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州为何成为举重冠军的摇篮
2016年9月27日,奥运冠军向艳梅(右二)回到母校古丈县玉岭举重学校看望师生。 (资料图)通讯员摄
湖南日报记者 杨元冲 通讯员 施立新
深蹲、抓杠、推举、起立……9月4日下午,在奥运冠军项艳梅的母校古丈县玉岭举重学校训练馆里,一群12岁的小运动员们15人进行重复练习。练习举重相关动作。陈楚福教练在穿梭过程中不断纠正他们的动作。曾文清校长临时担任“讲解员”,揭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举重“发展史”。
诞生地诞生了三位奥运冠军
训练馆的墙上,“向师姐、艳梅学习”、“练体能、练要领、练意志,然后成为奥运冠军”的红色标语十分醒目。
今年8月底,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三届全运会举重女子69公斤级比赛中,向艳梅以总成绩258公斤获得冠军。到目前为止,25岁的向艳梅已经取得了从全运会到亚运会、世锦赛、奥运会的金牌。
当这个消息传到茶村的古张那里时,就像是给正在训练的孩子们献血一样。
向艳梅的母校玉岭举重学校是自治州举重运动的发源地。曾文清说,自治州巨坛的创始人和创始人是古代运动员曹文福。
1970年代初,从省举重队退役的曹文福回到家乡古丈,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在此期间,曹文福组建了古丈县第一支举重队。队员中就有国家级教练、后来成为举重教练的甘志跃。 “曹老师在古丈任教近10年,培养了一大批举重爱好者,在自治州传播了举重之火。”甘志跃说。
曹文富对陈景凯、黄强辉等新中国第一批举重明星的训练方法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到自治州举重项目的训练工作中。
改革开放后,举重项目在竞技体育落后的自治州得到发展。 1991年,在第四届亚洲女子举重锦标赛上,自治州古丈举重运动员龙玉玲获得52公斤级抓举、挺举和总成绩三枚金牌,并打破了该级别的世界纪录。此后,自治州运动员屡屡在世界舞台上取得佳绩。
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始,来自自治州保靖市的运动员杨霞夺得冠军,成为我国第一位女子举重奥运冠军。至2016年里约奥运会,自治州共产生3名奥运冠军,夺得4枚奥运金牌,2次打破世界纪录和奥运纪录。
“三苦精神”是唯一出路
领导者苦干、教练员苦干、运动员苦练的“三苦精神”,以及点、线、区相结合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制度,成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自主培养的必由之路。县级体育要突出地方特色。近年来,自治州坚持优先发展举重项目,落实政策、资金、人才,积极探索一条符合竞技体育规律的发展道路。
举重艰苦的训练生活和教练员魔鬼般的训练要求要求运动员“吃苦耐劳”。
向艳梅每年都会偷偷回家一次。学校老师很小心地把她接了回来。在古丈从事体育教学数十年的曾文清更有亲身经历。 “山里的孩子大多脾气比较固执,有时还会偷偷回来。遗憾的是,有的孩子中途放弃举重,但大多数孩子都选择坚持下去。”
这些运动员大多是来自自治州保靖、龙山、古丈、潞西等县的农村孩子。这些地方群众在劳动中创造的抬石肩、抬石锁等民间体育运动不断蓬勃发展。孩子们的体育天赋是在耳朵和眼睛的熏陶下培养起来的。 “天生神通”,自治州人相对矮小、清瘦的体型也非常适合举重训练,尤其是小级别举重运动。而且,自治州女运动员相对容易脱颖而出。
由于训练场地、器械装备相对简陋,近10年来举重运动在自治州发展迅速,举重运动员也以技术动作规范、耐力好、爆发力强而著称。
举重冠军是这样炼成的
自治州在运动员的选拔、训练、输送和教练员的培养、使用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生源难、选拔难是每个体校都存在的现实问题。发现杨霞的自治州体校举重中心主任李小平说:“杨霞获得金牌,具有很好的示范效应。很多家长开始愿意让孩子练习举重,因为他们可能成为全国冠军,甚至奥运会冠军,从而改变他们的命运。”
自治州举重中心教练员经常深入偏远山区和各县农村学校,深入村村招收学生,耐心与学生、老师、家长一起工作。有时候,为了一颗好苗子,我们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努力。
自治州举重的辉煌凝聚着一大批基层教练员的心血和汗水。他们每年坚持有300天以上的业余训练,坚持每天训练3小时以上,坚持教练员和运动员常年做早操。持续科学艰苦的训练是自治州举重取得好成绩的根本保证。
自治州在克服招生和管理困难的基础上,加强与省举重队的联系,多渠道寻找举重人才输送的出路。自治州举重中心的队员首先由湖南省举重队选拔,后由八一队选拔。如果省队和八一队都没有入选,可以派往外省举重队。自治区第一位亚洲冠军、陕西省女子举重队主教练龙玉玲说:“我们队里有很多队员都是湖南人。”
举重运动在该自治州的受欢迎程度在全国范围内不断提高。国家举重队将自治州作为重要的训练基地,多次前往自治州体校举重中心进行封闭训练。
自治州坚持培训、文化学习、食宿“三集中”模式,建立了财务独立核算的自治州举重人才基地,逐年加大投入。特别是出台了许多特殊政策,吸引和引进特殊人才回家乡体校执教。古丈县近日引进举重冠军陈楚福作为特殊人才到古丈县玉岭举重学校担任教练。建成全省一流的自治州举重训练馆;全省首次将运动员生活补助和文化教学支出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9月4日晚,记者在榆岭举重学校看到,小运动员们训练得满头大汗。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开始接过自治州举重的接力棒,续写举重的传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6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