努力为国家服务得更长久、更好。 “这种体育教育可能会对学生产生一种无形的影响,深入到他们的骨头里。”
自1998年起,体育课男生考3000米,女生考1500米,已成为清华大学的特色和基本要求。 2014年起,清华大学恢复了首届新生体育课; 2017年,清华恢复了“不游泳”不能毕业的老校规;开设田径、球类、游泳、武术、跆拳道、艺术体操、击剑、跳水、射击等50余门体育相关课程,不少课程已成为校园、北京、北京等地的精品课程。国家层面……
近年来,清华大学更加重视体育教育。不仅把新生“第一体育课”作为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还建立了“4+2+2”的体育教学模式,即4个学期的必修课(带学分)和2个学期的体育课。一学期的必修课和两学期的选修课都是不计学分的,所以本科四个年级都要上体育课。
体育高举教育大旗
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探索和发展,清华大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体育教育体系。作为双一流大学,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继承清华的体育传统,同时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更好地发挥体育育人的作用,成为摆在清华大学体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清华大学统计数据显示,虽然该校男子3000米跑、女子1500米跑、男子引体向上成绩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与20年前相比仍处于下降趋势。
“这充分体现了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刘波认为,大学体育的作用应该是“四合一”,即“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完善人格、锤炼意志”。学校应该作为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师应该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作为初心和使命,学生应该把体育作为终身的爱好和习惯。
他表示,清华将在统筹课堂教学、团队管理、课外练习与比赛、场馆建设、学科建设等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推进体育教学多元评价改革,带动更多部门关注体育教育。 。 、参与体育项目,希望形成适合新形势新要求、可复制的经验。
从一名学生运动员,到硕士、博士生,当辅导员,再到留在学校当老师,10多年来,胡凯一直在思考如何“反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所接受的营养从清华到他的师弟师妹们。
在胡凯看来,体育更多的是能力培养和最终价值塑造,为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塑造健康的身体和人格。 “从体育到教育,这个‘教育’始终没有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80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