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应该和我一样,你想象不到,这就是孩子们想要逃离的贫瘠山沟,贫瘠的西海固。生态繁荣,文明繁荣。20多年来,我们不仅在隔壁的海滩,山上创建了新家园,青山绿水的生态正在实现,到处江南的愿望正在实现……”
《山海》的剧情在2016年暂时告一段落,但当地脱贫致小康的故事仍在继续。
闽宁镇元龙村委会
扶贫新角色:光伏电站
3月下旬,闽宁镇元龙村。
在村口迎接我们的是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晓燕。我们一见面,她就开门见山地向我们介绍了该村的工业和经济情况:
闽宁镇元龙村党支部副书记王晓燕介绍元龙村情况
“一是土地流转,元龙村共有土地6900亩,现在全部流转出去,给村民带来了第一笔收入。
二是劳动收入。流转土地引进了葡萄、树莓种植、快养牛等产业,吸引了6家企业投资创业,吸纳元龙村3500名村民就业,让我们40、50、20、30名村民都能就业。在他们家门口。这是村民的二次收入。
三是光伏扶贫。村民将屋顶出租给公司安装光伏板,每年可赚取300元租金收入。发电并网后,村集体还可获得电费分红,年收入约85万元。我们将用一部分收入给村民分红。 7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可领取550元。每户卡户补助450元。这给村民带来了三份收入。 ”
这句话道出了这里的财富密码。
难怪我们走进村里,路边、村民的屋顶上、大棚上、鱼塘上,随处可见巨大的光伏板。这让塞上的小村庄有了一种科幻感,也悄然改变了村民的精神面貌。 。
福建省援定宁挂职干部、闽宁镇人民政府副镇长李惠琴讲解当地主要产业
元龙村村超市
“看着太阳,数票”,这是吴忠市红寺堡区洪德村党支部副书记刘克印教给我们的一句当地俗话。
红寺堡区距闽宁镇120多公里。也是全国最大的单体搬迁生态安置扶贫安置区。自1998年开发建设,2020年3月已脱贫。搬迁以来,红寺堡农村居民收入一直不足。 500元增加近20倍,40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光伏电站是脱贫攻坚的有力工具之一。
红寺堡区村级光伏扶贫电站项目装机容量19.022兆瓦,涉及5个镇3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占地600亩,总投资1.13亿元。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2599.497万千瓦时,扶贫持续20年。每年可为39个贫困村集体增加收入约39.49万元,由贫困村集体分配,可帮助27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稳定收入。
红寺堡电站运维人员马胜武、米龙、丁胜祥等
“看《山海情》,感觉很真实。1999年、2000年我们第一次来红丝堡的时候,和这里表现的差不多。没有电,什么都没有,就一块东西。”沙子、大大小小的土堆……”电站运维人员米龙指着地面感慨道,“光伏建设的土地我们已经平整了,不然到处都是高高的土堆。”和低土丘和沙尘暴很常见。”
但令人惊讶的是,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运维一个占地600亩的大型光伏电站,整个运维团队只有10人,其中一半是上图中的人。
红寺堡电站(侧面)
华为智能光伏技术专家严剑峰表示,扶贫项目所采用的智能光伏解决方案并不是价格低廉,而是“黑科技”含量最高的。
因为环境迫使产品首先要有可靠的质量,因为如果坏了,村里人不会修;其次,扶贫项目需要保证20年持续收入,因此产品必须具备长期服务和迭代升级能力;第三,产品维护必须简单。因此,这里采用华为基于组串式逆变器的整体解决方案,不使用散热风扇、液晶屏、保险丝、RS485电缆等易损件。
另一方面,我们必须依靠智能手段。当所有光伏板都通过智能逆变器连接后,我们首先可以通过智慧扶贫云中心在管理系统大屏上监控各个电站。每一份收入都精准发放到每户,确保每个村民真正得到收入。其次,通过智能IV诊断技术,可以实时发现任何损坏或效率低下的组串,而不是依赖传统的人工逐项检查。
这也为当地年轻人提供了更高薪、更有前途的工作。
运维人员马胜武表示,自己在国外读大学后,曾做过一段时间的京东创业者。后来,当他看到家乡招聘光伏运维岗位时,他选择了回家乡就业。在李能新能源学校培训六个月后,他就上岗了。 ,目前年收入大致在5万-6万元。
回老家找到工作后,马胜武很快就买了车,结婚了。现在他从家开车到公司只需五六分钟。公司免费提供三餐,他的生活还算舒适。
全国人大代表、宁夏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鱼池村农民马慧娟表示,红寺堡这两年的变化引起了全国关注。以前一家人挤在一间屋子里,睡一张大炕,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一张大床。有房子,每人一间卧室;以前物产匮乏,吃的只有土豆和面食,现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过去,孩子们上不起学,但现在每个孩子都能有书可读。
这背后是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伟大时代,其中也包含着科技的力量。我们太阳能资源丰富,因地制宜建设了光伏电站,许多村庄发展了绿色科技产业,解决了就业,增加了收入。符合国家政策和企业投资,这种做法值得赞扬和推广。
真正的闭环产业链
如果说村集体的光伏扶贫电站规模还比较小,那么宝丰能源的农光一体化光伏电站就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农光互补电站。
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深蓝色的光伏板尽收眼底。走在田野里,一排排修剪整齐的枸杞即将发芽。
华为智能光伏技术专家严剑峰介绍光伏电站情况
宁夏幅员辽阔,地广人稀,但荒地多,耕地少。
2014年以来,宝丰集团对宁夏黄河东岸滨海新区16万亩沙化土地进行可持续生态治理,平整土地,种植苜蓿,改良土壤,种植枸杞。
“当时的沙子太大了,眼睛都睁不开。”早期参与这片土地荒漠化治理的农民杨竹生告诉记者。 “当初种植苜蓿是为了防风沙、改良土壤。”
“我们的土地非常值钱。”暴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里曾经和其他地方一样是戈壁滩。我们到了这里,首先平整了土地,然后种植了苜蓿。苜蓿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高的牧草。对于改良土壤非常有效。一般种植3-4年,土壤改良效果会更好。”
2016年,暴丰集团在枸杞上方建设太阳能发电项目,面板上发电,面板下种植枸杞。华为与暴丰对西海固移民区产业发展进行再造,探索一地多用、农光互补的经济生态。模型。
“这个季节看不到苜蓿,但到了五月份就会看到。在此基础上,我们种植生态沟生态枸杞,然后在上面铺设太阳能电池板,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
我们在现场看到,光伏板下整齐排列着枸杞,但尚未发芽。每一排枸杞下面,以及周围几乎所有的土地和土堆上,都有源自以色列技术的滴水管。
“我们曾经因为‘架设’光伏板的问题与老板发生过内部争吵,”暴风集团另一位负责人表示,“因为光伏板架设得更高,确实会增加很多成本,而且技术人员认为没有必要,但我们老板还是坚持土地是最值钱的,必须最大限度地利用。”
资料图:处理前的地貌
除了土地资源综合利用外,宝丰还探索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不同途径。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供给与能源需求呈反分布。从资源上看,“西富东贫,北多南少”。但就需求而言,却恰恰相反。值得一提的是,不仅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如此,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也如此:80%以上的风能资源分布在“三北”地区,太阳能资源也“高原多于平原,西部多于东部”。 ”,75%以上的能源需求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一方面,“三北”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电力需求不足,电力市场狭窄。另一方面,化石能源和新能源都比较丰富,这必然会导致新能源的消费矛盾。
据宝丰工作人员介绍,公司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解决了社会部分用电量,降低了火力发电消耗,实现了节能减排。未来将为化工行业提供充足的新能源和绿色原材料。扩容提供无限空间。真正形成了“农业+光伏”产业协同绿色发展新模式,为企业实现“碳中和”探索了一条有效路径。
针对光伏消纳问题,华为正在探索储能路线。
在不久前的2021智能光存储大会上,华为推出了“智能光存储解决方案”和“智能组串储能解决方案”。同时,与行业权威机构及合作伙伴合作,重点关注电站安全、大电流组件适配、储能等领域。针对新趋势,我们发布了三大白皮书。
华为通过在数字能源领域十余年的储能系统研发和应用经验,将数字信息技术与光伏、储能技术跨界融合。储能系统基于并列化、智能化、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将能量管理细化到电池包层面,对每个Pack进行充放电优化。容量提升6%,一集群管理,充放电容量提升7%,创新的分布式散热架构保证电池寿命。同时利用AI、云端BMS等智能技术,实现从被动安全到主动安全的转变,最终实现更高排放、更好投资、简化运维、安全可靠等一系列优势。
华为数字能源产品线总裁周桃源认为,光存储行业将迎来三大变化:一是光伏电站的核心诉求从降低度电成本转向降低度电成本和提高并网能力;其次,光伏平价将走向光储平价。传统储能必然走向智慧储能;第三,绿色电力必将走向千家万户。零碳发电、零碳数据中心、零碳网络、零碳家庭,最终将构成一个零碳地球。
截至2020年12月底,与传统燃煤电站相比,宝丰农光互补电站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04.7万吨,相当于新植树约8901万棵。
碳交易及顶层设计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峰,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这是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向世界作出的承诺。
碳中和是全国两会和“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内容。全国碳市场作为推动低碳转型、推动实现“30·60目标”的重要政策工具,近期成为热门话题。
3月18日,一则消息发布,推动全国碳市场相关立法——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透露,全国碳市场建设将加快推进,今年将出台《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规定》。经过十年的区域试点和四年多的全国市场准备,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终于开始了最后的冲刺。
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发(联合国供图/埃塞金德勒·德贝贝摄)
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等概念,以及企业宣传的“减少xx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种xx棵树”,公众感觉自己与企业还有一定距离。他们自己。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在接受采访时形象地描述了“碳中和”的原理和设计理念:从形而上学的意义上来说,物质世界中的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但在现实生活中,如果我们用氧气燃烧精炼油来推动汽车前进并排放二氧化碳,这个过程在工程上是不可逆的,或者说从成本效益意义上来说,有效能量(能量)消失了。但从整个地球来看,汽油燃烧放出二氧化碳后,在更大的循环中被植物和阳光(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逆转上述过程,恢复氧气。与此同时,叶绿体表面无数的活性碳链捕获了空气。游离的碳原子变成纤维状的树干,有序堆积的“光能-二氧化碳”反应过程(水可以看作催化剂),形成一个逆转上述过程的闭环。
这种原本完全由大自然完成的动态循环平衡,现在可以通过创新技术意义上的人为过程可持续地逆转和维持,从而使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得到动态回收,这一概念“碳中和”由此而来。
曹和平指出,早些年,“公路-铁路-公路-公路-港口-桥梁-涵洞-隧道”是中国经济路网、铁路网八大基础设施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当它铺设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时,电网互连、蔓延,形成一体化的电网网络。此时,网络网格内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在网格间趋于均等。
高铁网络覆盖全国后,一些特色小镇的最高房价与省会城市均价的差距正在迅速逼近。而且,不仅基础资产的价格越来越接近,人们的地位也越来越平等。过去,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是从农村到城市的单向维度。如今,从城市到农村的人口流动不再是孤例。人口流动的循环是双向驱动的。
当前“新基建”热潮中将要建设的算力基础设施,将进一步强化这种经济资源整合所产生的帕累托改进的神奇效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碳交易将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例如,在经济相对落后的阶段,社会对自然资源的“偏好”可能较低,现金流收入“交换”较少。率”也是可以接受的;随着经济水平的上升,社会对现金流的“偏好”会增强,从而对自然资源(如大气和水资源的质量、生态环境、城市景观、历史古迹)给予更高的估值;当某种资源变得“稀缺”时,其估值也会相应升值(《论国土空间规划结构》,赵燕京)。
直观地讲,我国能源供给与能源需求呈反比分布,这将使东部发达地区在能源使用上更加节约。一些行业和企业可能要购买碳排放指标,而西部地区的一些主体将获得更多的资金和更大的环境治理和产业发展动能,由此产生的资金流动潜力,将推动更多产业逐步向西部地区迁移。中西部地区。正如“闽宁镇”这个名字所暗示的那样,它将开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影响。
更重要的是,在宁夏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并没有把低碳环保目标作为单一的核心目标来强调,而是与产业发展、技术创新、经济效益、社会福利、可持续性等目标结合在一起。 ,融入一个大的社会目标。
泰国前副部长科博萨克先生曾分享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独特见解。他说:市场力量当然好,但必须与社会目标结合起来。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理想。 ,发展经济对我们有好处,但是我们必须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让人民满意。这是一个让人们感到安全、满足、幸福的好制度。只有实现这一系列目标才能成为和平的基础。这是一个循环,和平带来经济发展,带来人民满意,人民满意带来和平,经济继续发展……
因此,闽宁镇、宁夏的故事,不仅仅是脱贫攻坚、经济发展的故事;这也不仅仅是一个环保和科技创新的故事;也许是一个更广阔、更遥远的“山、海、情”的故事。 “故事。
参考:
曹和平:中国的数字化、低碳经济实践能否形成国际声音?
曹和平:算力产业是数字经济的主导引擎
《论国土空间规划的结构》,赵燕京
科博萨克:东方思维的“一带一路”会成为解决中东问题的新途径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21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