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页 > 攻略问答
  • 人社部发布近百新职业,数字绿色民生成关键词,推动高质量就业

    协调促进扩大就业和质量提升

    如何理解培育扩大就业、提高质量新动能的意义? “扩能”和“提质”的方向和目标是什么?

    包春雷(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院智库室副主任、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副秘书长):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就业的新定位、新使命新时代、新征程。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就业摆在执政的突出位置,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在人口大国实现了相对充分就业超过14亿。

    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9万人,同比增加2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87%;月度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0%至5.3%之间,总体低于去年同期。 ,也低于全年5.5%左右的调控目标。随着我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创新驱动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经济增长新动能不断成长。经济动力的转变也带来了就业领域的变化。就业增长动力发生变化,就业结构深刻调整,岗位更替更加频繁。亟待培育改善和扩大就业新动能,使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成为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过程。通过培育就业新动能,为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提供有力支撑。

    我国正处于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不确定、不可预测因素增多。产业数字化、人口老龄化、新型城镇化、绿色发展等因素对就业影响深化,但劳动力市场不平衡、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培育扩大就业和质量提升新动能,必须统筹考虑、系统推进扩大就业和质量提升,在扩大就业机会的同时不断提高就业质量,以就业质量提升带动就业机会增长。

    产能扩张,就是扩大就业容量,不断增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就业动力。在保持传统产业、传统业态稳定就业规模的同时,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积极探索新的职业序列,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色经济等快速发展,带来了大量新职业、新岗位和新就业机会,如人工智能培训师、网络营销员、碳排放管理者等。老年人能力评估师。等等,未来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

    提高就业质量,就是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创造更多高附加值就业岗位。通过完善劳动法律法规、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完善劳动权益保护措施、建立更加合理的收入分配机制等保障和提高劳动者就业质量。

    营养师创业背景_营养师创业计划书范文_营养学创业

    培育扩大就业、提高质量新动能,必须全面落实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鼓励创业政策,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强化高质量发展就业优先导向,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模式,在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持续推动质量有效提升就业和数量合理增长。

    一是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加强政策协调联动。扎实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注重产业、区域等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把高质量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先支持就业能力强、优质就业机会多的产业和企业。完善促进创业的就业保障体系,释放创业就业倍增效应。优化调整阶段性政策,加大对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通过扩大有效需求、提振市场信心、稳定企业经营,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二是强化产业发展与就业协同,促进就业扩大和质量提升。积极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和未来产业布局构建,创造新的经济和就业增长点,推动知识型、智造型、智造型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科技型新型职业,努力创造更多优​​质就业岗位。抓住数字经济、绿色经济、银色经济等发展机遇,完善产业发展和促进就业支持政策,不断培育和发展新职业、新岗位。鼓励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发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稳定和扩大就业能力。

    三是积极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人岗有效匹配。面向产业发展需要,统筹教育、培训和就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高校为基础、学校教育与企业培训紧密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鼓励高等学校锚定扩大就业和提高质量新领域,合理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加快培养重点急需人才。及时跟踪就业领域新变化,积极开发新职业序列,完善职业技能标准和培训体系,加快专业技能人才培养。

    四是加强就业监测分析,防范动能转换风险。完善就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探索大数据技术在就业监测领域的应用,提高就业形势分析研判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人力资源供需调查、预测和信息发布制度,增强人才开发和培养的前瞻性。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对大规模失业风险严重的行业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通过信息对接切实帮助失业人员、技能培训、就业指导等,尽快将失业人员置换到新的就业领域。

    拓展数字经济就业新空间

    数字化转型在就业潜力和职业转型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结果如何?

    营养师创业背景_营养师创业计划书范文_营养学创业

    李建平(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经济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当前,数字经济已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格局、改变世界经济格局的关键力量。全球竞争格局。对于培养我国发展新素质也很重要。生产力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从2012年的11.2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53.9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8%。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不断涌现,不仅对我国经济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产生影响,也深刻改变就业市场。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提出拓展数字经济就业新空间,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做好数字化转型就业潜力工作。职业改变。当前,我国正在通过就业挖潜、职业转型来优化升级就业市场。一方面,传统行业通过数字化转型释放出大量新岗位,如数据分析师、AI培训师等;另一方面,劳动者通过职业转变不断提升自身技能,以适应行业的需求。数字经济。

    今年7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9个新职业、28个新工种信息,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工业互联网运维人员、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员、用户增长运营商、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商等,其中数字化职业占据相当大的比例。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的2023年第九次全国劳动力状况调查显示,全国新增就业形式劳动者8400万人,占职工总数的21%。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网络主播等劳动者新就业形态,成为互联网平台灵活就业的重要力量。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换系统统计,截至今年10月,全国共发放网约车驾驶证748万余张。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截至2023年12月,职业主播数量将达到1508万。平台企业成为吸纳和扩大就业的蓄水池和稳定器。

    以人工智能为例,生成式人工智能目前正在经历爆发式增长,大型人工智能模型正在快速发展。每个大型模型产品在投放市场之前,都需要输入海量数据,帮助其理解人类提出的问题。为了不断训练和校准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应用者这个新职业应运而生。其主要任务是从事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的设计、调用、训练、优化和维护管理。通俗地说,就是让人工智能变得更智能、更有用,进一步赋能千行百业。

    又比如,低空经济催生了无人机操作员。据民航局统计,截至今年7月,我国持证无人机操作人员超过22.5万家,与2023年底的19.4万家相比,短短半年时间增加了3万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专业无人机飞行员短缺100万。未来,低空经济将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农业、物流、环境监测等领域,而且这一差距还将扩大。

    又如,新能源汽车催生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仪等多种新业态。无人驾驶技术的进步以及电动化、网联化的发展,推动了汽车智能化的不断提升。一辆汽车可以集成数亿行代码,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功能都依赖于软件系统。相应地,车辆软件的测试、运维等任务变得越来越重要,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人员、智能网联汽车装配、运维人员等新职业不断涌现。

    总体来看,与数字化、智能化相关的新职业、新岗位供给和需求都在蓬勃发展。今年一季度,固废处理工程师、光伏系统工程师等招聘规模环比增长45%以上,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薪资持续上涨。网购人员纳入新职业后,相关技能竞赛也随之而来;游学辅导员成为新职业后,从业者不仅摆脱了身份的尴尬,也获得了更多家长和孩子的认可。

    近年来,我国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从就业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方面,数字经济人才短缺问题突出。特别是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加速突破应用,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 《2024年大模型人才报告》显示,今年1-7月,大模型算法和技术人才招聘数量和人才紧缺量位居前列。另一方面,数字鸿沟带来了新的就业排斥。网络技术推动了在线就业平台的普及,但对于学历低、年龄较大的农民工来说,数字鸿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现实问题,导致他们无法有效获取和利用远程工作等在线就业资源。与此同时,缺乏数字技能的人在就业市场上明显处于劣势,甚至面临失业风险。

    拓展数字经济就业新空间,需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加强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培养和引进,推动高校、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加快劳动者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数字经济” +职业技能”复合型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全国统一的就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和全国就业公共服务平台,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有效性和劳动力市场匹配的效率。加强数字鸿沟管理,缩小不同行业、不同代际劳动者数字知识和技能的差距。完善就业服务体系,为缺乏数字技能的劳动者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服务。加大边远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投入,制定促进数字包容的政策措施。完善数据安全和劳动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劳动者职业转型的基本权益。

    增加新的绿色就业机会

    在积极发展节能减排、生态保护、修复利用等绿色产业的同时,如何促进就业增长和效率提升?

    丛晓楠(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院资源环境经济研究室副主任):经济社会持续“绿色”发展,创造了大量绿色就业机会。绿色职业蓬勃发展、绿色人才不断涌现,为加快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提供必要保障,对推动美丽中国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

    以可再生能源领域为例,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市场和装备制造国,太阳能光伏、风能、水电等领域就业岗位大幅增加。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与就业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可再生能源领域从业人员将达738.8万人,约占全球总数的46%。未来,随着经济“绿色含量”不断提升,绿色职业和就业岗位的需求将不断增长。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中国迈向自然惠益型经济的机遇》报告显示,如果我国通过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来促进自然恢复,到2030年将创造8800万个就业岗位。

    伴随着绿色岗位数量快速增长的,还有绿色职业类别的创新。除了生态护林员、废气处理工等传统绿色职业外,还涌现出许多面向新场景、服务新行业的绿色职业,如电池及电池系统维护工程师、碳排放管理者、储能电站等。运营和维护经理。等待。截至目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职业分类仪式已确定134个职业为绿色职业,与《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和《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相补充(2024年版)》推动绿色职业。就业增长和效率提升提供重要指导。

    绿色就业与绿色产业发展政策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地纷纷出台政策措施。除了完善制度体系、加大资金支持外,他们还强调要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即提高就业人员绿色技能和素质,拓展绿色就业空间。山东省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入挖掘绿色低碳领域就业机会。江苏省出台了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强绿色科技创新载体培育,加大绿色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福建省制定了绿色经济发展行动计划,将绿色经济人才纳入省级高层次人才认定支持范围。

    营养师创业背景_营养师创业计划书范文_营养学创业

    绿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日益完善。教育部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均作出明确部署,要求“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和“培养人才绿色技能”,鼓励高等学校和职业学校发展能源节约、环境保护、清洁生产等相关学科专业建设。目前,国内不少高校已将绿色专业和学科布局纳入教育教学体系。南京林业大学围绕绿色发展完善课程设置,鼓励各学院开设本专业与生态环境学科交叉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厦门理工学院重点发展集成电路、第三代半导体和太阳能存储,为厦门绿色能源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建立银川科技大学绿色能源、数字智能产业学院、长三角绿色人才培养基地等一批绿色教育培训机构。

    下一步,在积极发展节能减碳、环境保护、生态保护、修复利用等绿色产业的同时,可在以下方面着力增加新的绿色就业机会。

    一是继续培育绿色就业新增长点。除了在清洁能源装备、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等优势领域寻找就业岗位外,还要聚焦环保装备制造、节能建筑、垃圾回收等新兴产业前沿领域,加强关键技术研究,创造产业新增长极,促进绿色就业。在减碳及绿色环保装备领域,研发推广多污染物与二氧化碳协同减排、多组分挥发性有机物控制、低能耗二氧化碳捕集等关键技术和装备,并推广应用。应用;在节能建筑领域,加快发展以大数据建筑、超低能耗建筑和装配式建筑驱动的智能建筑,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碳排放;在固体废物回收利用新兴领域,重点发展以退役风电叶片、光伏组件、锂电池等为代表的无害化废物加工和增值回收产业。

    二是切实提高职工绿色素质和技能。研究表明,大多数棕色产业(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工人在再就业过程中仍然选择在棕色产业工作,只有少数成功转型为绿色产业。根本原因在于市场需求与劳动力技能的关系。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这意味着,提升绿色品质、提高绿色技能,不仅是绿色产业从业者的现实需要,也是全体劳动者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要积极发挥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职业技能培训机构等各方的协同作用,制定不同层次的人才培养计划,完善绿色职业认证和人才评价体系,帮助各领域从业人员提高素质。绿色技能和职业认同。感觉。

    三是加快完善绿色专业标准和评价规范。绿色职业实践者被形象地称为“绿领”。他们不仅代表着新的职业方向,也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传统职业相比,绿色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以碳排放管理者为例,目前缺乏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行业相关证书颁发机构包括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夯实绿色职业健康发展基础,亟待加强标准制定和专业培训,形成较为完善的绿色职业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和实践体系,为广大绿色职业人才搭建舞台。追求他们的梦想。

    开辟医疗卫生就业新领域

    在发展银色经济、推动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产业深度融合方面,创造了哪些新的就业增长点?

    王维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公共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与日俱增。包括养老、医疗、康复、保健、旅游等。以此类企业为代表的大健康产业迎来巨大发展机遇,催生健康医疗领域新的就业增长点。

    截至2023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2.17亿人,其中残疾或半残疾老年人约4063万人。然而,医疗保健服务人才非常短缺。仅养老人员的实际需求就超过600万人,而现有人员不足十分之一。今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的新职业新工种中,新增生物工程技术人员、口腔卫生技术人员等新职业,新增食品安全快检员、社区老年人等新工种。增加了帮手和老年沐浴助手。它属于医疗保健行业。除了此前公布的社区卫生助理、老年人能力评估员外,还实现了医疗服务与就业创业的双向衔接。

    支持医疗卫生服务新业态发展。 《“十四五”国家养老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围绕培育老年人生活服务新业态作出重要部署。各地积极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线上线下融合,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服务模式,鼓励互联网企业开发针对老年人各类活动场景的监测提醒功能,并利用大数据方便老人居家出行、健康管理和应急处置。在地方政府层面,上海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养老顾问”试点的通知,成为全国率先落实养老顾问岗位,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健康照护服务。在平台层面,美团等帮助从事养老行业的企业和实体商户进行平台展示,精准满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老年医护人员、老年沐浴助理、认知障碍护理人员等不断涌现。在康养企业层面,泰康之家等创新“1+N”多学科养老服务模式,即一位老人对应一位管家,配备医生、护士、康复治疗师、餐饮营养师、文化师等。以及康乐活动专家等。成立多学科团队协同工作。

    创新医疗卫生和就业新模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的《关于扩大就业、提高技能、优化环境积极支持残疾人就业的通知》提出,继续完善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帮助残疾人就业通过生产劳动积极融入社会。目前,社会企业正在成为一种创新的组织模式,以服务于残疾人并促进医疗保健就业。根据不完整的统计数据,我国有大约2000万人精神残疾,他们的就业率不到2%,这使他们成为找到就业最困难的群体之一。为了应对这个问题,江苏陶坎欧洲商业投资协会建立了中国苏纳州苏恩工厂,以雇用残疾人来处理当地汽车行业的备件。通过个性化的评估和优化工作流程,它有效地促进了残疾人的就业。

    在医疗保健专业职位上培养才能。 2019年,教育部和其他部门提议鼓励和指导普通的本科学院和大学建立与医疗相关的专业,例如家庭经济学和老年医学。从2020年开始,全国一些本科大学和大学将成为第一个建立老年护理服务管理专业和招募学生的专业的大学之一。今年1月,国务院总办公室发表了“关于发展白银经济以改善老年人的福祉的意见”,这做出了重要的安排,以促进人才团队的建设,并建议支持和指导普通大学和职业学院将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社会需求增加与白银经济有关的新机构。大满贯,合理地确定了老年学,药学,老年护理服务,卫生服务和护理等专业的入学量表。根据教育部发布的“ 2024年普通大学和大学的本科专业的申请材料”,《健康与保健专业的申请》(如健康与医疗保障,老年医学和健康等)的申请数量已增加显著地。今年5月,教育部发出了一封信,同意建立康复大学。康复大学是由山东省人民政府赞助的公共本科课程,并得到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国家卫生委员会和其他部门以及青岛城的共同支持。该学校定位为新的以研究为导向的大学,重点是基础和尖端的科学和技术研究,并培养了顶级创新的才能。今年9月,民事事务大学是我国首位在民事事务教育领域的本科大学,在北京就职。它提供了25个本科和初中专业的专业,例如智能健康和老年护理管理,其中7种被认为是教育部高级职业教育创新和发展行动计划关键专业的一部分。

    研究和制定医疗保健职位的标准和法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以及民事事务部共同颁布了“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老年护理人员(2019版)”。根据新的状况和新任护理人员发展的新特征,它重点是放松入境条件,扩大职业空间并缩短促销时间。老年护理人员的技能要求已提高,职业技能水平级别(小学),第4级(中级),第3级(高级),第2级(技术人员)和1级(高级技术人员)拥有已得到澄清。今年2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以及国家医疗安全管理局颁布了国家医疗保健护士(长期护理护士)的国家专业标准,以标准化医疗保健职位。此外,上海公开大学和其他人还发布了小组标准,例如“伴随临床医生的专业技能要求”,“老年临终关怀者的培训标准”和“家庭护理人员的培训标准”,旨在指导老年雇主,例如老年人护理服务机构和社会培训评估组织进行了职业技能水平的识别,指导各个地方建立一个连接工资福利和职业技能水平的系统,并增强老年护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还应注意的是,我国医疗保健就业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重大问题,包括缺乏医疗保健就业信息平台,缺乏专业人才,政策支持薄弱以及在引入社会资本方面的困难。迫切需要加强建造医疗保健和就业的大数据平台,进一步整合部门资源,优化政策环境,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参加。 (来源:经济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8720.html

    加载中~

    相关推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