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健康融入城市治理全流程
健康城市建设的起源和发展是什么?
付强(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作为新时代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城市建设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的重要抓手。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健康城市是指从城市规划、建设到管理等各方面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保障广大群众的健康生活和工作为重点,由健康的人、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社会组成的有机整体。
健康城市建设体现了健康理念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有机结合。在城市规划设计方面,我们注重营造有利于居民身心健康的物质环境;健康服务方面,提供全面便捷的医疗服务,通过健康教育提升居民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重点减少工业污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确保空气、水质和土壤安全,为居民创造健康的生活环境;在社会包容方面,确保所有居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平等获得卫生服务和资源。此外,健康城市建设致力于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鼓励居民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1984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健康多伦多2000”会议上,首次提出健康城市的概念,强调在多部门、多学科合作的基础上重点解决城市健康及相关问题。 198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欧洲区域办事处推出城市健康促进计划,实施区域健康城市项目。从健康服务、健康状况、健康环境、社会经济等维度,确立了健康城市4大类、53小类。构建指标框架。 1987年,加拿大多伦多正式启动健康城市计划,通过制定健康管理法规、采取防污染措施、组织全体公民参与城市健康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随后,美国、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也开始推动健康城市建设。
我国健康城市工程于1994年正式启动,北京东城区、上海嘉定区率先开展健康城市工程试点。东城区以健康教育、污水处理、环境绿化为切入点,嘉定区以垃圾回收利用为突破口。 1995年,海南省海口市、重庆市渝中区也加入了健康城市工程。 1996年,健康城市建设活动逐步扩展到大连、苏州、日照、保定等城市。其中,苏州成为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区域健康城市联盟理事城市之一。 2016年,爱国会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建设,公布了第一批38个健康城市试点名单。 2022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健康“十四五”规划》,要求总结推广健康城市试点有效经验,打造一批健康城市模式,营造健康支撑环境。
近年来,我国不断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供给,健康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逐步构建人人参与、共同受益的城市公共卫生服务模式。
一是不断完善政策体系。相继出台健康企业、健康学校、健康社区的健康细胞、健康乡镇、健康县建设规定,打造健康中国、健康城市、健康县、健康乡镇、健康细胞全链条建设体系。目前,已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专业机构支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健康城市建设格局。
二是积极探索合适模式。国家卫健委提出“6+X”建设模式。 “6”是指建立党委、政府领导的工作机制,制定健康城市发展规划,开展“健康细胞”建设,推进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建立全民健康管理体系,开展施工效果评价。 “X”是推进特色建设,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实际探索相关建设模式。成都形成了自上而下提升健康意识、自下而上汇聚健康细胞的建设模式,探索出一条适合西部地区的建设路径。马鞍山市以微城管、微细胞、微志愿者“三微”行动为抓手,全方位发动公民参与健康治理。
三是协调推进相关工作。将健康城市建设与妇幼健康促进、癌症防治行动结合起来,探索部门结合、防治结合、群体与个人结合的服务模式。同时,要树立全面健康理念,将健康融入一切政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城市,让人民群众共享公平可及的健康服务。鼓励人人参与、各尽所能、共建共享,充分发挥健康城市的辐射引领作用,缩小城乡之间、不同城市、群体之间的健康差距,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四是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一方面,发布健康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服务、健康文化、健康等5大类、20个中类、42个小类的指标体系。人们。另一方面,定期开展评价工作,启动一批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典型示范引领工作。
完善城市卫生资源合理配置机制
在卫生资源配置方面,我国健康城市建设成效如何?采取了哪些措施保障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王军(中国人民大学健康中国研究院教授、卫生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公共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综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分级诊疗、分级诊疗等相关政策措施。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通过城市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重塑了该地区的公共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供给机制促进医疗服务体系与公共卫生体系协调发展。
一是优化改善区域医疗格局和诊疗秩序。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区域内就诊率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率逐步提高。以位居全国第一的健康城市建设示范城市浙江省湖州市为例。全市通过一盘棋、共治、一家共建、一号共管、一网共享,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建立了县域医疗共同体和城市医疗联合体。在全国率先开展紧凑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探索实施城市中医医疗联合体、妇幼健康联合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构建科学有序的医疗体系分级诊断和治疗模式。目前,湖州市县级医疗就诊率、基层医疗就诊率分别稳定在90%、70%以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医疗服务。成都市青白江区作为国家紧密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试点县,通过患者分级诊疗常态化、上门服务制度化,促进区域内医疗资源优化配置。转诊减少、临床医生每日派出、医疗服务同质化。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快速提升。
二是区域医保基金高效可持续运行。通过医保打包支付,引导居民到基层医疗机构就医,遏制过度医疗,实行盈余留存,可以有效提高医保资金承受能力,保证医保融资水平稳定,促进医保资金的合理利用。区域卫生保障体系健康运行。湖州市德清县逐步建立了“预算总额分担、盈余考核保留、超支合理分摊”的医疗保险缴费方式。对医疗界实施医保支付绩效考核,鼓励医疗界优化县内县外诊疗结构。从“多种治病赚钱”向“少花钱、省钱”转变,实现结构优化、分级诊疗、医防结合等价值导向,引导医学界主动做好预防和健康管理。 2021年至2023年,医疗保障统筹基金累计余额3.76亿元。
三是本地区卫生数据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通过构建一体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引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破传统数据库的路径依赖,推动本地区卫生数据信息化建设,提高本地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云南省安宁医社依托当地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搭建居民健康网格化管理平台,为初诊、分级诊疗、双向转诊、急慢性治疗等提供数据支撑,并协助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整合居民健康档案,智能监控医生服务质量。玉溪市华宁县持续推进紧密医疗共同体信息化建设,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信息互联互通。目前,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均已完成心电网络信息系统建设,与县人民医院心电网络信息系统形成县内心电信息平台,实现心电数据互联和资源共享;医疗社区药品采购系统和网络专线建设已完成并投入运行。此外,该县人民医院还推出了医保刷脸服务。参保人员就医无需提供社保卡。他们只需通过刷脸系统验证即可完成注册、支付、结算等操作。从刷脸到点击确认仅需十分钟。秒。
此外,通过医疗卫生领域统筹治理,充分发挥城市公立医院的引领作用,让基层公立医疗机构为公共卫生提供支撑,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保障医疗卫生。不同人群的需求。
一些城市医疗社区有目的地将医疗预防保健一体化服务分为重点人群和健康亚健康人群两个主体。重点人群的综合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由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站主导。家庭医生助理为他们提供预诊、挂号服务,完成筛查、备案、随访、预约、体检、会诊、项目推介、签订合同等。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生命体征测量分诊工作。之后患者将按流程接受家庭医生治疗或前往联合慢病门诊,并根据病情判断是否住院。针对健康或亚健康人群的一体化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由健康体检服务工作站和妇幼健康工作站共同主导,家庭医生助理为其提供与患者同等的服务。老年人、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可享受免费体检服务。他们的健康状况可以通过X光、B超和中医体质鉴定来检查。最后,家庭医生工作室会出具体检报告,为患者提供健康指导。通过上述措施,有效提升了该地区居民的健康素养和健康管理能力。
智慧健康城市成为发展新趋势
在健康城市智慧治理方面,有哪些做法可以借鉴?
邱武奇(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公共卫生战略情报研究室主任):智慧健康城市是指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实现健康数据全面采集、有效共享和充分利用,推动健康影响因素全面认知、健康服务全民可及、健康治理多元参与、健康管理智能化高效的新理念、新模式。智慧健康城市是智慧城市和健康城市的结合。是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健康领域数字化发展的重点和融合。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智慧健康城市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打造健康、智慧、可持续的城市环境,满足人民群众高质量健康服务需求,实现城市发展与人民健康协调发展,这就是健康城市建设的实现。从传统治理向智慧治理转变的应有意义。
在国民健康领域,智慧治理通过技术创新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的健康服务。新加坡实施智慧国家计划,建设一站式健康中心网络,利用大数据和智能分析提前识别和预防健康风险,优化健康服务布局。加拿大通过建设智慧示范社区、连接医疗网络、加大智慧健康产业投入、完善信息采集政策、统一管理和评估智慧医院等方式,提高医疗系统运行效率,让居民随时随地获得专业健康服务任何地方,有效整合应用于健康城市治理的智能概念。江苏省苏州市正在加快健康领域数字化转型,结合市民需求,着力解决难点、痛点,构建一体化智慧健康服务体系,以更高品质的服务保障人民健康。健康档案是居民健康状况的数据库。苏州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数据,通过分级诊疗和数据共享,解决居民看病难问题。同时,通过双向转诊等方式提高医院医疗质量和效率,降低居民医疗费用。
在医疗协作方面,智慧治理体现在跨组织、跨层级的信息共享和服务融合。在基础设施层面,上海跨部门、跨领域、跨层级对城市治理数据进行整合、清洗、分析和应用,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赋能监管、慢病管理等领域,聚焦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健康管理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体系建设。深圳市重点巩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将科技赋能融入智慧健康,加快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健康领域的开发应用,推动健康服务与健康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深圳罗湖医院集团通过构建智慧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医院、社区、家庭的协作,实现了智慧治理下医疗服务的无缝衔接。
在产业赋能方面,智慧治理的代表是政府主导推动健康产业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创新。浙江省杭州市依托政府数字化转型公共数据平台建设“城市大脑”通用平台,整合吸纳、迁移升级原有智慧健康建设成果,改造升级区域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提供数据支撑为健康产业。通过该平台,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和智能医疗设备在医疗监管、疫情监测控制、健康管理、体质监测、疾病筛查等方面的应用,提升智慧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成都双花数字健康产业园通过建设智能基础设施,实现健康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管理,推动当地健康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为了应对老龄化等问题,日本政府通过官产学合作,加强了医疗设备、医疗服务、生物医药等领域的技术研发投入。东京以产业驱动健康城市建设,政府与企业合作建立协同研发中心,开展“AI+健康”的应用研发。日本静冈县滨松市把健康城市建设作为政府重点工作开展健康研发,打造协同研发-生产-临床试验-推广应用的创新应用链。
智慧健康城市的发展不仅实现数据跨区域业务协同,构建数字化合作新格局,而且促进城市内部相关部门、行业、集团等领域的普遍融合,实现数据的高度集中共享。信息资源和数据资源的优化配置。随着城市健康数据的全面采集、共享和应用成为可能,必须关注数据安全共享和隐私保护问题。要加强智慧健康城市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和能力建设,构筑数字安全屏障,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力量。其特色和优势不断为智慧健康城市发展注入动力。
一方面,建立智慧医疗的法律框架和政策环境,包括制定相关法规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促进跨部门合作、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作为智慧医疗技术的主要开发商和提供者,应积极参与智慧健康城市建设,通过开发人工智能驱动的诊断工具、电子健康记录等新技术和解决方案来改善医疗服务。系统等。服务质量和效率。此外,公众参与是智慧健康城市成功的关键。需要通过教育和培训来提高公众对智慧医疗技术的接受度,同时收集和分析公众对智慧医疗服务的反馈意见,帮助政府和企业更好地调整政策和服务。 ,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bjkytsjk.com/html/tiyuwenda/14544.html