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攻略问答
  • 掌握基本急救知识:心肺复苏等关键技能操作指南

    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操作方法。

    01

    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是用于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紧急抢救措施。如果我们发现有人突然倒地,需要急救:

    1、确保现场安全。

    2. 确定患者是否有意识和呼吸。

    方法:再次敲击,询问患者意识是否清醒,观察胸部有无起伏。

    3、如确定患者已失去意识,无法有效呼吸,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热线寻求帮助。

    4.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技能_常见技能生活中有哪些_生活中常见的技能

    心肺复苏

    动作一:胸外按压

    将手掌放在两乳头连线上,用力按压胸骨中下1/3处,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

    动作二:人工呼吸

    每30次按压后进行2次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方法:头向后仰,捏住鼻子,进行口对口或口对鼻的人工呼吸。

    继续保持 30:2 的心肺复苏频率,直到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02

    溺水

    如果发现有人溺水,急救措施:

    1、立即报警,向他人寻求帮助,拨打120紧急电话。只有会游泳、有救援能力的人才能下水救人。

    常见技能生活中有哪些_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技能_生活中常见的技能

    2、将溺水者救出水面,迅速控水,及时清理口鼻内异物,头后仰,打开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

    3、当溺水者呼吸、心跳刚刚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急救人员到达现场。

    如果没有呼吸或心跳停止,请让溺水者保持温暖,并用衣服或毯子包裹他。

    4、观察溺水者有无呕吐、咳嗽、胸闷等症状,及时送医院救治。

    03

    电击

    触电急救方法:

    1、切记迅速切断电源并合上开关。

    2、如果一时找不到闸门,可以用绝缘子将电线开路或剪断。

    3.评估并确认环境安全后,进行救援行动。若触电者已停止呼吸、心跳,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口对口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并送往附近医院抢救。

    4、如出现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等情况,可用生理盐水或凡士林纱布对触电烧伤部位进行部分包扎,送就近医院急救。

    04

    烧伤

    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但治疗不当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

    1、如果烧伤处皮肤尚完好,应尽快进行局部降温。例如,用冷水冲洗约10分钟。流动的冷水可以消除局部组织的热量并减少进一步的损伤。

    2. 使用柔软的湿布(最好是消毒纱布或衣服)包裹受伤部位。小心不要弄得太紧。

    3. 如果皮肤被烧伤,请用干净的纱布或衣服覆盖,以保护伤口并减少感染风险。

    如果烧伤面积较大或伤势较重,应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05

    异物窒息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技能_常见技能生活中有哪些_生活中常见的技能

    发生窒息时,窒息者无法说话、无法呼吸,面部会短时间变红或变紫。一般无剧烈咳嗽。

    1. 立即拨打 120,并在等待救护车时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

    2.海姆立克急救法:如果窒息者意识清醒,请让窒息者向前弯身。救援人员从后面抱住窒息者,握拳向窒息者腹部连击数次,单手握紧拳头,将人拉出。将拇指关节放在上腹部,剑突和肚脐稍上方的位置,另一只手握拳。然后向内向上用力按压6-8次,每个动作要干脆利落。直至堵塞呼吸道的异物消除。

    如果窒息者失去意识,需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正常呼吸。

    3、窒息者独自在家时,还可以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将腹部压在硬物上,如厨房台面或椅背,然后用力挤压腹部数次,让其窒息。卡在他的喉咙里。有东西弹出来。

    绝对不:不要给咳嗽、窒息的人喝水或其他食物。

    切勿心存侥幸:一旦发生窒息事件,需要迅速拨打120救护车来营救窒息者。

    06

    烫伤

    烧伤分为三级:一级烧伤会导致皮肤发红、刺痛;二级烧伤会出现明显的水泡;三级烧伤会导致皮肤破裂、变黑。

    1、一旦发生烧伤,立即用流水冲洗烧伤部位或用冷毛巾冷敷。

    2、如果烧伤面积较大,应将伤者全身浸泡在装满冷水的浴缸中。您可以将纱布或绷带松散地包裹在烧伤处以保护它。

    3.如果二度烧伤面积大于手掌,患者应去医院治疗。专业的治疗可以避免留下疤痕。

    4、三度烧伤、电击烧伤、化学烧伤必须去医院。

    绝对禁止:请勿使用冰块治疗烧伤。冰会损伤受损的皮肤并使伤口恶化。不要弄破水泡,否则会留下疤痕。不要随意在伤口上涂抗生素药膏或油,以免感染。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多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正确的急救方法,为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做出贡献。希望大家能够定期参加急救培训,提高急救技能,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充分准备。准备。

    作者 |廖延杰,北京市延庆区医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20390.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