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难得一见的理性堪称典范的兄弟创业故事。
16年前的秋天,马化腾与同学张志东“合资”注册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随后,又吸收了三名股东:曾李青、徐晨业、陈一丹。这五位创始人的QQ号据说从10001到10005。为了避免相互争夺权力,马化腾在创立腾讯时就与四位合伙人明确约定:各尽其长,各尽所能。管理自己的业务。马化腾为CEO(首席执行官),张志东为CTO(首席技术官),曾李青为COO(首席运营官),徐晨业为CIO(首席信息官),陈一丹为CAO (首席行政官)。
(马化腾先生)
腾讯五位创业兄弟之所以被称为“罕见”,是因为直到2005年,这五人的创始团队基本保持了这种合作阵型,从未放弃。在腾讯发展到如今的帝国之前,其中四人仍在公司的第一线,只有首席运营官曾李青以终身顾问的身份退休。
(张志东先生)
俗话说,一山容不下二虎,尤其是当一家公司快速成长的时候,创始人团队之间保持稳定的合作并不容易。这背后,出身工程师出身的马化腾从一开始就为合作框架的合理设计做出了很大贡献。
(曾立庆先生)
从股份构成来看。五人合计50万元,其中马华出资23.75万元,占股份47.5%;张志东出资10万元,占比20%;曾李庆出资6.25万元,占股份12.5%;另外两人各出资5万元,各持有10%的股份。
(徐辰业先生)
尽管主要资金由马云提供,但他自愿将持股比例减至一半以下,至47.5%。 “我希望他们的总数比我的多一点,而不是形成垄断或独裁的局面。”同时,他本人必须提供主要资金,占据很大份额。 “如果没有骨气,大家平分股份,肯定会出问题,而且都是一样的。”
(陈一丹先生)
保持稳定的另一个关键因素在于合作伙伴之间的“合理组合”。 《中国互联网史》作者林俊表示,“马化腾很聪明,但很固执,他注重用户体验,愿意站在普通用户的角度看产品。张志东是一个思维非常活跃,并且非常沉迷于技术。”马化腾的技术也很好,但他的优点是能把很多事情简化,而张志东更多的是把一件事做到完美。”
徐晨业、马化腾、张志东是深圳大学计算机系的同学。他是一个很随和的人,有自己的观点,但不轻易表达。他就是著名的“尼斯先生”。陈一丹是马化腾在深圳中学时的同学,后来就读于深圳大学。他非常严谨,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公众的人。他能够在不同的情况下激发大家的热情。
如果说其他合作者都只是“合伙人”,那么腾讯五位创始人中,只有曾李青是最有趣、最开放、最有激情、最有魅力的。与技术型的张志东相比,他是另一种类型。他性格开朗,也比马化腾更具攻击性,更像是一个做决定的人。但或许正是这一点,导致他离开团队,独自创业。
随后,马化腾在接受多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承认,最初考虑过与张志东、曾李青等人平分股份,但最终采用了五人创业团队,按照分工占据不同的股权结构。战略。即使后来有人想加钱、多拿股,马化腾也说不,“根据我对你能力的判断,你不适合多拿股。”因为在马化腾看来,未来的潜力必须与其应得的股份相匹配。如果不匹配就会出现问题。如果持有大量股份的人不担任董事,而董事持有少量股份,就会产生冲突。当然,经过几次稀释,他们在上市时所持的股份比例只有原来的1/3。但即便如此,他们每人依然身价数十亿,这也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了。
可以说,在中国的民营企业中,马化腾这样的人能够兼具包容性和包容性,选择不同性格、特长的人组成创业团队,并在成功打开局面后保持长期的默契合作。很少见到。马化腾的成功在于他从一开始就很好地设计了创业团队的责、权、利。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权力越大,利益越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7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