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红茶拥有三餐厅一大厅。安化县委宣传部供图
近年来,安化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资源禀赋,突出重点,打造亮点,不断挖掘特色资源,深度挖掘特色资源。弘扬“茶”业和“旅游”。 “”是媒介、“文化”是内涵、“体”是活力、“健康”是融合发展新模式的延伸,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特色可供欠发达地区借鉴的发展模式。
安化是一个以茶为主的县。安化黑茶历史悠久,源于秦代,盛于唐代,盛于宋代。被誉为中国黑茶之乡。赏茶、品茶、茶道、游茶园、茶宴、茶表演、入住茶馆、茶回忆,是安化人24小时健康茶生活的缩影。安化神奇美丽,茶镇一年四季盛开的花海,古今交融的红茶小镇,茶马古道悠扬的钟声,云台山优美的钟声,九龙潭的鬼斧神工。有无数的魅力。安化人文荟萃,是梅山文化的发祥地。陶澍、罗饶典、黄子源等湖南名人在此成长,成名并反思古今。青年毛泽东两次到安化考察民情,在眉山留下了伟人。脚印。安化有着无限的生机。龚智超、田青、陈丽君三位奥运冠军,唐九红、龚瑞娜、黄穗、陈琳四位世界冠军,从这里走向世界,创造了世界羽毛球史上的“安化现象” 。
一幅蓝图,一学期又一学期地画到最后。
安化华人寺庙。陈世贤 摄
2023年,安化县将加快茶旅游与文化、体育、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千亿产业集群,再造中国茶旅游融合发展“安化模式”,全力以赴打造“住茶馆,忆茶”为主题的酒店安化24小时健康茶生活,使安化成为中国红茶养生休闲胜地和重要目的地全球旅游。
【茶】
“魅力茶乡”魅力不俗
黑茶只有安化才有。茶产业是安化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也是茶与旅游、文化、体育、健康融合发展的基础产业。
2023年,安化黑茶产业发展将取得新成果。 10月,农业农村部公布2023年优质农业品牌培育计划名单,安化黑茶名列其中。 10月27日,2023湖南茶产业科技创新论坛在安化隆重举行,安化黑茶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发布。安化黑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更多科技元素。茶叶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小黑砖、小金花等便携式红茶改变了以往安化红茶“傻、大、黑、浓”的印象,饮用更加方便;桑葚茯砖、糖十茯等功能性红茶,助您健康生活;利用红茶茶提取物开发生产红茶牙膏、红茶面膜等洗护用品,已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茶艺表演。戴爱玲 摄
2023年,安化县茶产业实现综合产值252亿元,税收突破2亿元。被授予“七彩茶之乡——民族特色魅力茶之乡”、“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23年三茶统筹融合发展县”称号。举办“造福企业产品·走进中东”等海外展会,举办“黑茶缘·两岸情”湘台茶文化交流活动。安茶集团、八角茶业、华莱等企业均与迪拜企业签署黑茶结算协议。
2023年,安化县将始终加强安化茶产业发展的组织保障。坚持政府平台、部门联动、行业引领、企业业绩,齐心协力,把“茶”打造成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取得成效。进一步强化县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县茶产业协会、安化黑茶集团“三驾马车”的带动作用。继续实施茶产业链建设,不断创新和完善产业链各项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
【旅行】
“最美山城”等你来
2023年,安化旅游产业将有诸多亮点。该县出台《支持“安化民宿”办法》,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青云洞云上九歌景区于4月23日开始正式运营,成功立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文旅剧《茶道》5月21日开始正式演出,9月29日安化县开业,一大景点百花寨景区已投放。截至三季度,全县累计接待游客9330164人次,同比增长66.74%;旅游综合收入843342万元,同比增长71.33%。其中,A级景区接待游客约125.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6137万元。
山水新城。戴爱玲 摄
2023年安化黑茶园开园节暨中国《最美茶艺人》第六季启动仪式在茶乡花海生态文化体验园隆重举行。 2023湖南省(秋季)乡村文化旅游节暨湖南省秋季“乡村晚会”示范展示活动成功举办。 2023年中国湖南安化红茶杯UTV大赛将邀请并授权11位“村长”(荣誉村长)在抖音平台进行直播,宣传家乡美景,发布景区优惠政策,销售安化当地特产。中秋、国庆期间,直播销售收入突破30万元,观看人数突破2700万。
集中力量推动安化红茶文化旅游度假区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茶马古道风景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安化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入选长江自然生态游全国巡演启动被文化和旅游部一级旅游线路“茶香”主题茶海香之旅入选“四时田园风光”国家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引导雪峰湖凤凰岛民宿集聚区、茶村花海乡村振兴示范区露营基地、探寻万里茶道旅游走廊被列入“湖南省乡村旅游‘四百’工程建设培育名单”。紫子湾生态旅游度假村、黄茶生态养生扬子庄园成为省级五星级旅游民宿、司徒凤凰岛成为省级五星级乡村旅游区、中茶安化第一茶厂成为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艺术】
“神韵安化”底蕴深厚
2023年,安化县将继续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以黑茶文化、眉山文化、羽毛球文化、桃树文化等为基础,打造以眉山文化产业和特色旅游文化产业为主导,涵盖演艺、影视、音像、文化娱乐等领域的文化产业链文化、书报、出版印刷、广告、艺术培训、文物、体育和工艺美术等文化旅游、互联网产业门类。目前全县有文化企业451家,其中规模以上文化企业20家。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他们实现营业总收入7207.8万元。
烟溪兵工厂。
继续加强文化艺术创作。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题,结合文化振兴在文化艺术创作中引领乡村振兴工作,音乐舞蹈快板节目《乡村振兴看安化》在益阳演出市“百团百角唱新歌”文艺创作活动竞赛荣获一等奖,受到上级领导好评。县文化中心持续免费提供瑜伽、民间艺术、管乐、书法、合唱艺术、广场舞等培训,成功创作了歌曲《一起扬帆》《丹苍岭繁花似锦》,并安排演出《感人的秋》、现代花鼓戏《责任》等优秀作品。
今年,安化县共组织“欢乐潇湘·神韵安化”群众文体活动12场,农村戏曲活动138余场,完成农村公益电影放映5000余场,累计惠及观众约40万人次。深入推进乡村风俗文明建设。
【身体】
“冠军的摇篮”焕发活力
10月1日晚,杭州亚运会举重男子67公斤级决赛中,安化耀子陈立军以抓举150公斤、挺举180公斤、总成绩330公斤夺得金牌。其中,抓举和总成绩均打破了亚运会纪录。至此,陈丽君实现了大满贯,为安化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又一动力。
羽毛球学校训练。李良兵 摄
2023年,安化县将坚持“建设体育强县”目标,充分激活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积极性,普及各类体育主题赛事。成功承办全国青少年羽毛球(南区)冬令营,成功举办2023湖南省第三届社区趣味运动会(安化县赛区)、第二届中青年男篮邀请赛、第四届平安杯男篮邀请赛。 、2023年全国羽毛球后备人才基地大赛(南方赛区)、安化县邮政杯广场舞比赛等大型赛事,组织安化运动员参加益阳市第二十三届群众运动会等多项赛事,取得了良好成绩。
安化县还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断扩大公共体育服务覆盖面,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严格根据现有体育场馆统筹各地器材铺设规划,建立健全体育器材和设施。体育场馆管理机制。深入全县公共体育服务基础设施排查,对城市体育广场体育器材进行维护保养,向农村发放体育器材44套。
【炕】
“药食同源”才能保持健康
黑茶产业赋能文旅养生,文旅养生反哺黑茶产业。近年来,安化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2023年,安化县工业基础全面夯实。 2023年完成促进黄精产业发展扶持项目评审,其中黄精种植基地项目120个,面积14471亩; 5个鲜切加工厂建设项目; 4 基础设施配套项目; 2个苗木繁育基地项目;品牌2形象建设项目。首届“安化皇晶”丰收节上完成5个项目签约,合同金额超过10亿元。该县制定了团体标准《安化黄精林下种植技术规范》和《安化黄精加工九体系技术规程》。授权使用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安化玉竹”的企业有29家,“安化玉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使用的企业有24家。
茶乡、花海。周德树 摄
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联合成立安化黄精加工技术及产品开发实验室,为企业提供安化黄精检测分析服务。湖南博瑞中药饮片有限公司专家工作站开发了博阳黄精人参肽、免疫蛋白黄精软膏、黄精咖啡(固体饮料)等系列黄精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化玉竹九制传统技艺培训中心和湖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相信中医药、使用中医药、热爱中医药”科普基地先后落户安化中医药文化中心。乘风生态庄园已完成仿古学生宿舍和湖南中医药图书博物馆主体建设,成为全省最大、最好、最全的中医药学生教育实训基地。银红农业与成功大学联合科研院成功申请市级专家工作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98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