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宾至如归。
3月18日晚,“总有一道风景让你感动”新书分享会在宁海县图书馆报告厅举行。
作协是作家的家。阿门主席是这么说的。
作协只有做好服务,它的存在才有意义。这也是阿门主席所说的。
宁海县作协沙龙近10年已经举办过很多次了,N次了。无论以后举办多少次,这都是初衷。这就是我说的。
写作不易,出书更难。给作家一个展现的平台,可以带动和启发更多人写作出版,繁荣地方文学。这是阿门主席的话,也是我们作协组织各项活动的初衷和用意。
我一直很喜欢我们作协的新书分享会。
巧琼的新书《总有一道风景让你感动》看似平凡,却有着深刻的意义和寄托。巧琼的书一出来,我和阿门主席就想着早点举办一个沙龙活动来分享。乔琼立即邀请我担任分享会的主持人。但由于疫情再次出现,本次分享会被推迟到昨晚。
看到群里、朋友圈里的作家朋友们都在祝贺分享会取得圆满成功。高兴的同时,我也想着把分享会的一些内容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拿到乔琼的书后,我在想:根据乔琼的性格和新书的内容,分享会应该突出什么主题,能给大家带来什么启发?
带着这个问题,我回忆起乔琼和作协、徐霞客研究会给我留下的印象,读了新书《英雄池之歌》、《故乡》和《总有一道风景让你感动”。最后,我决定借用乔琼给我的书中的一句话:“枝头满是春,心满月”作为分享会的主题,而不是“总有一处风景”这触动了你。”
分享会上,我以巧琼的微信名“静观”开始,弘一法师引用庄子的《山树》写下了这首诗句,其中有“枝头春意满,天心月圆”的诗句。阐释了诗词的意义,讲了“经观”,也讲了东西方“经观”的哲学思想。以“阅读与写作”为主题,让巧琼谈谈她如何在新书中创建“作者简介”,带领大家关注眼前的作者,以及书中的作者。
在大家翻书的同时,我引用了《文化之旅》中“余秋雨”的介绍作为旁证。 “左边是文学,右边是科学,在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摸索潜行,交织在一起,在文学与自然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鹊桥,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欣赏打开了一扇额外的窗口。” ——潘福君《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之恋与植物世界》,我没有说。我想说明的是,一个“介绍”是作家的形象塑造,我要“启发” “更多的文学爱好者成为作家、‘作家’。然后,我很自然地请乔琼说说她是如何走上‘文学之路’的。”乔琼说道。
尊敬的各位来宾、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我的新书分享会。还要感谢宁海作家协会和宁海图书馆的精心组织。为了准备这次分享会,作协和图书馆做了大量的工作,真是辛苦了。
这本书总共有七十篇左右的文章,主要集中在2012年到2022年这段时间,原来我沉迷于网络,浪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直到2009年,我认识了我的导师——先生。吴晓灿.可以说,他改变了我,把我从浮躁的网络拉进了文艺的殿堂。
2013年9月,我加入宁海作协,距今正好十年。在此期间,得到了作协领导特别是阿门主席和袁伟旺老师的大力支持。在写作方面,我也得到了很多前辈的指导,特别是张继老师和黄海清老师。我今天能出版这本小册子,就是因为他们。不可或缺的贡献。
离开互联网后,我的主要爱好是读书。我平时阅读各种书籍,包括文学、经济、政治。我的写作没有具体的方向,比如非小说、散文、读后感想。我只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我设法编出了大约10万个单词。
出书的想法也是我一时兴起产生的。过去几年的情况并不十分乐观。另外,人到中年,对世界的感觉越来越不确定,所以我想到把原来在各个平台发表的文章整理出来,整理成一本小册子。也算是给自己和朋友留个纪念吧。这件事得到了单位领导的支持,几个老板热情地帮我联系了出版社。最后,我终于拿到了这本书。
很幸运今天能够在疫情消退后举办这次分享会。冬风送来讯息,春天充满世界。这是疫情后的首场分享会,也是吸引别人的“砖头”。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宁海作协一定会迎来百花齐放的一天。
再次感谢大家!
整个分享会以图书馆胡馆长的欢迎辞拉开帷幕,让人们再次感受到家乡宁海为打造“爱书宁海”所做的努力,思考路上的我们宁海打造“品质之城”、“品味之城”。文化人应该做什么?最后以阿门主席的总结和合影结束。在场的四十、五十位嘉宾都沉浸在热烈的气氛中。作为主持人,我所做的就是安排或诱导他们表演精彩。
巧琼分享会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与会者的热情。除了作协成员之外,参加本次分享会的还有巧琼工作单位的老板、她以前的受访者、她多年的朋友、老乡等。当晚下着小雨,所以很多朋友都准备了发言稿。时间还早,还有几个朋友特地从外地赶来。有小哥哥也说:巧琼姐的书出来后,我就天天握着手指等待分享会。
他们与乔琼说着不同的话语、感人的故事,为新书的阅读带来一股清流,就像乔琼家乡的西溪河的碧水一样。分享中还因现场答疑而展现出跳跃、流水般的欢乐与喜悦。巧琼这段时间带来了十几本书,送人了。
这一时期,西溪文化也得以传承。例如:
1、光绪《宁海县志》记载:“西溪庄风景各异,小坑有男石佛,大溪、鹤峰有女石佛,有石龙,有寒风洞。”其中,“鹤峰”指的是山形。俗称“五凤落西溪”。问:西溪的这个自然风光是《总有一处风景让你感动》中提到的吗?
《故乡》:“等一下,倚马吧。”我一步三迈,一步两步,想要追上他,“你以为我们真的到了西西吗?那快告诉我,徐家在哪儿?”尧山在哪里?那么小松坑在哪个方向?”
《西溪记忆》:村里有很多桥,有五座。一条20多米宽的小溪将整个村庄分成两半。没有桥梁,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站在桥上看风景,或者站在岸边看桥,都百看不厌。西溪的水很清澈:夏天可以游泳、摸蟹、抓鱼;夏天可以游泳、摸蟹、钓鱼。冬天,我们都盼望着河里结冰,这样我们就可以在霜冰上滑行了。
2、徐良臣(1887-1949),西溪村人,辛亥革命爱国人士,参加解放浙江。民国元年(1912年)退伍回国。浙江省省长蒋尊授牌并颁发获奖证书;兵部颁发奖章,陆军司令颁发凯旋纪念杯。总督赠送的匾额上写着什么字? (“有勇气知道正确的方法”)
西溪人是什么样的?西溪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光》中的宋明钗,杀年猪、采冬笋、做米、做糖果,《又一个爆竹年》请新昌戏班; 《老师》里像老师、像母亲的袁老师;八十岁离去的“王老师”,走路依然有风,言语依然精神抖擞;绰号“宇宙”的“梁老师”,尖下巴、油腻的长发、下垂的脸颊和嘴角……
分享会取得了成功,那天的许多美好的事情都令人难忘。我想保留这个美好的东西。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任丫丫的沟通。
我是钱塘。 2006年7月,我作为当地著名网站“宁海在线”的一名网友,开始了与巧琼姐长达17年的相识。当时,俏琼姐,网名为涵仪,是宁海网上主论坛的管理员。她以出色的文采、犀利的语言、锋利的刀法被网友称为“干妈”。当时,网上论坛里还有一个叫“冯顺”的人。活跃的网民被称为“领袖”。乔琼姐是网上论坛的意见领袖。到目前为止,我们从未见过面,所有的交流都仅限于论坛。给我的唯一印象就是“犀利”。
后来我从网上论坛转到文峰论坛,巧琼也来到了文峰论坛。我记得把我的网名改成了“晶冠”。后来文峰论坛火了,我就不玩了,我的兴趣就转移到了劳动保障队工作上。
几年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加了我的QQ。在网上私聊的过程中,我感到很惊讶。我感觉她不一样了。她与论坛上的犀利者截然不同。私下聊天的时候,她是那么的温柔、谦虚。
几年后,当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她跟吴晓灿老师学习古琴时,我再次感到惊讶。同年,我在朋友圈看到她参加宁海旅游,参与后勤工作。就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惊喜中,我逐渐了解了她。 2013年6月3日,前童总理顾沁雅在片场第一次见到乔琼姐本人。她在屏幕前弹奏古琴,形象端庄安静。这是一次没有沟通的快速会议。
直到2014年的县作协沙龙,我们才真正见面、交谈。
从此,大家就熟悉了巧琼姐。从公司到警察再到新华书店工作,她从未放弃写作,持续发表作品。今天,我们面前就有这样一本书。一步一步走来,多么奇妙啊!
七年来,我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以不同的方式与他互动,作为网友、版主、旅友、琴友、文友、作家。这个过程非常有趣。
在我看来,巧琼是一个特别会读书、会照顾人的女孩。她对这次分享会非常重视。她除了拿出自己的作品集外,还特意让我安排。她说,她准备了十几本书的合集,与热心的读者分享。我被她的温暖感动,临时安排柔石故居解说员小暖朗诵乔琼的《流水》部分内容。小暖深情地念诵着。我认为它很好地向世人传达了巧琼的“春恋”和“春暖花开”,在琴声中描绘了一个美妙的世界。
夜静坐,明月明,一丛兰,一缕香乐,一杯禅茶,一颗清净心。香气无边,令人陶醉,但心灵却是静谧的——这样的夜晚,适合听琴。
《流水》这首歌就在这时响起。
为我挥挥手,如听万千松树声。
…………
琴声突然响起,时隐时现,翠绿的山谷若隐若现,仿佛就在眼前。眼前,春树怒放,绿叶低垂,谷风吹动我的素琴。琴声穿过寂静的山谷,萦绕在林间溪水旁。玉兔坠落,金鸦升起,新的一天来临。听着,是风。风吹过山丘,吹向绿色的森林。绿叶在风中摇曳。叶尖凝结着昨晚的露珠。它们在阳光下闪烁着七彩的光芒。它们一滴一滴地落下,一滴、两滴、三滴。
乔琼还特别邀请《今日宁海》编辑黄海清出席本次分享会,并安排他做主题演讲。巧琼说,在非小说写作方面,黄海清是她的启蒙老师。他曾用一本《南方周末》为她打开了非小说写作的大门。在随后几年的写作中,巧琼也受到了海清的影响。明确的指导和帮助。
海清真是一个“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人。在与乔琼的交谈中,我能够了解到海清的愿景和愿景,以及海清这几年来一直在思考和追求的东西。我觉得海清的分享应该好好保留,分享给大家,希望能给大家带来非小说写作一定程度的理解。
以下为海清演讲要点:
这些年,徐巧琼无论在技巧、深度、选题上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这主要是因为她读了很多高价值的书籍。
最近连续看了chatGPT和window 365副驾驶的两场发布会,我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当短视频成为传播主流的时候,GPT技术日新月异,数量也日新月异。读者数量和阅读质量都在下降,写作的时代会更好吗?结局?
我们之所以创作,就是为了享受创作的乐趣,关注社会问题,记录一些美好的瞬间,一些不平凡的凡人。同时,有些人看似把写作当作一种消遣,但实际上他们也想保留一种审美,保护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我认为写作的时代不会结束。那是因为: 1、短视频的核心是故事,叙事技巧非常重要,微视频除外。 2、GPT是一种人机交互技术。内容是基础。它没有故事和细节的支持。这只是一种模仿或抄袭。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有预训练过程、编码和解码。 3. 全球趋势。例如,《华盛顿邮报》和《经济学人》发展得非常好。
那么,在短视频时代,我们应该写什么呢?
目前,非小说类文学相当流行。其中,杜鲁门·卡波特的《冷血》被认为是里程碑式的创作,还有《蒂凡尼的早餐》; 2015年,白俄罗斯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切尔诺贝利回忆》获得诺贝尔奖。
南周时期,中国最顶尖的虚构人物有李海鹏、南向红等。文章有《制度》、《举重冠军之死》、何伟的《江城》、梁鸿的《梁庄传奇》南周衰落后,比较好的非小说类平台有《GQ》、《时尚先生》、《人物》、中清《冰点周刊》、北清《北清神一》、谷雨实验室腾讯、界面正午。
在中国最有影响力的一些作品:《无证青年孙志刚之死》,几个月后,国务院取消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被困系统的外卖骑手”角色推动中国各项政策整顿外卖平台算法;杨潇的《重新行走:在道路、河流和驿道上寻找西南联大》;施永刚的《无国界医生》。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如何写非小说类作品。
在题材的选择上,我们关注老百姓的琐事。宁海有太多值得写的人,比如乡村诗人刘维源,比如爱打扮的厕所工人。村庄变迁的历史,青竹农场、雪窑村的商业时代,西溪水库移民的城市生活,真实地记录着历史。
写作姿势:与读者对话。新华社浙江宣传,甬江潮变。 《习近平:公众希望引领中国新征程》;
采访很深入。丛丛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新村澳百年副业——剪洋纱棍”进行采访,基本上采访了村里所有的老人。
叙事技巧:小说式的语言,梳理时间线,发现矛盾,重构过程,多线叙事,让人看到一个精彩的故事。
视觉写作。场景切换应该很快。比如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一篇文章,需要三句话来切换。远景、中景、近景、特写要灵活切换,以符合叙事和逻辑。
最后,写作没有固定的模式。以王天挺的《北京零时后》为例。通过大数据写作,一枪到底,2500多字,连接40个字,影响了中国青年报的《武汉解封》。
用网络上流行的话来说,海清半个小时的主题演讲充满了有用的信息。这期间,现场彻底寂静无声。几位文友拿起笔,一一写下了他演讲的要点。大家也连续三声鼓掌,表示对海清讲话的认同。
最后借用阿门主席的话来结束本次分享——感谢县图书馆,感谢大家的支持,并再次祝贺徐巧琼新书分享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图片提供:白溪渔翁与长眉罗汉
关于作者
袁伟旺
袁伟旺,宁海人。现任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宁海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主任。着有散文集《忆香花山》、《山水与宁海》、《不忘乡愁》,长篇纪实报告文学《春到青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5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