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事人曾某,今年43岁,身体健康,大学本科学历,与丈夫育有一个18岁的儿子。他目前在区一所重点中学读高中。
客户目前与她的丈夫拥有一套房子。不过,由于孩子是走读生,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夫妻俩在孩子学校附近租了一套房子,只有周末、周日才回自己家。客户的丈夫的父母住在自己的房子里。由于去年老家被拆迁,没有地方住,他们搬到了客户一家三口住,此后冲突不断升级。
客户积极主动,性格直爽,懂得喜恶,说话直接,有点洁癖,业余时间喜欢读书学习,兴趣爱好广泛,对一切都充满热情。但同时,我又讨厌那些拖拖拉拉、不爱干净的人。
客户和她的丈夫是两个性格相反的人,一个火爆,一个温柔。当时,因为她已经过了结婚年龄,她的父母和朋友都迷迷糊糊地催她结婚。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男方父母搬进来后,矛盾不断升级,让当事人极度疲惫,产生了离婚的念头。但我又担心青春期的孩子受到影响,心里苦恼极了,来到婚姻登记处寻求帮助。
2、需求分析
(1) 当事人和丈夫性格完全不同。通常都会有冲突,因为孩子们之间的关系从来没有爆发过。随着客户丈夫的父母搬进来,矛盾也随之增加。需要帮助当事人及其丈夫正确认识夫妻关系,处理婆媳关系中的情感问题,如何相处。
由于客户工作不稳定,经常面临失业和找工作的困境,所以客户对钱看得很重。然而,客户的丈夫在工厂工作,每月工资很低。家庭常常入不敷出。还有高昂的房贷还款和孩子上学的各种费用,常常让委托人心情郁闷,丈夫也无可奈何。当客户向丈夫投诉时,丈夫只能向父母要钱。或者他们躲起来,忽视服务对象的要求。原来,客户的一个亲戚在深圳发展得很好,多次来重庆邀请客户去那里工作。但当事人的孩子在走读学校,丈夫文化程度不高,而且是三班倒,无法照顾孩子。于是,客户只能在重庆工作,并承担了大部分的育儿工作。
委托人的丈夫性格温和,老实,不爱说话。安于现状的性格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影响。委托人的丈夫是家里唯一的儿子,也是第三代唯一的儿子。童年的优越条件让父母对孩子十分宠爱,但委托人从小家里就穷,而且委托人又是长子,所以他很早就承担了家里繁重的家务。因此,拥有坚强的个性和独立的能力很重要。
客户和她的丈夫性格截然不同。他们的原生家庭赋予了他们不同的性格。于是,在共同的生活中,他们对人、事、物的看法完全不同,一切行为也不同。然而,因为对孩子的关心,两人在包容和妥协中生活在一起,矛盾也越来越深。因此,有必要帮助夫妻双方正确认识婚姻关系,学会处理婚姻生活中的情感问题。
(2)委托人与婆家接触少,抱怨婆家关心太少,导致与婆婆、公公产生不愉快的互动和误会。当事人的丈夫没有给出任何解释,任由事态发展。有必要帮助当事人和丈夫理清婆媳关系,重建健康的沟通。
客户和她的丈夫一直结婚到孩子17岁,她的婆婆没有参与她孙子的抚养。没有贡献任何金钱或精力。委托人的结婚费用也是由收取的彩礼费用支付的,孩子剖腹产的费用也是由夫妻俩自己的积蓄支付。孩子出生后,由委托人夫妻及娘家照顾。孩子八个月后,完全由奶奶照顾,直到3岁上幼儿园。孩子上学后,因为要接送孩子,客户可以只找到一份有空闲时间的工作——销售员。销售人员日子不好过,因为要照顾孩子,不能加班,不能社交。全部服务对象工作表现一般,收入偏低。然而,丈夫还完贷款后,工资所剩无几。由于他的丈夫没有一技之长,也没有什么志向,所以他的生活一直很悲惨。丈母娘在做裁缝时,因吸入过多灰尘,患上了严重的哮喘,后来还得了糖尿病、冠心病、风湿病。结婚后,公公包揽了所有的家务,所以婆婆连基本的饭菜都做不了。因此,我无法帮助客户的家人做家务。由于需要长期服药,经济上无法支持。委托人自己的父母在乡下种菜卖菜赚钱,但还要照顾妹妹的孩子,无暇照顾委托人的家人。常年的家务劳动、工作压力、经济压力,加上丈夫的无能,让当事人心情非常低落,对婆婆和家人充满怨恨。社会工作者需要缓解案主的情绪压抑,引导案主正确认识,消除非理性情绪,学习与丈夫及其家人正确的沟通技巧。
三、服务目标及计划
(1)服务理论模型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帮助我们理解每个生命都有独特的成长背景。无论旧的增长模式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经历和感受,都值得尊重。每个人都有对生存、成长和亲密的渴望。满足这些愿望是人们的基本权利和需要。当人的这些需求被成功满足时,良好的自我就会产生。相反,如果人们的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很容易造成自我评价的丧失甚至偏差问题。萨蒂亚非常重视家庭沟通。她认为,家庭沟通的形式实际上体现了家庭成员的自尊。沟通不畅很大程度上不是因为缺乏沟通技巧,而是因为家庭成员的自尊心有偏差。低的。良好的沟通应该是这三个方面之间合理、顺畅的沟通。沟通中常见的错误有四种:奉承、指责、超理性、打断。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帮助案主与其丈夫及其家人建立良好的沟通。消除误会。在本案中,当事人属于指责型,因为她的种种经历导致了当事人与丈夫、婆家之间的怨恨和误解。社会工作者需要帮助案主缓解负面情绪,帮助案主和丈夫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消除误会,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二)服务目标
1、总体目标
帮助当事人舒缓情绪,协助当事人与丈夫进行理性沟通,重建良好的夫妻、婆媳关系,消除当事人对丈夫及其丈夫的抱怨。家庭,促进客户家庭的和谐发展。
2、具体目标
(一)向服务对象解释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服务内容,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建立关系;
(2)鼓励当事人表达、沟通、了解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提供陪伴和倾听服务,了解当事人与丈夫之间的主要矛盾;
(3)运用家庭治疗模式和影响技巧来调整服务对象的错误认知,更加关注自己;
(4)运用支持性技巧,帮助服务对象与丈夫良好沟通,与婆婆、公公婆婆和睦相处,缓解家庭矛盾。
(三)服务策略
1、通过访谈与客户进行深度沟通,了解客户当前的情绪,帮助客户缓解负面情绪。
2.通过引导和影响技巧,了解案主对丈夫的期望和看法,帮助案主看到自己的需求。
3、运用家庭治疗模式和影响技巧调整来访者的误会,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与丈夫互动,与婆婆、公公良性沟通,消除误会。
4、运用支持性技巧帮助案主与丈夫沟通,缓解案主与丈夫之间的矛盾,缓解案主的情绪、与婆婆、公公的误会,缓解家庭矛盾。通过学习夫妻相处技巧、婆媳相处技巧,改善人际关系,增加家庭幸福感。
3、服务计划实施流程
(一)第一次面试
舞台焦点。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和需求,通过陪伴、倾听,帮助服务对象缓解负面情绪。
干预过程。客户来到家庭婚姻咨询室寻求帮助。社工引导案主描述当时的情况。客户表示,她想离婚,但又很纠结。她每天都很矛盾,被很大的压力压垮。丈夫冷漠,她无助、崩溃。社工听取了案主讲述与丈夫及其家人的冲突。当事人的情绪得到了缓解,他希望得到帮助来改变目前的关系模式,让丈夫和家人理解他的困难。社工认真倾听,给出合适的建议,并介绍夫妻沟通技巧以及与婆媳相处的技巧。
(二)第二次面试
舞台焦点。了解案主与丈夫第一次见面后的沟通情况,了解案主与丈夫之间的主要矛盾。
干预过程。当事人第二次来到家庭咨询室并告诉社工。昨晚我回去和我丈夫聊了聊。他似乎很感动,但也表示自己能力有限,无法做出任何实质性的改变。不过他表示,能回家可以多承担一些家务,多休息。当事人表示,虽然仍感到无助,但至少丈夫理解她的难处。有了一点进展,打算周末回家和婆婆、公公聊聊。我也让老公来家庭咨询室接受心理咨询,但老公不愿意。就说客户走了。如果有什么需要改变的地方,如果可以的话就去改变。如果你做不到,你就无能为力。社工建议案主对丈夫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丈夫的原生家庭。短时间内无法改变,我把自己和老公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分享给了客户,希望客户根据自己的情况多和老公沟通。
在与案主沟通过程中,社工发现案主非常健谈、工作努力且不耐烦。我做事不耐烦,同时也希望老公做事不要拖沓,把事情做完再去休息。然而,我的丈夫性格温和。他喜欢在工作之余休息一下,玩玩手机。有时他经常忘记客户所说的事情,事后也不会道歉或弥补。等到客户发现后发脾气,反而对客户虚张声势,加剧问题,让客户非常生气。
(3) 第一次电话沟通
舞台焦点。跟进了解当事人与丈夫之间的深层次矛盾;陪伴、倾听客户的心声,纠正客户的误解。
干预过程。社工主动打电话询问案主的通讯状况。当事人告诉社工,周末回家后,她迫不及待地想找到婆婆聊天。结果婆婆觉得她小题大做,和她根本没有那么多误会和矛盾。他还表示,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有一些矛盾很正常,没必要生气。还建议客户体谅丈夫的三班倒工作。他还表示,以后会学着做家务,让客户能更专注于孙子的学习。这是客户关注的焦点。客户不应该关心家务,并表示在农村,天天打扫卫生,家里有灰尘很正常。我的家乡一年才打扫一次。客户觉得没有道理,和婆婆大吵了一架。结果,岳父偷听了,也加入了争吵。老公下班后,看到家里一片狼藉,立刻跑进卧室,关上门,让他们三个人为所欲为。
当事人感到绝望,希望丈夫发表意见,但由于孩子即将回家,她担心孩子的感受。他不再争吵,独自回到卧室生闷气。听完案主的坦白后,社工建议案主列一个清单,分析需要做什么、自己能做什么、需要什么样的帮助、婆婆、父母需要什么样的支持婆婆、老公都可以提供。根据清单仔细思考,在与每个人沟通之前学会设身处地为每个人着想,考虑对方的能力和生活习惯。
(四)第三次面试
舞台焦点。了解当事人与丈夫、婆婆、公公的关系进展;协助案主积极与丈夫及家人沟通。
干预过程。当事人再次来到家庭咨询室,告诉社工,他回去列了清单后,发现自己有很多事情要做。但这并不重要。可能是因为我太急躁了,很多事情需要立即做。这引起了全家人的抱怨,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从小就习惯了安排所有的家务事。我的父母总是忙于种地,所有的家务活都交给委托人一个人做,所以所有的家务活都得由委托人一个人做。想要早点完成所有事情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因为我还得找时间做作业。当我看到丈夫和他的家人做事一拖再拖,花很多时间去做一件事时,我的脑海里升起一股莫名的愤怒。因为我有洁癖,所以我不忍心看到家里有灰尘。所以无论我回到家有多累,我都要花时间擦拭和清洁,并要求我的丈夫也这样做。以前,婆婆不在的时候,她和丈夫就会分工。丈夫负责买菜、做饭、洗碗,而他则辅导孩子们做作业并打扫卫生。公婆来跟他住之后,丈夫明显变得懒惰起来,对自己越来越不耐烦。老公都这个年纪了,公公婆婆还很溺爱他,我真的很生气。她丈夫的无能和低收入,已经让他过得很痛苦。多年来,他一边工作一边抚养孩子,还抽出时间攻读本科文凭。然而,这十年来,我的丈夫却没有任何改变。相反,他变得越来越颓废、自暴自弃,每天过着得过且过的生活,就像行尸走肉一样。我想去别的地方赚更多的钱,但是没有人照顾我的孩子。这些公公婆婆从来没有替我们想过。当我们告诉他们这些时,他们总是说只要我们能过上体面的生活,何苦呢。实在是让人气愤不已。如果他们不和我们住在一起,冲突就会少得多。社工安抚案主的情绪,并向案主传授ABC情绪理论。在ABC理论模型中,A指诱发事件; 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后所产生的相应信念,即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 C指的是个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信念。情绪和行为后果。通常人们认为,人们的情绪行为反应是由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的,即A导致C。ABC理论指出,诱发事件A只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人们的信念、观点、对诱发事件B的解释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更直接原因。社工告诉当事人,丈夫的性格是受到原生家庭的感染,公公婆婆在这个年纪也是为了全家人的安全和健康。他希望当事人对自己的丈夫和家人多一些宽容和理解。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冲突发生时的ABC流程,寻求解决冲突的最佳方式,并按照你制定的清单一一解决。
(5) 第二次电话沟通
舞台焦点。了解案主与丈夫之间的矛盾是否得到有效缓解;建议当事人降低对丈夫及家人的期望,理性对待矛盾。
干预过程。又过了一周,社工打电话给当事人询问进展情况。当事人告诉社工,她把这份清单拿给了她的丈夫和姻亲看。丈夫当时很惊讶,不相信家里还有这么多事情要做。当时我很自豪地说,那是因为大部分工作都是我自己做的,而我丈夫只是坐在后面享受成果。所以我看不到我的辛苦,也不知道我默默地做了那么多事情。然后丈夫就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清单上打勾,并保证一定会做到。客户让丈夫签字并在上面签了字,并且还列出了完成时间。如果没有按时完成,就要受到惩罚。丈夫很佩服妻子做事的严谨,反复保证工作按时保质完成。随后,客户与他的岳父母讨论了他们需要帮助的地方。听完客户的解释,公公婆婆半信半疑,觉得没必要这么费劲。但客户坚持,公公婆婆也没有说什么。只要说是的。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可能会忘记一些需要做的事情。客户说没什么。毕竟是老人了,能分担一些负担也是好的。社工称赞案主的改变,觉得案主变得理性多了。客户也感觉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像以前那么焦虑了。虽然有时候我还是忍不住想唠叨些什么,但话到嘴边,我就尽力忍住了。社工鼓励案主做出积极的努力和改变,告诉她幸福的生活必须靠自己来实现。
(六)第三次电话沟通
舞台焦点。评估服务对象具体情况,协助学习家庭关系技巧,提供结案服务
干预过程。社工给案主打电话,案主的语气听起来温和多了。她说,周末他们一起出去吃火锅,一家人很高兴。我也觉得很满足。以前我总是粗心大意,每天抱怨这抱怨那。事实上,确实没有必要。每个人的成长轨迹不同,性格、生活方式也不同。只要我们在一起,我们就是一家人。相处起来并不容易。我也应该放手,为自己做打算。社工很高兴案主终于做出了选择,并提出了一些夫妻相处的技巧,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减少与丈夫及家人的矛盾,建立和谐温馨的家庭。一起。
4. 效果评估及服务结果
(一)总体目标
帮助当事人缓解情绪,协助当事人及其丈夫理性对待当事人与丈夫、婆媳关系,学会换位思考。以促进客户家庭的和谐发展为己任。
通过社工和案主的共同努力,我们帮助案主和她的丈夫分析并发现婚姻矛盾的真正根源,澄清了两人之间产生误会的原因,提高了丈夫对案主的信心。 。她和丈夫学会了真正有效的沟通技巧,这将帮助他们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美好的家庭。
(二)具体目标
1、向服务对象解释社工提供的服务内容,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了解服务对象的基本情况,建立关系。
目标达成:通过第一次面谈,社工耐心倾听案主的倾述,初步了解案主的婚姻家庭问题,及时回应,提出一些建议,与案主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并与服务对象达成协议,共同解决服务对象遇到的问题。
2、鼓励当事人表达、沟通、了解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提供陪伴和倾听服务,了解当事人与妻子之间的主要矛盾。
目标达成:通过3次面谈、3次电话,社工倾听并尊重案主的心声,与案主平级分析问题,及时陪伴并回应案主,并在此过程中了解案主的情况。客户与其丈夫之间的关系。与家人的矛盾和误会背后的根源和隐藏的秘密。
3.运用家庭治疗模式和影响技巧来调整服务对象的错误认知,更加关注自己。
通过访谈,社工敏锐地发现案主与丈夫之间的沟通存在问题。委托人对自己在婚姻中的理解仍不清楚。社工结合案例,以简单易懂的方式向案主解释。 ABC情感理论引导客户发现与丈夫和家人沟通的问题,以及过去的误解。
4.运用支持性技巧帮助服务对象与妻子进行良好的沟通,缓解婚姻冲突。
在3次访谈和3次电话沟通中,社工始终鼓励服务对象表达自己,倾听服务对象遇到的问题,及时换位思考,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自己是被服务者。理解和尊重,并为服务接受者提供有效的沟通。这些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客户及其妻子缓解冲突并进行有效沟通。
6. 专业反思
(一)与服务对象面谈交流时,耐心倾听,尊重服务对象,感同身受。
面对服务对象的服务申请,在与服务对象的初次交谈过程中,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较多,充满压抑的情绪,并有很多抱怨和不满。社工用心聆听服务对象的诉求,并运用同理心。精心让服务对象充分信任社工,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协商受理案件,与服务对象建立专业合作关系。
(二)要从身体、心智、社会、精神四个角度综合考虑服务对象的需求和问题,选择合适的理论支持。
从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以及环境和服务对象三个方面分析服务对象的问题、原因和发展过程。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分析。通过以上全方位的分析,我们可以根据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型理论和ABC理性情绪治疗模型理论,对服务对象做出准确的预测,并确定服务方案的制定。 。
(三)建议服务对象及时转变角色,引导、倡导服务对象做出改变。
访谈中发现,当事人对丈夫及其家庭有错误的认知,存在先入为主、偏执的想法。社工首先疏导案主的负面情绪。作为一名教育家和治疗师,他使用ABC理性情绪治疗模型来指导客户学习。用新知识、新方法处理问题,积极调整自己原有的行为。让当事人理性看待原生家庭对丈夫以及丈夫家庭人生观的影响,从而引起意识和行为的改变,最终家庭能够重新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20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