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亚健康说再见
作者丨周发祥
图片丨网络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增大,过度劳累导致很多人的身体机能透支。严重透支的人甚至可能突然死亡。但更多的透支者应该被归类为亚健康人群。如何认识和应对亚健康?这要从亚健康的概念说起。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概念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的完美状态”。其中,亚健康的临床描述为:疲劳、精神不振、肌肉关节酸痛、心脏病等。主诉心悸、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学习困难等各种身体或心理不适的人睡眠异常、情绪低落、烦躁、人际关系紧张等,但用现代仪器或方法却没有发现阳性指标,或者虽然有一些指标发生了变化,但尚未达到西医疾病的诊断标准。这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第三状态”,就是广大医学学者公认的“亚健康状态”。世界卫生组织(WHO)近期发布的一项预测调查显示,全球亚健康人群比例已达75%。因此,我们必须重视亚健康,积极预防和治疗亚健康。
亚健康的干预和治疗基本上相当于中医的“治未病”。 “治未病”出自经典医学著作《素问·四气调神》:“故圣人不治未病,而治未病,不治未病”。病已成,病已成,病已成,治病不晚,就像挖井一样。你口渴了,或者正在做战斗时呈圆锥形。”这段话从正反两个方面强调了“治未病”的重要性。 “未病先防”、“小病未治”、“未病治未病”的思想是中医所倡导的,也与治疗亚健康的医疗体系十分吻合。因此,中医更擅长治疗亚健康。当今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使人们对健康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普遍认识到,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才开始考虑就医。治疗将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过程,导致出现很多疾病只能维持或临床治愈,很难真正治愈。当遇到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诱发因素时,就会加重或复发。
孙思邈,唐代名医,是长寿之星。他十分重视“治未病”,将疾病分为病前、病前、病前三个层次。 “当有疾病时,治疗已经存在的疾病。”他还多次告诫人们要防患于未然,防患于未然。概括起来,“未病先治”有三个要点:一是未病先防,即注重身心保健和保养,预防疾病的发生;二是防病,即及早治疗疾病,防止疾病的转化和发展;三是愈后防复发,是指疾病治愈后积极采取促进康复、预防复发的措施。但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我仍然认同:药食同源,药贵正宗,配制精准。在日常饮食中吃全麦、洋葱、生姜和大蒜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中医有“药食同源”之说。这几年,我经常去禹州康百佳大药房义诊,对禹州的地道药材和炮制工艺特别认可,对我的临床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另外,在治疗疾病的具体过程中,医生就像指挥员,中医就像枪支弹药等武器。有时候,即使医生水平再高,如果药材质量不好,也很难达到疗效。清代伟大的医学家徐大纯在他的医学著作中说:“用药如用兵”。因此,中药必须讲究质量,即药材地道、炮制精准。
茫茫人海中,为什么现在有那么多亚健康的人?最后的原因多是快节奏的生活造成的心理压力过大造成的。中医认为人有三宝:“精、气、神”。精、气能化神,神主宰之。即人的精神、心理、心理因素对人的健康非常重要。世界卫生组织的健康标准认为,精神状态是衡量一个人健康状况的首要标准。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心态和心理,往往是健康的保证。例如,《中外养生精要》中说:“观天下人,气之柔者,则寿;性之仁者,则寿;度之宽者,则寿;质朴者,则寿”。言静则盖四,故曰仁者长寿。清静虚实,真气随之,神气存于内,病永远安。”喜、怒、忧、思、悲、恐、惊等刺激,是百病之源。因此,中医始终把心理调节作为防治疾病的第一步。人有七情六欲,总有不顺心的时候,总有不开心的地方。心情不好会影响身体,身体不适又会让心情变差,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使用镇静剂,只能在短时间内抑制疾病,治标不治本。这就像通过拦截水来处理水一样。
中医认为,七情属五脏,如肝主怒、心主喜、脾主思念、肾主恐、肺主悲伤。比如一些脾气不好、情绪低落的人,可以通过疏肝理气来达到更好的效果。只有采用疏通的方法才能得到根本的治疗。因此,告别亚健康的方法就是在疾病未发现之前就进行治疗,预防疾病的发展;以疏通的方法治病,保持平静虚无的态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5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