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是运动损伤较多的运动项目之一[1]。据调查,体育系普通体操班运动损伤案例较多。轻则擦伤扭伤,重则危及生命。在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中,随着教材的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增强。然而,学校体育和健康教学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让每一位体育工作者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2]。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知识的同时身心健康。为了发展,教师的安全意识至关重要,预防措施是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一些细节常常被忽视,而正是这些小问题,往往隐藏着大隐患。课堂纪律、场地设备、心理因素等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对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也会阻碍教学的组织,从而影响教学计划的正常进行。本文探讨了体操教学中学生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的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学生防护意识和防护措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从而提高学生的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提高防护能力。教学活动中的措施。对于减少学生学习中不必要的伤害,提高学生健康水平,激发学生体操学习兴趣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对象、方法和时间
1.1 研究对象
某大学2010、2011级体育专业学生200人,其中男生150人,女生5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记录方法
通过我校电子阅览室、图书馆和互联网检索查找本文所需资料。
1.2.2 问卷调查法
通过对我院2010级、2011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5份,回收率为97.5%。其中,有效问卷190份,有效率为97.4%。
1.2.3 数据统计方法
使用Excel软件分析获得的数据。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师范院校体操班运动损伤发生数统计
调查结果统计,190名受访者中,有146人曾在体操课上遭受过运动损伤。其中,男生109人,受伤率为72.7%;女生37人,受伤率74%。受伤部位多为关节;其次是皮肤和骨骼(见表1)。在关节损伤中,踝关节、肘关节和腕关节最为常见(见表2)。
2.2 高师体操教学中运动损伤原因分析
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运动损伤的原因多种多样,而且往往是多种原因的结合[3]。我从教师、学生、客观环境三个维度探讨运动损伤的成因。 (见表3) 2.2.1 学生因素。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因素造成的运动损伤占大多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避免运动损伤,应加强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教育。
2.2.1.1 缺乏保护和援助
数据显示,缺乏保护和帮助占运动损伤原因的21.2%。据了解,老师在教学内容时会教导学生如何保护和帮助。即使老师教了他们这些方法,仍然有很多人受伤。原因是注意力不够、保护和协助不当、或保护和协助方法不正确,都可能造成运动损伤。保护和帮助是体育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也是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保护就是消除学生练习时的胆怯心理,保证练习者的安全,防止事故发生,增强学生参与练习的信心和勇气。帮助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作要领,掌握动作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2.2.1.2 准备活动补充要点
调查显示,19.9%的学生因准备活动不足而遭受运动损伤。备课活动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并没有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冬季寒冷的天气使身体变得惰性,肌肉更加粘稠,需要更多的准备活动。学生在寒冷的天气里更容易变得懒惰。这增加了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2.2.1.3 过度兴奋
过度兴奋引起的运动损伤多发生在男孩身上。男孩更有竞争力,受到同学的鼓励,并且更渴望表达自己。当你过度兴奋时,很容易忽视身体的疲劳,身体疲劳的时候就很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2.2.1.4 恐惧
体操动作难度较大,尤其是单杠、双杠的动作,很容易让新生产生恐惧感。学习时,恐惧会导致不正确的技术动作和不正确的用力。这些都是导致运动损伤的潜在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
2.2.2 教师因素
体操是一项对身体力量、灵活性和协调性都有严格要求的项目[4]。在教学中,由于教学目标和场地限制,很多老师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动作,减少了练习质量。 。教学安排不当,一堂课只练上肢或只练下肢,很容易导致过度训练和过度疲劳。在技术教学中,技术演示和讲解不够充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动作要领。练习不但效果不佳,而且还容易受伤。组织教学时,对学生的自我安全意识教育不够,对同学之间的相互保护和帮助重视不够。
2.2.3 环境因素
有些体操课程安排不合理。当天安排了两节大容量实践课。比如上午后两节有田径课,下午前两节有体操课。如果学生在康复之前再次进行高强度训练,很容易导致运动损伤。
场馆设备设置不合理,安全措施不完善。体操练习器材相对昂贵,很多学校器材不足,练习场地拥挤。学生不了解体操器材的功能和使用,而没有老师指导的练习也是运动损伤的一个原因。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教师、学生、环境等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教师安全教育不足、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基础薄弱等都是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在体操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学生的相互保护,其次是教师。然而,一些教师忽视学生相互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这是体操教学中的一大问题。
3.2 建议
(一)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学生的安全意识是减少运动伤害的关键。
(2)了解保护和帮助所学动作的各种方法,包括保护他人和自我保护。帮助包括直接帮助和间接帮助[5]。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基本动作的保护和帮助方法。
(3)练习前的准备活动要充分。教师严格监督学生准备活动的实践。
(4)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学生健康快乐地锻炼。
(5)教师应根据教学时间、教学设施、环境气候等条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详细了解学生身体素质的基础上,要严格组织班级,改进班级教学方法,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
(六)加强体能和基本运动技术的练习。只有技术基础好,才能练习高难度动作,保证人身安全。
参考:
[1] 叶晓阳.体操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
[2] 韩鸿飞.现代体操教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
[3]陈雪梅,郭振新。我校体育生体操课运动损伤调查分析及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4] 王思雨.体育课也要注重预防伤害[J].体育,2011(10)。
[5] 黄慎.体操[M].第3版.北京: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207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