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于海南琼中这个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琼中女足三度夺得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并在2021年获得中国女足乙级联赛亚军。成功“登顶”,成为海南第一队。全省第一支职业女子足球队和第一支甲A联赛足球队。
全文6530字,阅读时间约13分钟。
新京报记者冯雨馨编辑胡杰、校对刘悦
2月22日上午,海南琼中多云,气温十摄氏度左右。
绿茵场上正在进行八对八的训练。一名绿衣球员先后越过三人,起脚,射门。球从红色守门员上方斜滑过,旋转入网。二十分钟后,哨声响起,绿队1-0获胜。训练赛结束了。
球员们回到场边,衣服被汗水浸湿,刘海贴在额头上。大家互相帮忙伸伸懒腰,抬起脖子,喝了很多水。守门员摘下手套,露出平坦的粉红色指甲。有人建议:“要不要回去玩狼人杀?”他们中的许多人刚满18岁,脸上的痘痘还没有消失。
她们是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琼中女子足球队的队员。
据媒体报道,扎根于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这支女足一路披荆斩棘,三夺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并于2017年获得中国女足乙级联赛亚军。 2021年,成功“登顶”,成为海南省第一支职业女足、第一支甲A联赛球队。荣誉不断的同时,这支队伍为琼中女性创造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如果不是来踢球的话,这些女孩的命运几乎是“意料之外”的。
“初中毕业就结婚生子,在家砍槟榔、橡胶。” “出去干活,给别人洗碗。”或者“如果能上大学该多好啊!”
入队后,女孩们的梦想从“进县城”、“走出大山”,变成了“考大学”、“打职业”、“进国家队”。
▲肖山教练与琼中女足队员。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
两代人的足球梦
琼中女足的成立可以追溯到17年前。
2005年,时任琼中县副县长的林海云结识了山西退役足球教练顾忠胜。顾忠生说,他在《海南经济特区报》上看到多篇有关琼中县招募志愿者教师的报道,对琼中县“建设一支女足队”感到感动。
那年顾忠生68岁。年轻时曾就读于西安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自20世纪50年代起一直在山西执教足球。 1992年,他辞去山西省男足青年队教练的“铁饭碗”工作,南下海南创业。 “我在山西执教了一辈子足球,却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心里一直很气愤。”
在海南,他一开始想组建一支成人足球队,但发现“人多、场地大、钱多,没人愿意投钱”。于是他向学校申请并担任了几年的业余足球教练。结果仍然不理想。 “城里很多孩子吃不了苦,玩了两天就觉得累了,就再也没有来过。”
相反,“宫中的女人是能吃苦的”。
2005年,顾忠胜到琼中县考察,看到街上卖菜、肩上挑货的大多是女性。他萌生了组建当地女子足球队的想法。
找到林海云后,两人聊得很开心,“几天之内就定下来了,一个月之内就搞定了。”县政府将琼中县中学的操场授予琼中女足进行训练,并允许乡镇球员到县内小学、中学免费学习和住宿。此外,顾忠胜还获得了每月2000元的工资。
顾忠胜遂将儿子小山叫到琼中县。
当时萧山已经40岁了,他的情况和他父亲有些相似。曾效力于山西省青年队、苏州钢铁队。 28岁退休后,他回到家乡开餐馆,并在煤炭公司工作。但他依然对足球“怀念”,并继续在各地担任足球教练。接到父亲的电话后,肖山辞去了湖南一所足校月薪一万多元的教练工作,来到琼中当教练,月薪1500元。 “我从来没有进过国家队,所以我想,我能培养一到两名国家队成员吗?”他认为,这是一次创业、实现梦想的机会。
萧山的头很短,声音很明亮,而且身材高大、强壮。现在,他经常往返于海口和琼中之间,代表球队参加一些省级会议,或者为球队争取赞助。他说,自从2015年高速公路通车后,他从海口开车回到琼中只需1个小时。
他记得十七年前,从海口出发去琼中,要走国道,坐三个小时的公交车。鸡鸭狗在路上乱窜,牛在车前走着。整个琼中县城就只有一条不到一公里长的街道,到处都是几家苍蝇馆子,“连红绿灯都没有”。
他去乡村学校招募球员。当地的孩子对足球一无所知。他没办法,只好扔了一个球,让大家随心所欲地追。凡是能从头追到尾的,都算是半好种子。然后进行体能测试,测短跑和立定跳远。还要比较跟腱的长度、足弓的深度等。
他走访当地的儿童之家,发现很多家庭甚至没有电,只在漆黑的屋子里点着一根蜡烛。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房子旁边的小溪上连接一台水力发电机,并供奉一个非常微弱的小灯泡。孩子们没穿鞋,最多穿着一双拖鞋,满山遍野地跑。村里很多女孩十三、十四岁就结婚了,十五、十六岁就当了妈妈。
这是来自城里的萧山万万没有想到的。他意识到组建团队不仅是他的出路,也是这些女孩的出路。最终,他选拔了24名平均年龄12岁的人,组建了第一代琼中女足。
林海云说,球队刚成立时,县里存在争议。 “足球是一件非常消耗人力、物力、财力的事情。有人会想,一个贫困山区县怎么养得起一支球队呢?但我们的想法是,我们不说大话,我们也不想一步步把琼中发展成为中国足球人才的输送基地——我们只是想让这里的孩子们通过踢球走出大山。 ,看看外面的世界,然后去上大学。”
▲肖珊(中左)、顾忠胜(中右)与琼中第一代女足队员合影。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
施舍
资金短缺成为琼中女足成立后的首要问题。
林海云回忆,球队成立第一年,琼中县财政并不雄厚。面对一个效果不明的项目,县政府很难立即拨款支持。
为球队筹集资金已经成为林海云等县领导的个人工作,他称之为“施舍”。
他请了几位琼中县的商人吃饭,“那些做承包商的,那些负责消防工程的……”在饭桌上,他谈到了琼中女足的计划,并要求大家“能捐多少捐多少”,终于凑齐了。四万元作为球队的启动资金,也是球员一年的伙食费。
他游说一些乡镇企业领导,“我叫你们少抽包烟,少吃顿饭,给孩子们买十双20元一双的运动鞋!”
林海云说,2007年,时任县委书记的董贤向海口一家企业捐赠10万元,作为送给琼中女足的礼物。年底,琼中县政府决定为女足队拨款10万元。 “当时,全县每年的财政收入只有30至4000万元。”
但条件依然困难。
第一代球员陈巧翠记得,只训练了两三周,他的球鞋脚趾就被踢坏了,袜子坏得更快。他们采取多种方式“凑合”:习惯用左脚踢球的人去找用右脚踢球的队友换鞋,每人得到一双相对完好的鞋子;如果袜子的大脚趾撕裂了,他们就会换袜子。仅将其戴在一只脚上,并将孔转移到小脚趾上。但还是有队友的大脚趾被踢黑、掉下来。
我总是吃不饱,一顿“两三片猪肉”。陈巧翠吃完了一个盆那么大的饭菜,“还没到宿舍就饿了。”为了节省一些买菜的钱,顾忠胜和肖珊在体育场附近找了一块空地种菜。许多队员开始种植蔬菜。把油菜籽带回家。
建队第一年,肖珊的体重从160斤减到了120斤。妻子吴小丽无法忍受,辞去了海口办事员的工作,来到琼中为肖山分担后勤工作,没有拿任何工资。
这种状况一直岌岌可危,直到2009年,琼中女足获得全国女足锦标赛U-16组第三名,逐渐受到更多关注和喜爱。当年,琼中县政府授予该团队5万元特别奖。
2012年,在县政府的支持下,琼中女足注册成立了琼中女足管理中心,隶属于教育局,成为事业单位。县政府每年固定拨款80万元。同年,肖珊被评为全国十大“最美乡村教师”之一。琼中女足获得海南省财政奖励100万元,队员伙食费提高到每天45元。
2015年,琼中女足获得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县、省两级的资金支持纷纷涌入,不少企业也纷纷送来赞助。
金融危机逐渐解除,破旧的体育场重新装修,新来的师姐们不用再穿师姐们的旧衣服了,也不怕球鞋坏了。琼中县中学为球队规划了新的食堂和宿舍楼。萧山甚至开始筹划成立一个俱乐部。
2009年,林海云离开琼中县,调到海南省商务厅工作。他还和顾中胜、萧山保持着联系。在他的印象中,肖山是一个极其执着的人,平时“说到做到”。 2010年之后的一两年内,球队的财务就出现了亏损。肖珊到海口向他诉苦,“我有离开的念头。”林海云劝他留下来,“我说你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只要坚持下去,两年后就会有结果,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2015年,琼中女足获得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冠军。肖珊打电话给林海云宣布这个好消息,“我边说边哭。”
▲2015年,击败卫冕冠军夺得世界青少年足球U-12锦标赛冠军后,琼中女足队员举杯庆祝。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
女孩、球员
为什么来踢足球?
起初只是“我想去县城上学”——这几乎是所有女孩的答案。他们表示,在自己原来就读的乡镇学校里,只有年级前三名才有“希望”考入县中学,对于大学生来说更是凤毛麟角。 “不能保证一个人会被录取。”
2007年,12岁的王彩虹成为球队第二批球员。她是家里的老大,有两个弟弟。和她的许多队友一样,她的父母以种植橡胶和槟榔为生。她说,有一年遭遇台风,她和家人醒来后发现茅草搭建的厨房被风吹到了田里。
肖珊来招收学生时,立定跳远刚刚超过1.4米,达到了2.32米。肖珊问她知不知道什么是足球。她说:“足球是用脚踢的排球。”当她得知自己被选中时,激动得跳了起来。那时的她还不知道靠着足球可以上大学、找到工作。 “我只是觉得去县城上学会很开心。”以前,除了每年的历三三节,她很少有机会去县城参加考试。上县的机会就更小了。
来到球队后,他们的训练分为早训和晚训。每天早上5:30至7:30开始训练,8:00返回学校上文化课。下午4点20分放学后继续训练。当时,体育场尚未安装灯光,晚训结束时间以天黑为准。 “每当天色变得太暗而看不到球时,训练就结束了。”
起初,疲惫和绝望是常见的情绪。一些球员疲惫不堪后躺在地上哭泣,因为“害怕教练”,他们不得不爬起来继续训练。 “不想回村”是大家坚持的最大理由。
“前天来回跑完,全身酸痛,早上训练,以前从来没有过70公斤的体验,杠铃压在身上感觉很重,全身都在发力。”下午的训练,我的身体很沉重……我知道这很不舒服,但我必须坚持下去,我们不能放弃,每个人的路都注定是坎坷的。但我一定是坚强。”王彩虹曾在日记中写道。
结果很快就显示出来了。 2009年,琼中女足在全国U-16女足联赛中获得第六名。同年,获得全国U-16女子足球锦标赛第三名。
他们在队伍中经历了许多第一次: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轮船、第一次看海、第一次吃自助餐……
作为王彩虹的师妹,王晓玲在队里经历了她的“第一次出国”。 2015年,她担任门将随队前往瑞典参加世界青少年足球U-12锦标赛。
这是一场艰难的比赛。决赛中,他们面对卫冕冠军瑞典Akademi队。 “我们只到了那些外国女孩的肩膀。”王晓玲回忆,直到比赛结束前五分钟,琼中女足还落后一分。比赛还剩四分钟时,她的队友直奔对方禁区,越过对方门将破门得分,将比分扳平。最终,他们通过点球大战以4-3获胜。他们击败了来自13个国家的45支球队。
赛后,王晓玲被主办方授予“最有价值球员”称号。她记得主办方为他们租了一辆敞篷巴士,他们在车顶上绕哥德堡市区转了一圈,吸引了大批民众围观。她的队友们挥舞着国旗,她在车顶大喊:“我们赢得了冠军!”那是她迄今为止最难忘的时刻。
在随后的2016年和2017年世界青少年足球锦标赛中,琼中女足两次卫冕。
──────────
“就像一个孩子走向父母”
2010年之后,顾忠胜逐渐淡出了球队的管理和训练,球队受到肖山和吴晓莉的全力策动。
作为一名教练,肖山是极其严格的。
陈巧翠记得有一次,她的膝盖都结痂了,很难弯曲,所以她想申请免越级。 “他不屑地问我,这是什么伤?”陈巧翠含着泪水完成了蛙跳。伤口在流血,“肖教练假装没看见。”
生活中,肖山也立下了很多规矩:不许外出、不许留长发、不许谈恋爱……等队员们到了十七、十八岁后,他才渐渐放松下来,允许他们留长发,“你们爱青春期后的美丽!”作为一名年长的异性成员,他试图理解女性玩家的“小心思”。他有时会担心,“训练男孩子容易多了,踢他屁股一脚,第二天他就忘记了。女孩子不行,有的女孩子真的会生你的气。”
▲2022年2月23日下午,琼中女足俱乐部队员进行体能训练。新京报记者 冯宇欣 摄
妻子吴晓丽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扮演“好说话的人”的角色。球员只有在请病假或月经假时才来找她。她还是球队的厨师、医生、财务和行政人员,并在资金短缺的几年里接管了球队的所有杂务。为了分担小珊训练的压力,她甚至自学了足球理论,并兼职带队两年。
2006年,刚到琼中的时候,吴小丽已经怀上了孩子。肖山觉得他们太忙,工资又不高,就劝她打掉孩子。现在想起来,她“后悔死了”。有时,她觉得“自己的青春都浪费在这里了”。但在谈到自己对退休生活的憧憬时,她也表示,自己会在球场旁边有一个座位,可以喝茶,一边喝茶一边看球员们训练。
她来自海南万宁,自认为拥有“海南女人的坚韧”。
“我告诉每一组球员,你必须是一个‘手心向下’的人。你不能‘手心向上’。买杂货时,你必须张开双手向人们要钱——你必须做一个有准备的人,不应该是一个等待天上掉下来东西的人,踢球就是为自己谋求一个独立的未来。”吴小莉说道。
数据显示,琼中女足已培养40多名山区女孩通过体育专业进入大学。
从海事师范大学毕业后,陈巧翠于2015年回到琼中女足执教,她的队友高宇轩、王雁娥也相继回归。王彩虹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后,回到琼中县一所乡镇学校担任体育老师。王晓玲去年考入上海南大,目前就读于运动训练系一年级。王晓玲的队友王静怡入选中国国青女足U-18梯队……这是让吴晓丽高兴的事情。
也有无奈的时刻。第一批24名球员中,高中毕业时只剩下13人。第二批的玩家只剩下几个了……
和王晓玲同时加入队伍的还有一个女孩。一两周后,她觉得训练太辛苦了,决定回家。初中毕业后,她嫁给了邻村。现在她刚满十八岁,已经生了两个孩子。王晓玲和这个女孩还是有一定联系的。 “有时候我在想,她是不是觉得生活没有选择?她是不是觉得生活不太自由?”
入选国青队后,王静怡随队出访了日本、西班牙、法国、美国等7个国家。她想象着,如果她没有来县里踢足球,她现在可能“出去打工,给别人洗碗”。
2021年“杀入甲级”的关键比赛中,琼中女足对阵武汉体育学院女足。 0-2落后后,琼中女足补时扳回2分。最终通过点球大战以4-3获胜。
由于疫情防控,肖珊和吴晓莉只能隔着围栏在场外观看比赛。比赛结束后,一向沉默寡言的王静怡直接转向场边,张开双手,朝着围栏另一边的小山夫妇走去。
吴小丽看着,“就像是一个孩子走向父母身边。”她和萧珊也张开双手,三人都哭了。
▲2021年,成功“冲顶”后,王静怡和肖珊隔着栅栏庆祝。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
为他们扫清道路
在琼中女足,每一代球员都热衷于在宿舍墙上张贴球星海报。起初,卡卡是最受欢迎的,“最帅的”。十多年后,卡卡的海报被C罗、内马尔和梅西取代。
肖山现在担任琼中女足管理中心主任,已经基本放下了教练工作。他表示,2018年之后,球队几乎每年都在招募球员和教练。目前拥有U-7、U-8、U-14等5个梯队,共有球员343人。 2021年,琼中女足参加中国女足乙级联赛,获得亚军。成功“冲甲”,成为海南省第一支职业女足、第一支甲A联赛球队。同年,中国足协同意在琼中挂牌“中国足协青少年女足训练中心”。琼中女子足球俱乐部也正式成立,拥有海口和琼中两个主场。肖山表示,未来至少一半的赛事将在琼中举办。
琼中县教育局局长敖林表示,该县正在与上级协商,增加球队经费,引进更多优秀教练员。更重要的是,该县希望为退役球员开辟就业之路。 “退役球员的选择在哪里?很多球员即使非常优秀,如果没有在师范学校学习,没有取得教师资格证,也没有办法进入我们的教育体系。” ,教学团队只能在院校或俱乐部担任教练。 “因此,他希望鼓励更多的球员去读师范大学,以确保他们退役后有另一条出路在教育系统工作。
肖珊计划注册成立琼中女足球迷协会,然后为球队制作周边文化产品。他希望为琼中队培养坚实的当地球迷基础。他认为球迷群体是一支球队的粘合剂和精神支柱,也是一支俱乐部真正振兴、摆脱对政府财政依赖的关键。
谈到国内女足市场的发展前景,他举了一个例子,美国在女足职业化方面不是做得很好吗? “这一切都取决于人为的努力。”
小珊今年56岁,除了高血压和胃病外,没有其他严重的健康问题。他本以为执教到六十岁之后,就会重新回到球队工作。他和琼中女足是“缺一不可”的。
▲2月23日,琼中女足U-11梯队与内蒙古U-14女足在赛场上进行比赛。新京报记者 冯宇欣 摄
2月23日晚,内蒙古U-14女足来到琼中,与琼中女足U-11梯队进行一场友谊赛。两队站在一起,身高相差近20厘米。琼中队的球员身高只有内蒙古队球员的肩膀那么高。
比赛分为四节,每节20分钟。前三节,内蒙古队3-2领先琼中队。第四节开始后,琼中女足突然取得领先,最终以4球的差距赢得了比赛。又一场扭转局势的胜利。
返回宿舍的路上,小队员们坐在车里叽叽喳喳,讨论着“熊大、熊二”,分享着棒棒糖、饼干等零食。他们还是像小孩子一样,坐在汽车座椅上,双脚甚至都够不着。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会在团队中成长,过上与大多数同龄人完全不同的生活。
有人操着琼中口音喊道:“快看那边有一只泰迪狗!”
所有人都看向窗外。
窗外,霓虹灯纷纷亮起,色彩斑斓,目力所及的树比人还多。在这个人口不到20万的小县城,现在几乎人人都知道“兴教路上有一支琼中女足”——工地的围墙上、楼房的墙上,甚至海报上路灯上挂着,关于女足的标语随处可见。
上面写着:“山灵,铿锵玫瑰”。
值班编辑 姜熙熙 吴彦祖
点击下图进入“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实时地图”
测测你是哪一位冰雪运动高手
本文部分内容首发于新京报公众号“剥洋葱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20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