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摇篮杯”创新创业大赛也已落下帷幕,工作室指导的团队荣获三金一铜(不完全统计)。在这里,我也跟大家分享一下工作室和学生团队的一些事情,总结一下经验。更多的是探索不足,寻找更好的服务和改进的方法。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2016年6月8日,工作室负责老师邓章胜在接受王伟才副校长授予的“北京科技大学‘从0到1’创新创业辅导员工作室”牌匾后,为北京科技大学“从0到1”创新创业辅导员工作室授牌。汇报再立“军令状”:工作室指导的星空科普主题酒店项目荣获“创青春”北京金奖创业大赛,全力角逐10月份“互联网+”全国创业大赛。
转眼间,工作室成立已经一年了。除了成功推动星级酒店荣获全国银奖外,工作室师生运营团队还脚踏实地推动了一批批“从0到1”的实战创业团队和企业。孟子驹、甘肃秦安电商扶贫营销大赛、禾信公益创业、Aeroband空接项目……越来越多的团队通过工作室的平台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为人熟知。项目已经落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渐显现,工作室本身也在不断成长。
1-深度指导和落地
“老师,我有一个想法,但是我该去哪里招募队员呢?”
“老师,我虽然也听过创业课,但是我的想法可行吗?”
“老师,我们的商业计划书已经准备好了,您能帮我们看一下吗?”
……
创新创业工作室的辅导员均来自大赛创业第一线。他们与学生日夜相处,深入交流。他们可以在近距离听到自己的声音。学校跨学科、跨界合作平台渠道尚未打通,创业课程数量有限,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匮乏,缺乏一对一指导;学生创业水平不高,成果转化率不高。工作室有自己独特的优势。与专业教师相比,辅导员“最贴近学生的需求,最了解学生的痛点,与学生的互动也最强”。他们具有敏锐的社会触觉,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能力进行一对一的创业辅导。在此背景下,“从0到1”创新创业工作室应运而生。
2014年9月,邓章胜敏锐地发现,他的大一新生杨国庆成立了一家名为“孟子居”的公司,专营山东坚果等特产。 “当很多人还停留在想法上的时候,有人就去做了,这就是企业家的品质。”邓长胜分析,于是他密切关注杨国庆的团队,开始“脚踏实地”指导。
商业计划书写得好吗?辅导员首先看。邓章胜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研究生期间师从邓立志教授学习商业策划,并与人合编出版了《商业计划:原理与案例分析》一书。在与团队充分沟通、充分了解商业模式后,邓章胜曾在火车上对孟子举第一版近70至80页的商业计划进行逐字逐表的点评,并提供修改意见。学生们读后非常感动,至今仍珍藏着这个版本的方案。经过多次修改,项目变得“有些前途”,邓张胜推荐了曹晖、张文新、王伟庆、邓立志等专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制作和演示能力。
学生创业公司应该赞助管理营销竞赛协会吗?孟子举拿不定主意,就找了谋士。大多数辅导员都有两三年的学生组织经验,熟悉学校环境和制度。邓章胜及其团队对历年营销竞赛的发展、公司现状、合作博弈、合作细节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3个小时的会议,为北大历史上首次由学生创业公司赞助的营销竞赛埋下了种子。要知道,在本次比赛之前,赞助企业都是娃哈哈、苏宁等知名企业。
如何选择可靠的团队成员?对于优秀且熟悉的学员,工作室直接推荐面试;对于不熟悉的学生,工作室提供了一个全校范围的平台,吸引全校的人才。许多项目使用工作室平台来选择能够处理任务的队长和可靠的团队成员。比如,Aeroband空接项目负责人牛亚峰找到工作室时,只有产品,没有市场。工作室老师很快就帮他联系了三四个相关的社区团队和竞赛平台。他首次参加比赛就获得了我校金奖和经济与管理创业实践金奖。该项目获得了校友基金数万美元的资助,历时不到两个月。
这不正是辅导员“深度辅导”和“组织协调”能力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实际运用吗?辅导员参与指导创新创业工作,从早期团队组建、资源协调利用,到长期发展规划,实现一对一指导,再到个人和具体项目的规划和运作,非常“脚踏实地”。
下一期预览
“组合是一种创新。”工作室如何持续运营,推动项目“组合”实现创新?高校创新创业生态理论如何运用到实践中?我们再看第二季——生态融合,强势创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7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